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美国是什么主义(美国孤立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日期:2021-05-25 11:21:32作者:历史微鉴图片:未知人气:+

“孤立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话题热度。“孤立主义”几乎涵盖了美国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大多数时间里的外交特点。孤立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因何而起,又为何能够在美国的大政方针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期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在美国人心中独特的存在:“孤立主义”。

美国孤立主义

研究问题应该追本溯源,探寻孤立主义,也应该从“明确它的起源”开始。学界通常认为,对孤立主义外交内涵的明确界定始于约翰·亚当斯。由他起草的《1776条约计划》被认为是“提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课题”,“阐明了贸易扩张和政治孤立的理想……”。在此基础上,孤立主义外交的内涵又经过了三次重要的补充,最终落实为具体的政策。

约翰·亚当斯

第一,永久性同盟和暂时性同盟的区分。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我们的真正利益是与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解除所有的永久性联盟。”这一区分增强了孤立主义外交的灵活性。第二,“纠缠性同盟”概念的提出。杰斐逊在1801年的就职演说中指出,在外交上美国应该“与所有国家和平相处,商业往来,友好相待,无纠缠性同盟”。

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对不结盟政策内涵的界定,成为孤立主义者关于同盟概念的标准表述,并在19世纪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第三,与传统“均势”观念的分离(“均势”观念是英国传统艺能)。美国早期不少政治家往往有欧洲传统的“均势”观念。早期的许多政治家意识到了欧洲均势的存在,以及某种程度上欧洲均势对于美国安全的重要性。这在约翰·亚当斯、杰斐逊等人身上均有体现。

杰斐逊

1783年,亚当斯在与英方和谈代表理查德·奥斯瓦尔德的一次谈话中说道:“显而易见,欧洲列强一直在对我们玩花招,诱使我们进入他们实际的或想象的各种均势。在计算自己力量时,它们都希望使我们成为用以补足砝码。…… 但是我认为不干预应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欧洲列强遵循的原则应是不希望我们介入,如果他们能够做到的话,甚至可能不允许我们介入。”后来出任美国国务卿的加勒廷在1798年3月1日的国会辩论中则指出,欧洲的均势只是成为许多无用战争的原因,“……我们在那个均势中没有任何利益。我们应该完全忘记它,忽视它。”

理查德·奥斯瓦尔德与约翰·亚当斯

而最终彻底抛弃均势意识形态基础的,是J·Q·亚当斯。他在1821年独立纪念日的演讲中指出:“不管自由和独立的标准在哪里,或将要在哪里展现出来,那里就有她(美国)的心,她的祝福,和她的祈祷。但她不会到国外去搜寻魔鬼予以摧毁。

美国衷心期盼世人得享自由,但它只为自己奋斗 ……一旦她站在别的,而不是自己的旗帜之下……她都会陷入利益和阴谋的战争之中,陷入个人贪婪、嫉妒和野心的战争之中而不能自拔……她政策的基本准则将不知不觉的由自由变为暴力……她可能成为世界的独裁者。”

这一抛弃在1823年的门罗主义中得以具体化。后来,波尔克总统在1845年12月2日的年度咨文、威尔逊总统在1918年1月22日的年度咨文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因此,就其内涵形成而言,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J·Q·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

1823年,门罗总统在向国会提出的一份咨文中阐述了这样的原理: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君主制与美国的政治制度共和制是不同的,因而欧洲列强方面将其政治制度移植至西半球任何部分的一切企图,美国都将视为“危及美国的安全”。“门罗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早期孤立主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政局。

纵观整个美国历史,孤立主义最为“严重”的时期当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然,对于美国而言,孤立主义之风盛行的背后是有着诸多“合理的理由”作为支撑的。

门罗总统(詹姆斯·门罗)

从1920年到1932年,连续三任总统是共和党人(孤立主义本就多集中于共和党),支配着执正党的孤立派们长期向美国人民灌输着这样的思想。由于美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可以不介入欧洲事务。他们认为美国有大洋作为屏障,且经济实力雄厚,任何外来的危险都不会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安全。

其次,大部分美国人也认为,1918年他们的国家因为帮助英国和法国所得到的报答,只是让它多了个“夏洛克大叔”的雅号:一战既没有给人们带来渴求的和平,也没能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强力保证,英国人蛊惑性的宣传、美国军火商人的游说和银行家对金钱的贪婪而使美国冒险参战,美国人流血牺牲拯救来的民主社会,但他们(欧洲)却欠债不还,美国成为一战的最大输家。

