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7 09:58:18作者:如斯精舍图片:未知人气:+
文丨舞雩
提到“东皇太一”,很多熟悉腾讯手游《王者荣耀》的网友都不陌生,它是这款网络游戏中的一个英雄人物。
然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这个“东皇太一”,并不是网络中的虚拟人物,而是战国屈原所创作的《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的天帝,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祗。
说到屈原的《九歌》,就一定会说到巫楚文化。
王逸的《楚辞章句》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都城郢的南部,沅水和湘水之间,有一个小城。当地的风俗是信奉鬼神,而且热衷于祭祀。每当祭祀的时候,一定会唱歌、跳舞来取悦诸神。
那时候的屈原被放逐到了这一地区,亲眼目睹了当地人民的祭祀歌舞,这才写下了具有浓厚宗教、祭祀色彩的《九歌》。
与当时中原地区不同,因为地域隔阂,楚地的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比较小,因而保留了自上古以来,当地重祭祀的习俗。
这些习俗,具有浓厚的巫风,也更具原始色彩。
而作为代表屈原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九歌》,其“九”字乃是虚数,并非实指。
《九歌》共有十一章,其中前十章祭祀的是十种神灵,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和人鬼。
这十种神灵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天神,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和少司命;地神,分别是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人鬼,即人死后的魂灵,这里是指为国捐躯的将士之魂。
这其中,首章便是《东皇太一》。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大意为:挑选好良辰吉日,恭敬地祭拜天神东皇太一。手里抚摸着长剑,身上的佩玉琳琅作响。摆设好祭品,献上美酒醇酿。娇美的巫女载歌载舞,芬芳的香气溢满厅堂。五音齐奏,衷心祝愿神君快乐安康。
从行文可以看出,《东皇太一》全篇的气氛庄严肃穆,谦恭有礼,表达了诗人对于神明东皇太一的敬重,也祝愿神明能够在祭祀中获得愉悦。
那么,为什么东皇太一会获得如此崇高的尊敬?
需要说明的是,在秦朝以前,中国对皇/帝/王/公/君,这五个字有着严格的规定。
皇和帝是对天神的称谓,王指的是夏商周三朝历代君王(夏商周的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而谦虚只称王,不称帝)。
公指的是王以下的最大统治者(例如秦穆公,晋文公,齐桓公等),君指的是文化素养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而太一如此尊贵,与一位被遗忘的古帝——泰壹氏是分不开的。
《盘古王表》载有“泰壹氏”。其事迹不可考。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而《封禅书》记载:“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盖三皇已前称泰皇。一云泰皇,太昊也。”
泰皇最贵,与天神中北极神太一最尊贵相应。参照轩辕氏与轩辕星座的对应关系来看,泰皇的地位和天文学实践决定了北极神太一的地位。
东汉王逸在给《九歌·东皇太一》开头两句“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作的注释中说 :“上皇,谓东皇太一也。言己将修祭祀,必择吉良之 ,斋戒恭敬 ,以宴乐天神也 。”
可以看出,王逸认为“东皇太一”即诗中的“上皇”即“天神”。
而成玄英则认为太一神乃是上帝。
注:“太者广大之名 ,一以不二为名,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
楚人以‘太一 ’称上帝,正如道家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一样,都是对某一问题所表现的抽象概念。
他既不是沅、湘之域“祠辞”中原有的天神,也不完全是《高唐赋》和楚墓竹简中的“太一'。
概因太一二字实在太贵太重,位格还远在人祖黄帝之上。
《天官书》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
“太”字本为“大”。
在《老子》中曾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后来,“大”与“一”合二为一,便为“大一”,再后来才成为“太一”,洐化成了一个哲学范畴的名词,被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们拿来表示世界的本原。
太一就是“道”,道为最。
《淮南子》开篇说:“洞同天地,浑沌为补,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
在现有汉字中,你已然找不出比“太一”二字更高大上的词,那么,拥有着如此地位的尊神,其明确身份又为何人?
很明显,如果东皇太一是以太一为位格,那么遍数古今中外没人当得起这两个字。
而事实上,祭祀太一神的事情,古书明确记载是汉武帝时期,在此之前,太一未被纳入神谱。
《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也就是说,彼时的太一应该为形容词,并非名词。
更有甚者认为,九歌之名乃是汉时学者自己加上去的,但此处笔者觉得,东皇为主体应该不差。
因为早在屈原的楚辞《九歌》产生之前,就存在着一种更为古老的“九歌”,即“原始九歌”。
它产生于夏代,是一种以鬼神和巫术为核心的有关夏代祭祀礼仪的重要文献。
对此,《周礼·春官·大司乐》曾曰:“《九德》之歌,《九馨》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其中,所谓“九德之歌”即“九歌”。
后来在儒家文化中,夏启成了一位圣人,而“九歌”也就成为了“九德之教”,被后世保存并记录下来,或用于教化,或用于宗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九歌”逐渐由中原传播到地处一隅的楚国,尤其是南楚之地的沅湘民间。
那么,原始“九歌”和楚辞《九歌》又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呢?
