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2 11:06:47作者:杨靖图片:未知人气:+
一剂抗“渣”良药:不渣,从自己做起
文 / 河童
“优于别人,不算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海明威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小时候缺爱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会自然而然的习惯和人保持距离,不会索取也不敢给予。”
“恋爱会很没有安全感、多疑、猜忌,很容易把爱我的人推开。”
“自卑、敏感,许多精力用于内耗。”
“羞于表达感情,无法与人真正的亲密靠近。”
……
从小缺爱的人,渴望爱又害怕爱,拖泥带水,各种暧昧;一旦开始亲密关系,易患得患失,以自我为中心,控制欲超强,极端情绪化;在关系中遇到问题,只想着用各种形式逃避,却不曾想付出努力去解决问题。渣男渣女,可谓是这些类型的极端。
当我们说童年的“爱”,说的是什么
“爱”是通过积极共鸣逐渐建立起来的联结。正常发育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渴望与成年人产生联结,模仿并寻求着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在充满爱的环境,婴儿与养育者的同步,形成积极性共鸣,受益终生。想给孩子爱的家长,会尽可能地关注、识别孩子的情绪线索,作出疼爱的反应。
相对的,所谓“缺爱”,是没有建立健全的联结。
童年感觉不被重视,感觉自己像个被遗弃的孩子,成年后“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家长漠视,孩子的不满逐渐累积,最终决心与这个世界的情感关系“断舍离”——其他人、事、物都是痛苦的源泉,那干脆从一开始,就离得远远的,最好游离在关系以外,那么就能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伤害了。如果不是曾经历过痛楚,对关系里的黑暗过于恐惧,怎会不让自己继续前行,追求陪伴、温暖和光明?
你见过“缺爱”的孩子吗?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
《奇遇人生》26岁的金像奖影后春夏,谈到自己面对亲密关系时,眼里透露恐慌和不安。她自小父母离异,父亲在狱中逝世。读书成绩差,从小偷窃,早恋被骗。在爱缺失的童年里,她被家人体罚,被同伴孤立与欺负。后来,她敏感而脆弱。在本该好好恋爱的年纪,却因害怕而不去努力经营好一段关系。到底怎样捕捉那些幸福的瞬间,她没学过。
“全是狗屎”
威尔是书中的个案。他的家庭条件比春夏要好很多。然而,从一出生,妈妈就对持续不断哭闹的他束手无策。从很早开始,他就表现出极大的愤怒,遇到陌生环境会过度恐惧与焦虑。虽然智商高,但他童年早期有明显的孤独和破坏性行为。持续的婴儿式的渴望被扭曲地反转,他否认遭受过任何丧失的痛苦。
下面是一些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特点:
习惯性地回避眼神交流;将不喜欢的人或事都描述成“全是狗屎”,但实际的关系没这么糟糕;被询问意愿时随便和冷漠,“……我不愿关注任何事情”,表现出顽固的谨慎,鲁莽、呆板、贬损,嘲弄任何可能展现其内心的问题;对幽默不敏感;没有表现出智力或社会性的兴趣,所说的一切几乎都充斥着敌意;总是宣称没有任何需要,强调可以完全掌控自己。这对身边的人来说,是一种残忍。
童年缺爱的孩子是怎样的?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在0-1岁的心理冲突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学步期的冲突是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如果养育者在这两个阶段没有给予足够和谐、富有同情心、允许自由意志的爱,那么这些心理冲突就不能顺利解决。缺乏信任感的儿童不相信别人是友好、有同情心的,倾向于以退缩来保护自己;缺乏自主性的儿童会产生羞愧感,怀疑自己自主行动的能力。
