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4 09:37:57作者:我的名字叫喵百万图片:未知人气:+
历史上,猫被视为庙堂上的神兽,也被认为是魔鬼的象征,同欲望和罪恶挂钩。 在今天,猫是全世界网民的狂欢对象,也是日见增多的独居者的情感依赖。 猫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的历史。过去,现在,再到未来,猫始终与人类共生。 丘吉尔曾说过,“狗全都崇拜地看着你们,猫全都蔑视地看着你们,只有猪把你们看作是和它们平等的。”
作为最后被驯化的家养动物,猫一直是以不被讨好、高冷自由的形象为人所爱。即便在今天,所有品种的宠物里,也只有猫会让人甘愿臣服。
“猫主子”和“铲屎的”的关系,颠覆了饲主在上的自然法则,常理和规矩在猫身上似乎也不再适用。 但正是这种“猫性”,反而成了人们的精神抚慰。人们爱的不是猫,是从猫身上所见的,期待中的自我。 文人所爱的猫,往往是孤直而乖张的。 在老舍眼中,猫反复无常又顽固,但也正是这个习性让他喜欢上了猫,并创作了《猫城记》。 季羡林的两只白色波斯猫,喜欢偷吃东西,没有礼节不懂规矩,甚至还在他的裤腿上撒尿,但他依然放纵并宠爱着。 最夸张的是钱钟书,不但逢人便吹自己的猫好,甚至还备了一根长竹竿,帮自己的猫打架。顺便一说,他驱赶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猫,两家还因猫互掐了好久。 “每只猫都是一只纯粹的猫”,它们从不曲媚和妥协,只做自己。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表述过,在上帝的所有造物之中,只有一个不会成为皮鞭的奴隶,那就是猫。如果人类可以和猫杂交,那将有利于改良人类,却败坏了猫。 爱猫像是一种标签。人们爱猫,是因为猫让他们不一样。独立和自由,叛逆与冷漠的“猫性”,是每一个不愿被社会同化的人们所向往的品性。 猫在年轻人中间尤其受欢迎,是因为从来没有哪一代人能像现在这批年轻人一般迫切需要追求个性和自由,而猫也正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相契合。 在纪录片《爱猫之城》中,导演道出了每一个爱猫之人的心声。 “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也很重要。 它绝不妥协,热爱自由,身体内藏着一个好斗的灵魂,这就是我爱它的原因。 因为它们拥有人类应该拥有的品格。” 在历史上,猫因为其柔软、安静又多变的特质,往往同女性联系在一起。 最初的猫,象征了女性的高洁和美好。 在埃及神话中,由猫首人身的女神贝斯特掌管着月亮、果实和丰收。而希腊神话中,月亮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被认为是猫之母,这个意象也被继承到罗马神话里,为曾化身为猫的月神狄安娜。北欧神话中,猫也是爱与美的女神弗莱娅的圣兽。 再后来,猫就同欲望,和具有挑逗意味、无法掌控的女性联系在了一起。 有一句戏言是,“情人和猫画在一起,妻子与狗画在一起”。在西方油画作品中,常可以看见将裸女,或年轻女性和猫置于同一画框内,如雷诺阿和巴尔蒂斯。 而最直接且野蛮地将放荡的女性和猫关联在一起的,是中世纪的猎巫运动。当时,如果一个不再年轻的女人独居,是处女或丧夫,没有生育,身边有猫相随,则会被判为女巫,遭受火刑。
在亚洲,尽管没有如此露骨和暴力的隐喻,但猫也同女性息息相关。
在明朝,人们买只猫回家,会举行一个正经的仪式,称之为“聘猫”,将猫比作妻子。而买猫所付的钱,也被叫作聘礼。 在日本,民间故事中多有女人与猫之间的形态转换的情节,如猫婆婆等。 直至今天,我们也还会将活泼可爱却柔弱的年轻女性称为“小猫”,若带些犀利和叛逆,则会被称为“小野猫”。但不同的是,猫不再只局限在男性的话语世界中。人们对猫的态度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对女性态度的变化。 《2018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指出,在猫的饲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高达88.8%,对猫的消费人群画像则是:高学历、女性、白领。 如今,女性已经成为猫经济和猫文化的主要消费者和缔造者。猫不再代表着女性的高洁、放荡或罪恶,今天的猫所代表的可爱也好,叛逆也好,可以说都是近几十年来争取女性独立和两性平等的成果。 比起自己养猫,现代的人更喜欢“云吸猫”,即通过共享的网络图像和视频,来感受猫带来的安慰和喜悦等情感。 现代的猫,是一种心理投射。 动物对于喜怒哀乐的反应和人并不相同,网上流传的“猫片”,通常是鲜明的人类的视角。