日期:2022/06/17 19:00:00图片:未知人气:+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并没有详细了解地球的内部。本节教材是通过地震波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理解地球各个圈层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圈层结构、圈层特点以及掌握岩石圈的分布。后面第二章的知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部的结构上学习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依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②知道并能说出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及岩石圈的概念并且绘制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
根据课标要求制定此教学目标,并且高一学生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自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运用地震波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②能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系统,培养树立起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的观念。
从高一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内容
①地震波的概念、特点(重点)以及地震波的实际运用
②地球圈层的划分(重难点)以及各圈层的特点
③岩石圈的概念、范围(重点)
根据学习地震波的特点来划分地球的圈层结构,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材料
导入材料:电影《地心游记》(提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揭示材料:挑西瓜、中医叩诊例子、“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从身边案例和图标入手,引导学生思考)
强化材料:横波、纵波特点(表格)、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图)(利用图表归纳总结,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
延伸材料:发生地震时人们的感受、呈现圈层结构的星体除了地球还有很多、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将地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回归材料:板书(梳理学生上课思路)
检测材料:创新方案作业(课后练习,强化知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过程
导入
根据凡尔纳的小说拍摄的电影《地心历险记》提出小说中的主人公从火山口进入到地球的内部,让学生思考从火山口进入到地球内部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有没有其他方法进入到地球内部?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温度和压力导致我们无法进入到地球的内部区观测,只能间接的去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利用生活中挑西瓜和中医叩诊的案例提出地震波。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这一节课的导入从电影入手,插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从身边的案例入手,让学生更好理解地震波的概念。但是关于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地震波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学生并不清楚,故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地震波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强化与探究
指导学生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图中的虚线和实线分别代表的什么?如果地球内部的物质是均匀的,地震波的速度会不会有变化?当地震波发生明显变化时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让你来划分地球内部的结构你会怎么划分?
对于学习地震波的特点主要采用的是在老师步步设问的带动下,通过学生自主读图思考来完成。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看图,所以老师要在学生刚刚踏入高中学习的门槛时就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读懂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读懂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曲线,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结合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的结论,自主得出图中纵波和横波的表示曲线,并非死记硬背,而是有理可依。这里除了要求学生读懂哪条是横波哪条是纵波曲线外,我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横波和纵波在地表以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过程。为后面得出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可分成不同圈层以及稍后学生能自主找到地震波发生突然变化的不连续面作技巧的铺垫。对于地球圈层的划分,内容相对于简单,所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比老师告诉学生结论教学效果要相对较好。
延伸
为什么地球内部的物质一定呈现圈层结构而不是均匀分布?宇宙中的其他星体例如金星火星是不是也是呈现的这种圈层式的结构?
由于密度原因,在宇宙处于混沌一片的时候,密度越大的物质就先沉淀下来,密度越小的物质就在外围,从地壳到地核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其他星体也是存在这种圈层式的结构。正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密度的差异才让我们借助于地震波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当学生都知道地球内部呈同心圆状放射性的结构和每个圈层的特点后,提出为什么地球会有这样的内部圈层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以反过来说明正是由于密度的差异导致了地震波的波速的变化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个途径。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05467.html
安阳Q逍遥Q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