因此,美国再也不能因为错误的理想主义而介入欧洲战争,被欧洲列强利用。在欧战爆发后的若干次民意调查中均显示,九成以上的美国人民反对美国参战。而国内的孤立主义又以和平主义思潮为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高举孤立主义的大旗。

1920-1923年美国三任总统

在一战结束后,美国积极参与了构建一个“解决国际争端,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美国国会却在孤立派的影响下拒绝批准政府参加国联的法案。说来可笑,作为国联的缔造者之一,美国自己却不能参加国联。

而在后来的国际会议上,美国政府又多次拒绝本应自己承担的相应国际义务,并否定了罗斯福总统要求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主张。美国据不合作的态度,既有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因素,同时也给通过国际间紧密合作,制止法西斯国家侵略行为泼了冷水,使一战后构建一种维持正常国际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化为乌有。

美国国际联盟

此外,尽管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对欧洲实施了以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为代表的所谓“经济外交”;但在欧洲的经济外交并不是对孤立主义的否定。首先,不管是道威斯计划,还是杨格计划,还是在欧洲,尤其是对德国的大量投资,虽有帮助恢复欧洲大陆均势的目的,但首先是保护美国的海外贸易和投资,保障战债的收回。

美洲方面,从1933年蒙德维泛美国家会议(第七届)起,美国正式承诺放弃干预拉美国家的内政。在亚洲,门户开放政策不过是“一个外交姿态而已”,在1899年到1939年间的历届政府均不愿以切实行动来支持中国的门户开放。甚至其始作俑者也在与俄国驻美大使的一次谈话中承认:“美国无意使用武力去捍卫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920年—1937年间,美国先后认可了俄、日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这一时期美国采取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一个旁证是德国驻美大使汉斯·蒂克霍夫对希特勒的提醒。他说:“美国不会永远奉行‘孤立主义’,不能对此有所幻想”,但希特勒却认为,“美国只不过是一个软弱的、不干涉主义的国家。”

道威斯计划

从1939年欧战爆发前夕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美国的名义政策实际上已经与真实政策逐渐分道扬镳。一方面美国政府坚持不介入海外冲突,但事实上却正一步步的卷入干预。而罗斯福在夏洛特演说中明确地谴责了孤立主义,则标志着美国名义外交政策的真正转向。随后,美国对战争的介入逐渐加强。

但是,作为致力于扭转“孤立主义”风气的罗斯福,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阻力。不过,随着事态的发展,“孤立主义”最终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尽管它曾短暂的“正确”过。

罗斯福

当1941年12月7日,日军的战斗机群出现在了美军的雷达上面,随着而来的,是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转瞬之间,珍珠港陷入了一片火海!

美国人的“和平梦”被日本人炸得粉碎。虽然12月7日被美国人认为是耻辱的一天,但也是美国人民走向胜利的起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曾说过:“我担心的是,对珍珠港的袭击,仅仅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迫使他采取行动。”显然,他的预言是正确的。

日军突袭珍珠港

总的来说,孤立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国人民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愿望,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作用。

而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中立法案,同样是孤立主义思潮在新形势下的产物,是英国绥靖政策在美国的翻版,它不仅没有使美国达到避免介入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愿望,而且还自种苦果,最后被迫掉入战争的深渊。因此,我们也不能说“美国全面卷入二战”就宣告了“孤立主义”的结束,除非美国在战后继续延续了它“强烈干预国际形势”的大政方针。

美国孤立主义

事实是,它的确这样做了:1948年6月1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第239号决议,建议总统可以“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原则和条款,为了单独或集体自卫,逐步建立地区和其他的集体安排”。这被认为是美国参议院首次公开认可和平时期与他国结盟的行为。1949年,美国筹建并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而使结盟的范围突破美洲。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洲和欧洲也前所未有地维持了大量的驻军。至此,除了推进商业,其他所有的孤立主义政策措施均走向了结束。因此,北约的建立和“冷战”的全面展开,才彻底宣告了“孤立主义”的终结。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文献:

《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沃尔特·拉塞尔·米德

《美国外交政策史》杨生茂

《试析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发展及其在 30 年代外交中的运用》张宗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王振德 朱贵生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探析》王彬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8642.html

历史微鉴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