我们所感受到的猫,其实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猫,是基于自己的状态和心情所解读出来的猫。 现在有一个词是“空巢青年”,指那些背井离乡,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缺乏感情寄托和家庭生活的年轻人。 据2018年宠物数据报告显示,90%的养猫者,都是空巢青年。他们精神相对匮乏,处于压抑的状态,因此需要通过他者身上的品质和情感,来弥补自身的缺失。这也是网络上大量猫咪表情包和短视频流传的原因。 猫的脸上不会流露出丰富的表情,但人们会通过各种拍摄角度、装饰品和修图软件,将猫的图像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再创作的图片,传递各式各样的心情,如卖萌,如高冷等。 曾有学者说,“有一瞬间会觉得,几百万个视频中的猫都是同一只”。而这只猫,其实正是情感丰富的人类自己。 现代的猫,也打造了一个文化广场。 如今,谁的社交软件上,没关注过几个网红宠物的up主呢。 拥有1600万以上粉丝的博主郭斯特,养了两只布偶猫,馒头和狐狸,每天被网友催着要“猫片”。一条关于猫的短视频会有千余条评论,和上万的点赞量。 2017年10月,著名网红猫楼楼因病逝世,其主人楼板娘发了一条微博相关微博,下面有2.8万条留言。点赞量最多的是“楼楼会一直在的”、“永远都会陪着我们”一类评论。
猫让人们形成一个纽带,以它为核心,打造了有共鸣的情感空间。就像一款吸猫软件中说的那样,“有猫,就有一万种美好”。
社会的冰冷迫使人们戴上假面,猫让人们流露出隐秘的温情。通过网络,让这份温情有得到了更广的传播,感染着更多的人。说到底,现代人的“云吸猫”,无非是想在愈加冰冷和疏离的社交圈中,寻求一丝安慰罢了。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特别的猫》里写道:“在我与猫相知,一辈子跟猫共处的岁月中,最终沉淀在我心中的,却是一种幽幽的哀伤,那跟人类所引起的感伤并不一样。” 在养猫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人们对情感的需求也很大程度被它们所分担。 “操劳奔波了一天,回到家抱一抱猫,疲惫立刻烟消云散。” “它们很敏感,会察觉到你的低落,然后默默走到身边陪着你。” “如果人能和宠物结婚,我要和我的猫在一起。” “猫就是天使。” 将情感的联结投射在宠物身上,是因为宠物要依赖于人的饲养。猫就算性格再独立,本质上依旧是服从的。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一样,和宠物在一起,人们不需要担心它们是否会背叛,或是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自己。 在环境复杂的今天,人们已经被分割了太多的精力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宠物所带来的情感却很轻松,可以尽情注入关爱,且不需要花费多少心思经营。 因此,现代社会的人们寻求情感依赖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 品尝美食、四处旅行、观看直播、打电子游戏……现在生活实在太丰富,人们可以对太多事物倾注感情了。我们不再处于一个需要被家庭或家族关怀着的环境,需要通过对集体的奉献找到自身价值。 未来将会是一个被分割得越来越细碎的世界,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集体性,未来的人被圈成了更独立的个体。与此同时,人们寻求心理安慰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了。 既然如此,我们还需要传统的亲密关系吗?
前段时间,“7名单身女人同居10年”的新闻上了头条。这7名平均年龄在80岁的日本单身女性,分别住在同一栋楼的不同单间里。在她们同居的10年里,一直是既尊重彼此个体,又相互帮助,一起生活。 甚至在未来,虚拟的亲密关系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替代。 也许独居老人和空巢青年,靠养宠物来驱散孤独这样的新闻,让很多人听了难过。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将来会只增不减。即便是猫狗,也同样能会教会我们天真、善良和爱。如果未来能有更加丰富的情感联结和体验,那又何必为可能逝去的传统家庭式亲密关系而难过呢。和猫共度一生也很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89703.html
我的名字叫喵百万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