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文章详情

真诚的(真诚的人往往更容易受伤)

日期:2021-07-04 09:46:31作者:国学新导航图片:未知人气:+

文章作者:琢磨君(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做人该不该真诚?小孩子肯定想都不想就说“应该”,但是成年人的回答往往不会这么干脆、绝对。这就好比是:只有小孩子才喜欢分对错,分好人和坏人,成年人的世界往往只看利弊一样。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并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做人只是实诚就好,老祖宗也不会劝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以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天地不仁,社会复杂,人心险恶,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仅仅凭借单纯、善良、真诚还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这些真善美的品质,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在内心不懈追求的。人际交往中,过于真诚的人,往往更容易受伤,但是只要做到了一点,也可以福报多多。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过于真诚的人,容易受伤;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一开始就真诚的人,最后往往会变成最不真诚,正所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个人很真诚地对人,上过几次当,吃过几次亏以后,特别是被熟人欺骗或被迫后,就会对真诚失去信心,开始怀疑所有人,开始相信人与人之间应该耍点阴谋。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易信必易疑”,容易轻信他人的人,经历某些不愉快后,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容易怀疑一切人和事物,做人做事也趋向于虚情假意、阴险狡诈,最后就是害人害己。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家书中向儿子谈到了自己早年上当受骗的经历,他说自己好心收购濒临破产的炼油商,而且出了高价。没想到这些人忘恩负义,拿到钱后,就与自己为敌,还肆无忌惮地撕毁之前达成的协议,卷土重来,重操旧业,要求洛克菲勒继续花高价买下他们的无价值工厂。

事后,洛克菲勒痛定思痛,自责自己过于善良,对人太真诚。后面,洛克菲勒又被两个好朋友欺骗过多次,于是他在家书中告诫儿子:“历经种种欺骗与谎言后,我无奈地告诉自己——你只能相信自己,只有如此,你才不会被人欺骗。”他还解释说,这种敌意心态虽然不好,但提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其实,圣人孔子也告诫我们,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应该讲诚信,对于坏人坏事,我们也可以不讲诚信。比如说,你面对一个坏人的胁迫,你完全可以随机应变,甚至可以撒谎骗坏人。这也是洛克菲勒所说的“跟混蛋打交道,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从始至终都真诚的人,福报更多;

还有一种人,他们依然很真诚,也容易受伤,但是不管遭受了什么,都不改初心,从始至终都真诚待人。这种人经常被称作是“傻人”,但傻人有傻福,人善人欺天不欺,老天更加青睐他们,自会给他们留下许多福报。

初入社会的时候,我们讨厌偷奸耍滑的人,被人多次算计后,如果自己也学着做人不真诚,那就是成为了当初自己痛恨的样子,前后矛盾,不能善始善终,福报也会差。

就如一句电视剧台词所讲:这人哪,好也不要紧,坏也不要紧,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要自己定位、自己把握,如果你想清高,那就清高到底,无欲、无求,倒也混出个境界来,别人也不敢把你小看。你要是想入世,那就放下架子来入世。怕就怕混成个四不像啊,清不清,浊不浊,丢了好人的优点,又学了坏人的缺点,那就划不来了。

一个人本来老实巴交,是个实诚人,偏偏去聪明人偷奸耍滑,往往就会变成“四不像”,最后弄巧成拙,让自己福气不增加反减少。

如果你能够保持真诚的那种态度,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在看透许多人与事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一如既往地真诚待人,则非常了不起,最后也终究会感化他人,收获福报。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说:他人用虚伪来对待我,我却仍然以真诚去回应,时间久了,即使虚伪也会趋向真诚。

他还推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最后他凭借“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信念,得人心,也得了天下,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也是提醒老实人最好不要学聪明人,他说:“终身没有吃过苦,就是你这辈子没有积德的机会。一个聪明的人,吃苦跟吃补药一样,它补的是你的德行。我受了人家侮辱,我不吭气,我就增加我的德惠。人生,你超越了多少个障碍,就是你要修行的功课!”由此可见,吃亏也是福,就看你会不会换位思考。

结语:

人际交往中,真诚的人往往容易受伤,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弥补、挽救,因祸得福,让老实人多点福报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最好从始至终都真诚待人,看透不说透,不可因噎废食,不可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更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做人原则。

老天既然给了你一项优点——真诚,如果你能够发挥到了极致,也可以让坏事变成好事,最后收获更多福报。这就是“人品更加敦厚的人,福气更多”的主要原因,因为厚德方可载物。

今日话题:您愿意真诚到底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精彩的评论,我会置顶鼓励哦。

琢磨君——助力个人成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58350.html

国学新导航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