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文章详情

余秋雨短篇散文(余秋雨全新散文集)

日期:2022/06/17 19:00:46图片:未知人气:+

近日,余秋雨首部短篇散文集《雨夜短文》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上市。该书是余秋雨继二十多年前出版《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文化大散文”之后,一部全新的散文作品集,也是他的首部短篇散文集。在新书中,余秋雨将自己的阅历、感想、智慧浓缩在一篇篇笔调轻松又有分量的小篇幅散文里。

全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万里入心”,有感、有悟,再谈废墟,不仅是苦旅足迹遍布四海的余秋雨在空间上的抓取和思索,更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长者在回望人生旅途时的感悟与警醒。下部“文史寻魂”则是余秋雨的一个大胆实验。他在用一篇篇“支点很小”的短文撬起半部文学史。

余秋雨“封笔”之后为何再出新书?

时年七十一岁的余秋雨在2017年出版的《泥步修行》,被媒体宣称为“封笔之作”,时隔两年,他为何又推出全新作品,而且是人生中首部短篇散文集?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有这样的回答:“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加快,一般读者没有时间沉浸在长篇大论中了。偶尔能过目一读的,主要是短篇。某些读者喜欢用文学来点缀生活,动用的主要也是短篇。纽约联合国总部原中文组负责人何勇先生告诉我,当地有一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举办过一次‘余秋雨诗文朗诵会’,他去听了,发现大多是冒我名字的‘伪本’。这样的‘伪本’,在国内网站上更是层出不穷。这显然损害了我的文学声誉,但我在生气之余发现了一个技术性秘密,那就是所有的‘伪本’都很简短。这也就是说,当代读者更愿意接受一个‘简短版余秋雨’,伪造者们满足了这种心理,因此屡试不爽,形成气候。

“眼前这本书,把我写的很多独立短文收集在一起了,可供当代读者在繁忙的间隙里随意选读。但是,我毕竟是我,从小就排斥‘文青’式的抒情、‘鸡汤’式的教言,更厌烦故弄玄虚的艰涩、套话连篇的谄媚。我把每篇短文都当作一个文化大课题来完成,虽然笔调轻松,却包含着沉重的分量。我想,既然当代人只能利用短促的片断机会读一些短文,那我们更不能把这珍贵的机会糟践了。”。

新书怒怼新闻暴力

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大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几乎无人不晓,《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也广为流传,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写作可谓说是开创了一个散文创作的新高度。

人红是非多,随着阅读审美与言论自由的发展,红极一时的“历史大散文”模式陆续遭遇到很多诟病,余秋雨本人遭到了很多言论攻击,尤其自媒体的崛起,在流量的诱惑下,对余秋雨的谩骂与质疑肩背相望。余秋雨一直以文人儒雅的方式,通过写作回应。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用流行的思维方式狠狠的“放纵”了自己,直接怒怼自己遭受的新闻暴力,直言有些无良媒体为“棍棒”,是为“斗争”而生的“蟋蟀”。

在《棍棒》一章中,余秋雨写道:“文化传媒间的很多‘棍棒’,都以为自己还能回去。回到山,回到林,回到泥,回到地,回到文,回到学,回到诗,回到艺。回到他们天真无邪的学生时代,回到大学里如梦如幻的专业追求,回到曾经一再告诫他们永不作恶的慈母身边。但是,很抱歉,他们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希望。为此我要劝告这些年轻人:还是下决心加入森林吧,不要受不住诱惑,早早地做了棍棒。如果已经做了棍棒,那还不如滚入火塘,成为燃料,也给这严寒的小屋添一分暖,添一分光。”。

在《送葬人数》章节中,他这样描述:“温契尔的晚境,可以拿来安慰很多遭受谣言伤害的人。受害者也许成天走投无路、要死要活,哪里知道,那个造谣者才惨呢。你想提着棍子去找他算账吗?他已经主动亡故,而且,丧葬之地极其冷清。”

年逾古稀的余秋雨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而再的遭受如此多的诽谤,虽然在过往的诽谤都曾发表文章一一反驳了诽谤的内容,他自己却不能判断诽谤的成因。他曾说过,“自己可能会写一篇短文说说这件事情。”眼下,这篇说明,就被收录进了《雨夜短文》——《我也不知道》章节中。

新书“着眼于当代读者极其有限的阅读时间”

余秋雨在新书正文之前提醒到道“本书所有的短文,与传统观念和流行思潮都有很大不同。按照我历来的习惯,如果没有什么不同,就不写了。因此,我要在读者进门之前先做一个预告:里边颇多坎坷荆棘,需要步步小心。”

新书下辑的“文史寻魂”,延续了余秋雨式写作风格,更是对中国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用余秋雨的话说“在做一个艰难的实验,那就是用短文撬起半部文学史。支点很小,工程很大,难度很高,却是古代散文家和外国散文家经常做的事情。”

