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0 05:19:15作者:有料的文史图片:未知人气:+
女娲,上古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传说中,她补天救世,抟土造人,被称为大地之母。
这样一位人类始祖在传说中应该是非常完美的形象才对。《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写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时候女娲的形象还是模糊的,到了《史纪•补三皇本纪》中,“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女”,女娲开始以蛇身人首的形象出现,东晋郭璞写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至此,女娲人面蛇身的形象固定了下来,成为共识。
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形象在东西方的传说中并不少见,比如埃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就是人面狮身。这种不同物种相结合的形象,暗喻了古人一种开阔、活泼的生命观,万物皆平等,它们是可以相互跨越的,单纯的生命界限被打破,万物流转,生生不息,可以无限循环。
但为什么要选择蛇来作为女娲的身体形象呢?蛇,好像常常和邪恶相连,比如在《圣经》中,它诱惑夏娃吃下禁果,被迫离开了伊甸园。但在古代中国,蛇是一种吉祥的物种,它代表着多样的含义。
从古至今,人类最害怕的莫过于死亡,尤其是古人,生活环境恶劣,死亡好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以降临。蛇具有蜕皮功能,在人类看来这是一种重生的象征,死亡没有来到,反而焕发了新的生机。对于重生的羡慕还表现在古人对蝉的喜爱上,幼虫生活在土中几年,乃至十几年,然后爬出土地,蜕皮而生,从蛹变幻为蝉。古语中有“蝉形玉琀”,是指古人墓葬时,常在死人口中放置玉蝉,寓意重生。《琅琊榜》中,黎崇当年将玉蝉送给心爱的弟子林殊(梅长苏),后来林殊以此为信物请来了鸿儒周玄清。玉蝉在这里固然有品节高尚的意思,但更多暗含了林殊的重生。女娲作为大母神,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延续与创造力,与古人对蛇蜕皮重生的崇拜融合在了一起。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写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从这段记录中不难看出,古人早已了解到“肠”与生殖相关。毕竟在古代,尤其氏族时代,各个部落之间战争不断,死人是常见的事,战场上开膛破肚的现象总会发生,于是古人就将肠与生殖联系在了一起。而蛇细长的身形恰恰与肠状相似。
水,孕育万物,最早的生命就来源于海洋,胎儿也诞生在母亲的羊水中。因此,在古人看来,水生代表着繁衍,比如蛇、蛙、鱼等都是繁衍的代表。汉乐府诗中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鲤鱼暗含繁衍的意思,装有家信的盒子上雕有双鲤鱼则暗示为情书。乡下经常在新婚夫妇的屋子里张贴娃娃抱鲤鱼的年画,取其多子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女娲的“娲”应该是青蛙的“蛙”,本身就含有繁衍以及多子的意思。
蛇是多产的动物,每年4月到6月为产卵期,一窝大多可以生下20多个蛋,最多的可以达到100多个。蛇并非珍贵物种,到处都是,人类很容易观察到它们的这种特性。女娲作为地母,创造了人类,掌管了繁衍,多产本就是她的特点。
综合以上四点,不难理解古人为什么把地母女娲想象成人首蛇身。
女娲诞生于母系氏族时期,随着父系氏族的到来,女性地位开始降低,女娲造人的神话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随着阶级的诞生,人人平等的局面被打破,上流社会开始宣扬女娲造人时,用心制作的泥人为贵族,随手甩出的泥点则为奴隶,为阶级划分寻找依据;另一方面,女娲的地位开始降低,从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之上慢慢降为三皇之下,以一人之力造人的神话也被打破,变成了女娲与伏羲兄妹交尾,婚姻制度诞生,人类开始繁衍。
可见,女娲形象与故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但女娲作为繁衍象征的地母形象是公认的,古人以蛇身来塑造女娲,就是这种形象的一种直接符号化。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22220.html
有料的文史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