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安慰剂是什么(邪教中的安慰剂效应辨析)

日期:2021-05-28 09:29:19作者:中国反邪教图片:未知人气:+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误入邪教的人群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会强调自己信教后疾病好转了,人生“心结”解开了,烦恼痛苦减轻了等,这些不同程度的良性身、心体验,成为他们相信邪教教主十分神奇的最初诱因和直接证据,进而愈加泥足深陷,在邪教歪理邪说的反复洗脑下,最终痴迷成瘾,难以自拔。本文正是分析在此类现象中存在的“安慰剂”效应,以帮助大众建立科学认知,正确面对自己的身心变化,从邪教的精神控制中挣脱出来。

二、“安慰剂”效应的相关概念

定义。“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受试者期待效应”,是指病人虽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甚至虚假手术或言语暗示等。

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的应用。1955年,亨利·比彻(Henry Beecher)医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首次发文指出,如果对病人采取药物治疗,很多患者的病情都会明显好转,但如果仅采用纯盐水或非药用成分进行治疗,约有1/3的患者仍会被治愈,这种疗效不仅表现在心理上,在生理上同样如此。多年的研究证实此效应的广泛存在,目前,政府管制机关规定新药必须通过临床的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led)测试,证明该药物或手术在双盲实验中,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的疗效,方能视其具有真实的疗效,获得认可,否则申请不予获批。

同时,“安慰剂”效应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亦得到深入的研究、应用。心理咨询中的“安慰剂效应”,是指咨询师在咨询中向来访者提供“安慰剂”,包括心理或病理性药物、生物意义上的中性物质(如维生素)、咨询者的形象、言语和非言语技术及环境的建构等,使来访者由于期望而促进心理障碍减轻或病情好转的心理现象。

“安慰剂”效应的易感人群。容易对安慰剂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类人的人格特点是: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人群中,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心理、精神类问题患者都会出现此种效应。

安慰剂药物和安慰剂医疗过程已证明对一大批病症有效,包括长期性疼痛、高血压、心绞痛、抑郁、癔病、精神分裂症、甚至癌症等,这是对神秘魔术、巫术、用水蛭放血、拜药王庙、仙丹等乱七八糟的疗法的实验继续。也正由于普遍人群都具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巫医术士、邪教教主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

“安慰剂”效应的解释。

(1)受试者期待效应——积极心理暗示的强大力量。患者的病情缓解和生理变化,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必将如此”而产生的。换言之,使你产生不同感受的信念真的能让你感受到不同。

(2)条件反射。巴甫洛夫(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表明,每次给狗喂食前摇铃,多次重复后,铃声一响,狗就会自动分泌唾液,原因是狗已经学习到将铃声和食物关联起来,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安慰剂使病人产生与有效药物相似的生物性条件反应,也许是其有效的原因之一。

(3)情感支持。研究安慰剂效应的哈佛大学教授托德·凯普查克(Ted Kaptchuk)认为,我们都渴望被关注、被倾听以及被爱,仅此即可使病症缓解,并刺激身体产生相应舒缓性生理反应,再次验证了心、身的联系。

(4)病情自愈。人体是一个具有自然康复能力的机体,会不断努力达到整个生化系统的动态平衡,即使被遗忘在无人问津的角落,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会自行好转。

(5)其他治疗产生的效果。有可能部分患者偷偷地寻求其他的治疗方式,才是疾病好转的真正原因。

三、邪教中的“安慰剂”效应分析

安慰剂效应本质上属于暗示效应,药物的安慰剂主要是通过患者对药物的认识、感受以及服药行为本身引起的心理、生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效果的;而在心理学领域,则通过催眠治疗、暗示疗法、认知疗法、意向对话等,引导来访者心理向积极方向发展,进而改善身心症状。邪教正是利用了这一现象,以塑造教主无所不能的权威形象、语言暗示和设置特殊环境作为“安慰剂”,诱使信徒“服下”,把由此安慰剂效应所带来的疾病和心理症状的改善,归因为教主的神奇和伟大,进而实施精神控制,蒙骗世人。

