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22 09:39:24作者:有书共读图片:未知人气:+
有书君说
对于结婚生子,我们经常会听到长辈们说:“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之类的话。
而且如果结婚晚了,女性就会被扣上“大龄剩女”、“嫁不出去”帽子。
古代大多数女性在十三四岁就会结婚生子,早婚早育仿佛成了女性的标尺。
但在宋代,社会不仅不倡导“早婚早育”反而流行“晚婚晚育”,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大龄剩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的情况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从《诗经》的这首送嫁诗中,就能看出中国古人对婚礼的重视。
它不仅是人世间美好的象征,也承担了人类文明延续的使命。
在我们传统印象中,古人们成婚特别早。
的确,在中国的很多封建王朝,对成婚的年龄都有严格规定:
女子14岁就要成婚,一旦过了16岁就属于晚婚。
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方面是由于古代人口稀少,为了让国家的经济和人口得以发展,很多国家往往强制婚配,否则父母就要缴纳额外的罚款;
就算没有国家强制规定,人们也会尽可能的早婚。
因为那时候婴儿存活率特别低,人们只有靠多生孩子,才能让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外在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一种偏见,如果一位女性成家太晚,就会迎来亲戚街坊异样的眼光。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剩女”!
意外的两个王朝
相较之下,有两个王朝,女性的适婚年龄显得较为宽容。
一个是唐朝。
道教是大唐的国教,以至于后世很多王宫贵族的女子,常常选择出家修行。
上行下效,出家修道成为了唐朝时期官家及民间的传统。因此很多女子晚婚,甚至不婚。
而第二个王朝,则是才子佳人辈出的宋朝。
宋朝建国于公元960年,那时候,五代十国的战乱尚未结束,从唐朝晚期的军阀混战算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已近六十年时间。
那时仅中原地区,北宋王朝就东西南三面环敌。
多年的战乱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人们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死后甚至魂无所归,哪还有心思,去关心婚事。
因此在北宋开国时期,就有了大量的“剩男剩女”。
赵匡胤平灭南唐后,北宋国事基本稳定,宋朝的统治者,就开始关心起人口发展了。
于是制定了法定结婚年龄,即很多朝代的标准:男十六岁,女十四岁。
得益于这项政策,北宋初期的人口、商业、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几十年后,到了宋仁宗时期,女子出嫁时的年龄却越来越大。
有资料记载,北宋仁宗一朝官宦、商贾之家的女性,平均出嫁年龄竟然到了19周岁,按照古代的标准这已经是典型的晚婚了。
榜下择婿
其实原因说下来也很容易理解。
第一个原因,较为物质,是因为宋朝的科举制度蓬勃发展。
宋代的汪洙在《神童诗》中有一句诗,被人们奉为人生的四大快意之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而对于宋朝来说,这后两件喜事对于士人才子来说往往一同发生。
宋朝商业的发达昌盛,造就了很多富豪。
宋真宗时期,京城家产在百万贯以上的不在少数,而十万贯的小康之家更是比比皆是。
虽然宋朝商人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但是他们的地位仍然不能和官员相比。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联姻,如果女儿能和一位官员结亲,不仅他们的财产能得到保护,将来做生意也会有更多方便之门。
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大臣,他们是高攀不起的;而那些新晋的权贵,也就是新科进士,却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传统发展一段时间后,就形成了“榜下择婿”的风俗。
后来不仅仅是商贾之家参与,有头有脸的世家贵族也参与其中。
甚至发展到最后,就不仅仅是“择婿”,而成了“抢婿”了。
史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则趣事。
有个考生刚刚被公布进士及第,就被人抢走了。
而抢到他的这家主人那是相当兴奋,把自己的女儿以及家庭条件一一显摆一番,试图说服这位年轻进士成为他的女婿。
而这位贫寒的进士表现得十分淡定,他鞠躬致谢说道:
“对不住,这事儿我一人还做不了主,得回家跟老婆商量商量。”
在未清楚别人是否有家室,就将对方抢夺过来,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新科进士趋之若鹜的程度。
更有甚者,一位历经科考七十三岁终成正果的名叫韩南老的进士,也有人上门提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嘲讽道: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女孩也从小立志,梦想嫁给这样的“乘龙快婿”,以至于很多女孩能为此等到二十、三十岁才出嫁,甚至终身不婚。
才女的觉醒
然而,除了这种“现实的利益”,还有一些是女性思想的觉醒。
由于宋朝的文化鼎盛,除了个别严苛的家庭,很多女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些教育。
因此宋朝也是才女辈出的年代。比如坊间所传的宋朝四大才女: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
她们均出自官宦人家,从小就饱读诗书。
女性的地位在宋朝有所提高,因此很多才女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未遇良人,就不愿意出嫁。
开明的家长们,也很尊重自己女儿的心思。他们在为这样的女子挑选女婿的时候会格外认真。
因为他们认为,嫁女儿和娶媳妇不一样,娶媳妇后,儿子依然在身边,纵然有所闪失,自己还能有所照应。
而嫁女儿则不同,且不说那些远嫁的女儿,就算近在咫尺,按照礼节也很难随便探视。
即便女儿在夫家受了什么委屈,自己也无能为力。
因此这样的人家挑选女婿的时候,往往更加谨慎,以德才为先,给女儿更多的保障。
比如程颢的女儿程氏,自幼聪慧,品格高洁,全族的人都很疼爱她。
对于她的婚姻大事,一门上下都在操心,然而七八年间找到的男子,程氏没有一个看上的。
族人们纷纷出来劝阻,说已经很大了,再嫁不出去,就会为我们家族蒙羞。
然而父亲程颢和叔父程颐,却对族人们的言论不以为然,对孩子的决定十分支持,一定要找个配得上自家姑娘的贤者才行。
然而不幸的是,在她25岁时就意外病逝。族人们纷纷凭吊,并且说:
“哎,可惜了,到去世也没有嫁人。”
听到了这句话的叔父再也忍不住了,仰天长叹:
“颐恨其死,不恨其未嫁也。”
我痛心的是侄女去世的太早,从来没有痛惜她没有嫁人啊!
后来,程颐亲自为自己的侄女撰写了墓志铭。并且在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
“是虽女子,亦天地中一异人也……苟未遇贤者而以配世俗常人,是使之抱羞辱以没世。”
我的侄女虽然是女子,但却是这天地难得一遇的才女奇人。
假如没有遇到一位贤德的男子就将她许配给平庸、世俗之人,那才是让她抱憾而终啊。
▽
身处现代的我们,对宋朝有太多的刻板印象。
其实如果拿着显微镜去观察宋朝的世界,会让我们看到很多缤纷多彩的一面。
就拿“晚婚”这件事来说,有些人为了家族和女儿现实中的利益,苦苦地等待能够遇见一位“乘龙快婿”;
而有些家族则为了尊重女儿的意愿,顶住世俗的眼光和礼教的压力,为女儿寻找到一位配得上她德才的贤者。
远古的宋朝已经过去了近千年,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已经烟消云散。
但是对于婚姻选择的两难——是倾向于物质还是选择一个与你灵魂契合的人。
换做是你,又会如何抉择?
- END -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50670.html
有书共读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