在《两个地狱之门》章节中,余秋雨自问自答式的回答了对“中国历史思维的奠基者”司马迁的崇敬,《史记》的宏大不仅仅是其文学著作本身,令余秋雨颤笔的是不能称为男人的男人司马迁在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同时又是其“屈辱”的著作时的苟且与坚忍。“当极度的伟大和极度的卑辱集中在一个小小的生命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最高含量和最后边沿。”。

从《诗经》《庄子》《史记》到唐诗、宋词、元曲、戏剧、小说一一说来,话虽不多,却提领了最精要的核心内涵与最关键的人文精神。《雨夜短文》文末附有余秋雨特选青年必诵唐诗、宋词、宋诗共计97首,供年轻人品阅。

余秋雨自己认为这本新书区别于他以往所有的作品,因为这是他首次尝试新的“短文体”,“这也是着眼于当代读者极其有限的阅读时间。”他对这部作品极其看重,并为新书亲自题写了书名。

•荐读•

余秋雨首部全新短篇散文上市

——余秋雨自序

在我的众多著作中,这本很特别,全是短文。

记得余光中先生曾经发表文章,称赞我的散文创造了长篇幅的极限,“动辄万言,长而不散,流转自如,意蕴沛然”。后来,很多评论家又以这个特点来定性所谓“文化大散文”。

其实,文学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散文更应该收纳自如。舞动漫天白绸固然是一种本事,剪取庭前小枝也需要别有情致。中国散文史上有一些短文非同小可,例如《世说新语》、东坡随笔、晚明小品中的一些篇目,虽寥寥几句,却能穿越时间,让后代惊叹不已。我认为,中国散文在意境和语言上的至美功夫,大多体现在短文之中。

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加快,一般读者没有时间沉浸在长篇大论中了。偶尔能过目一读的,主要是短篇。某些读者喜欢用文学来点缀生活,动用的主要也是短篇。纽约联合国总部原中文组负责人何勇先生告诉我,当地有一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举办过一次“余秋雨诗文朗诵会”,他去听了,发现大多是冒我名字的“伪本”。这样的“伪本”,在国内网站上更是层出不穷。这显然损害了我的文学声誉,但我在生气之余发现了一个技术性秘密,那就是所有的“伪本”都很简短。这也就是说,当代读者更愿意接受一个“简短版余秋雨”,伪造者们满足了这种心理,因此屡试不爽,形成气候。

其实我也写过很多短篇散文。例如《文化苦旅》中有好几篇并不长,《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的每一篇因匆匆写于路途,也长不了。但是很多读者都把它们看作一个个庞大考察计划的片断,不认为是独立的短文。

眼前这本书,把我写的很多独立短文收集在一起了,可供当代读者在繁忙的间隙里随意选读。但是,我毕竟是我,从小就排斥“文青”式的抒情、“鸡汤”式的教言,更厌烦故弄玄虚的艰涩、套话连篇的谄媚。我把每篇短文都当作一个文化大课题来完成,虽然笔调轻松,却包含着沉重的分量。我想,既然当代人只能利用短促的片断机会读一些短文,那我们更不能把这珍贵的机会糟践了。

这些短文大致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生长途中的震撼式感悟,叫作“万里入心”;第二部分,是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叫作“文史寻魂”。大家一读就能发现,第一部分散逸放纵,畅谈半辈子最动心的人生感受,完全不拘边界;而第二部分则在做一个艰难的实验,那就是用短文撬起半部文学史。支点很小,工程很大,难度很高,却是古代散文家和外国散文家经常做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史寻魂”的任务,本书还经过严格选择,提供了一份唐宋诗词必诵篇目,这也是着眼于当代读者极其有限的阅读时间。

本书所有的短文,与传统观念和流行思潮都有很大不同。按照我历来的习惯,如果没有什么不同,就不写了。因此,我要在读者进门之前先做一个预告:里边颇多坎坷荆棘,需要步步小心。

最后,需要交代一下书名上的“雨夜”二字。

我此生一直都在著述,不分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只不过,如果在深夜执笔时听到了雨声,则会惊喜地站起身来,到窗口伫立一会儿。深夜的雨,有一种古老而又辽阔的诗意,让我的思路突然变得鸿蒙而又滋润,于是,一个题目出现了。但这个题目又不能写长,因为一长就失去了诗意,而且那么美的雨声又不允许写作人闭目塞听。因此,雨夜的文章,大多不会琐细,不会枯燥,不会冗长。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从本书的文章之短,感受到夜,感受到雨,感受到万籁俱寂中淅淅沥沥的醒悟和微笑。对此,我有期待。

余秋雨

戊戌寒冬雨夜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05477.html

安阳成都晚报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作者入驻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