邪教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无限拔高、神话教主,号称其拥有超自然的神力,能掌控宇宙和人类的命运,极力打造其高于一切的权威形象:如邪教“法轮功”的教主李洪志,鼓吹自己拥有四大功能,能帮弟子“消病业”,能推迟“地球爆炸”,是宇宙“主佛”;而“全能神”邪教的“女基督”,则自称为宇宙中的独一真神,创造宇宙万物,人类的一切祸福都由她决定。这些邪教,一方面诱导信徒,若能听从教主的指示行动,则能受其神力保护,避祸得福,满足了信众求身体健康、平安、家庭幸福、甚至“圆满”、“上天堂得永生”等心理;另一方面,则通过谎言骗局、发毒誓、恐吓等手段,使信徒对背叛教主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建立了教主的绝对权威,为心理暗示效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甚至遭受重大打击都是普遍现象,例如久病不愈、家庭不和、事业受挫、人际困境、精神空虚、死亡恐惧等。当问题迁延日久,无法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时,总会寻求外在的帮助,如从亲人朋友的经验中,从科学、心理学、哲学、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甚至迷信风俗中寻求解决方法,部分群众却在此过程中,误入了冒用宗教的名义,剽窃、拼凑宗教及民俗迷信中的术语和做法,作为“良药”提供给信众的邪教。

当人们面对人生困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误入邪教后,在其强大的心理暗示下,相信一切都是命运或神的安排,只需把一切交给“师父”或“神”即可,客观上会促使他们放下之前纠结难化的“心结”,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心理上有所放松;同时,当他们相信只要按照教主的要求去做甚至只要信仰,就一切必然好转的心理预期下,安慰剂效应启动,必然引起部分人身体的相关反应,将有助于其身心症状的缓解,甚至疾病痊愈。这在很多邪教痴迷者中都有报告,他们多是具备相应人格特质的安慰剂反应者,其好转的身、心疾病亦与安慰剂效应研究中有效的病症相对应。

同时,信徒在邪教组织精心设定的拒绝一切外界信息输入(不看书报、不看新闻等)的“感觉剥夺”环境中,注意力集中在“学法” “讲真相”或“吃喝神话”、“传福音”中,反复接受邪教的心理暗示;此外,邪教通常要求信徒只讲练功或信教后的好处,严禁传播对其不利的负面经历,在有意设置的神奇“见证”中,心理暗示效应在从众心态下相互加强;而且,在逐渐形成了以“功友”或“兄弟姐妹”为主要生活人际圈后,信徒的情感支持、爱与归属等心理需要在小范围群体中得到满足,进一步扩大了安慰剂效应。这些身、心症状的良性转变,成为了他们深信邪教的第一手证据,影响深远。

天长日久的重复下,邪教信念进入潜意识的自动化模式,将会形成相应的身心条件反射反应:在邪教痴迷者从事有关邪教活动时,生理上会表现为脑内类吗啡类物质大量分泌,肌体产生放松、舒适反应,心理上产生积极、愉悦的感受。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若这种体验式的经验得到反复强化,将会改变其大脑的相关物质分泌,激发、建立相应的生化电磁通道,形成牢固的神经回路,甚至改变基因表达,进而“成瘾”。如此,则他们沉迷的时间越长,痴迷越深。

四、如何破解邪教中的“安慰剂”效应问题

充分说清“安慰剂”效应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让邪教痴迷者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分析清楚邪教痴迷者身心产生变化的过程与安慰剂效应间的关系,让他们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学会科学理性的思维。

运用大量的反面事实例子,指明邪教痴迷者只是“感觉好转”、身体病症仍在的现象,指出邪教并不是如其所宣扬 “包治百病”的神奇,疗效并未能超出安慰剂效应有效人群比例。

辨析清楚科学、传统文化或正教等在指导我们解决人生难题时,提供的是正确的观念、行为和后果间的因果关系,强调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的效果,与邪教把一切功劳归因到教主一人的邪恶用心截然不同。

指导邪教痴迷者建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面对疾病和人生挫折。

五、值得关注的反安慰剂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 (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这个现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我们在反邪教工作中发现,当邪教痴迷者刚脱离邪教时,有部分人会出现原有疾病反复或身体不适的现象,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和思想波动。此现象与邪教预先埋设了“若背叛教主将会归还病业或遭受惩罚”的负面心理暗示有关,若如此则其思想未能真正脱离邪教的精神控制;或与他们明白自己上当受骗后,原来的安慰剂效应消失有关。我们应在工作中仔细辨别,帮助学员厘清思路,彻底走出邪教的精神控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40678.html

中国反邪教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