在婴儿期和学步期没形成信任与自主的儿童,成年后将很难与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他们要么对所爱之人过分依赖,要么在遇到困难时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这和爱无能、婚恐、安全感缺失的敏感型人格、“讨好型人格”、“自恋型人格障碍”息息相关。渣男之所以渣,要么是永远以自我为中心,要么是想爱却不懂得表达爱,让对方认为他渣。
“缺爱”的幕后黑手
养育者义务缺失
父母或主要抚养人长期不在身边(见“诈尸式育儿”、“丧偶式育儿”),或全心全意陪伴的时间很少,跟孩子缺少互动和反馈。在孩子眼里,最依赖的人疏远而冷漠,始终有跃不过的距离感。孩子生来渴望的安全感、亲密感都没法稳定地获得。
教养方式不一致
有家长说,“我有给孩子爱呀!我有陪着孩子!”——问题的关键在于“稳定”。当小孩面对类似父母失控的咆哮这种可怕的事件时,由于没有能力去分辨和对照,即使只是夫妻之间的问题,孩子们潜意识里也会认为是自己的错才使得父母生气、无助。
只有持续如一的爱才能形成强烈的联结。孩子的基本信任感和自主性,来自家长温和、敏感的养育行为。着考验家长,是否能控制自己的冲动,表达合理期望,做到“温和而坚定”。
想“爱”却爱不动——父母抑郁症
抑郁的母亲看待自己的孩子很消极,教养行为时而过于宽容,时而过于严厉,所以婴儿通常有适应问题,比如陷入抑郁或变得冲动、攻击。父亲抑郁与男孩的多动、违抗与攻击行为有关。对大龄儿童来说,频繁的亲子冲突与父亲抑郁有关。
逐渐地,生活在阴影里的孩子会形成消极的世界观,缺乏自信,也视父母和其他人为威胁,抗压能力弱,遇到社交困难时易失控,更不用说亲密关系。
“你和我不在一个频道”——爱也有语言
为什么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明明很爱TA,但TA却没有任何感激之情?父母双手抱在胸前说:“为TA做了那么多,TA怎能这样待我们?”可孩子却说:“我父母不爱我,他们从没爱过我……他们爱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可是并不爱我。”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使用不一样的“爱语”。这些语言的使用本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我触摸父母,他们也会触摸我。”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会发展成有责任感的成人。否则,他们也许会违背常规,对父母发怒,并在不适当的地方寻找爱。
精神科医师罗斯·甘伯博士用“爱箱”来描述错误使用爱语的后果。如果双方长期以来都不在一个频道,那么释放的比存进去的爱要多。没有装满爱的箱子,是不会发光的,更没精力去关注对方的需求。大多数青少年性行为违常,都是从小爱箱空虚的缘故。只有承载满满爱意,柔光才能洒向其他人。
想想你们都说着什么样的语言?
接受礼物:如果TA常为你做礼物,送你的时候在TA眼里有特别的欢欣。
服务的行动:如果TA总试着帮助弟弟妹妹。
肯定的言词:如果TA时常告诉你,你有多好看、你做事做得多好、你是多么好的父母亲。
精心的时刻:如果TA经常邀请你一起做点事情。
身体的接触:如果TA喜欢摸你的头发和脸颊,喜欢和你接触。
爱的表达永远不会太迟,改变也永远不迟。
童年经历不应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除去当时的情势和思维的局限,我们的父母已经尽他们所能做到最好。最可贵的是,过去的经历让你有“渣”和“丧”的理由,却决心放下过去,挑起责任,选择不渣不丧——你正在努力地追寻幸福。所以,目前的关键是:你是否觉悟,是否愿意改变,并马上行动?
参考资料:
伯克.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西尔维娅·布洛迪, 布洛迪, 王立涛, et al. 我的童年受伤了:婴儿全能感与童年冲突[M]. 2014.
盖瑞·查普曼. 爱的五种语言[M].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杰夫·艾伦. 亲密关系的秘密[M]. 鹭江出版社, 2015.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爱的方法[M]. 中信出版社, 2014.
—— 今日作者 ——
河童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89078.html
杨靖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