这就与屈原的“流放”经历有关。
从很多历史典籍以及《离骚》中我们可以知道,屈原在被楚王流放时,渡过了长江、湘江、沅水,到了方林,辰阳,溆浦等地。
而这些地方大多位于沅湘之间。
当时,位于沅湘乡之间的民族主要是濮越民族,而濮越民族就是很多历史典籍中经常提到的“古三苗”。
原始“九歌”就被古三苗当作一种祭祀歌谣。
因此,当时正处在流放中的屈原,心怀悲愤,他在创作楚辞《九歌》时不可能不借鉴原始“九歌”。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曾这样记载:“禹乃兴九招(韶)之乐。”
其中,“九招”与“九歌”、“九辩”都是大禹时的一种祭歌。而在夏启时,“九歌”之祭是在“天穆之野”这一特定的地域举行的。
对此,《国语·鲁语上》给出了蛛丝马迹:“有虞氏褅黄帝而祖颛項,郊尧而宗舜……商人禘舜而祖契。”
尧和舜都曾被冠以帝号,成为“帝尧”、“帝舜”,可见舜在当时是受到隆重祭祀的。
夏启作为承尧舜而下的君主,有祭祀大神舜的义务。而对舜的祭祀就在舜死后所葬之地,这是最适宜的做法了。
《海内经》曰:“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于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苍梧”在《战国策·楚策》中有云:“楚南有洞庭、苍梧。”
可见所谓“苍梧之野”与“天穆之野”应该都在沅湘。
也就是说,夏启实际上是在舜死后所葬之地举行“九歌”祭典的。
因此,在原始“九歌”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楚辞 九歌》中的“东皇”当然就是大神“舜”了。
可是,舜为何能当得起“东皇”的名号呢?
这里其实要明确一点,楚地祭祀的神灵不比中原的祖先神,他们最初的诞生是天地之间最纯粹的自然神。
故而楚人祭祀的“东皇”很可能和古人祭祀岁星(木星)有关。
《淮南子·天文训》里说:“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
东方之帝是太皞,其神就是岁星。
在殷墟卜辞里,可以看到很多卜辞记载“王宾岁”的内容,就是王宾祭岁星,但是没见有祭祀其它星的记载,可见祭祀岁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
《论衡·祭意》里说:“岁星,东方也,东方主春,春主生物,故祭岁星,求春之福也。四时皆有力于物,独求春者,重本尊始也。”
而岁星又名重华,重华者,帝舜之名也。
《史记·天官书》里说:“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
《离骚》里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王逸注:“重华,舜名也。
岁神星还是君主的象征,又称“灵威仰”,就是说它灵威赫赫,人所共仰,故而也有把灵威仰当成上帝的说法。
比如《通典·礼十四·巡狩》里说:“天子将巡狩,类乎上帝。”注云:“帝谓五精(星)之帝所配祭南郊者,谓灵威仰也。”
说回到帝舜时期对沅湘之地的征伐和入侵,成为一方主宰之神似乎也并无不妥。
《山海经·海外南经》:“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
而舜来自东夷之族,在铲除了敌对势力后,又举用了皋陶、伯夷、夔、益等东夷部族的首领,终于奠定了东夷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孟子·离娄下》有明确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因此,作为舜的后继者,禹作“九招”之祭祀礼乐时,理所当然要尊崇舜为“东皇”了。
但为何后来太一神的上帝位格逐渐消散,这就要说到另一尊至高神:玉皇大帝。
东皇与玉帝,这两个尊号都是尊贵之极的意思,区别只是一个是方向延伸,一个是物质延伸。
很多现代人士只看名字,就认为玉帝要比东皇尊贵,其实这是错误的。
东皇的东,在此并非指的是地域方向,而是尊贵程度。
东,为五方之首,在中国,帝王受封禅于东岳泰山,日月出升东方,华耀大千。
玉帝的玉,也是表示尊贵程度的意思。中国传统,金者为重,大坤载物,玉者为贵,乾净无暇。
在古人信仰中,星宿主宰着人间万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生命。
《晋书》:“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马、饥馑、疾病、灾害。”
太一俨然成了最受楚汉人崇拜的保护神。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每年正月十五,被后人视作元宵节庆习俗的先声。
正月为春季万物生机萌动之时,植物生长发芽,动物开始发情交配,古人在此时祭祀星宿尊神太一,祈求一年内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并祈求人的生殖繁衍。
东皇太一是历时三千多年都是中国人民崇拜的最高天帝。
一直到宋代,宋真宗为了掩饰檀渊之盟的大宋的耻辱,谎称有玉皇入梦,开始吹捧玉皇大帝。
上行下效,道教也逐渐兴起以玉皇大帝为天帝的典籍传说。
宋代以后,各朝各代的帝王为了宣扬皇权统治为天命所归也极力推崇玉皇大帝,政权与神权的结合之下,导致了东皇太一信仰的逐渐没落。
其实,说民间的自然信仰也好,说血脉的上溯崇拜也罢,只要本心自持,纯而无垢,则花草树木皆可为尊,倒也不必计较。
总归一句话,对于信仰一事,信则有,不信,敬而远之亦无不可。毕竟,在未知的神秘领域,保持几分敬畏感是明智的选择。
以上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98547.html
如斯精舍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