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恋爱脱单 > 文章详情

性取向是什么意思,女人的性取向真的更加不稳定

日期:2021-05-17 20:13:45作者:爱的事儿LoveMatters图片:未知人气:+

20岁出头刚工作的时候,我在工作的城市认识了一个拉拉(对于女同性恋的昵称)。

头条@LoveMatters谈性说爱

我们都不是本地人,是通过BBS上一个共同熟人认识的,尽管根本不熟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却因为缺少朋友寂寞无聊而约了见面。

她告诉我,女孩比较容易被带弯

第一次见面她就向我出了柜,说自己跟那个共同熟人(女生)曾经是情侣关系,并简单说起了新女友的状况,和其中的一些感情纠葛。

最后一次互通近况时,她告诉我已经跟女友分手,同一个男人交往并准备结婚,两人相处得很不错。那时,我对她性取向的转变已经不怎么吃惊了,因为初次见面出柜时,她就向我坦白过自己原本是直的,被现在的女友追求而“带”进拉拉圈的。“女孩子比较容易被带弯”,她这样说。

我们最终失去了联系,但她第一次给我种下了“女孩的性取向流动性高”这一印象。自那以后,不知是自我印证的预言,还是突然打开了新的观察视角,我身边零星但不断地出现在不同性取向之间自由穿梭的女孩子。

头条@LoveMatters谈性说爱

在不同性取向之间自由穿梭的女孩子们

这些女孩子有和前夫离婚后和同性伴侣共结连理的;有一年前还为前男友不愿跟自己结婚而烦恼,一年后却突然交往女朋友的;还有几个认识时原本是直的,半年后开始跟女孩子交往的。所以李银河老师和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Kristen Stewart)这两名原本都交往过异性伴侣的女性突然宣布与同爱爱往时,我并没有太吃惊。

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有许多来自旁观者的朴素猜想,比如认为那些变弯的女孩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对异性恋失望,而选择了和女性建立关系。也有当事人根据自身体验而得出的感性推测。

文章开头的女生就曾对我说“女孩子比较感性,容易被温柔的小T带进去”。经历过“直弯直”的一个女性朋友也分享过同爱爱往带来的生活习惯和沟通等方面的便利,这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同性关系的吸引力。这些猜测和自我体验,加上女性朋友之间行为亲密程度普遍高于男性的生活经验,都在强化这样一个印象:相比男性,女性的性取向更加不稳定,容易变弯。

头条@LoveMatters谈性说爱

流动的性,它是一个事实

然而这种理解有悖我们一直以来的科学常识,因为过去通常认为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是不可变的。但性取向的后天变化似乎是一个事实。

2014年有学者发现人的性取向也可能随着年龄而变化,有些直了一辈子的老年女性到了50、60岁忽然爱上了同性恋人。不仅是女性,这种变动在男性身上也同样发生,并且并不少见。

不仅如此,大家普遍认为性取向和偏好都比较稳定的男性群体,也未必像想象得那样“直弯”泾渭分明。2006年的一个研究也发现,过去一年曾有过男男性行为的男性中,自称为异性恋的男性竟然占大多数。虽然其中存在着性取向认同和性行为偏好的不一致问题,但这确实证实了一部分人在性上存在一个宽松的变动范围。

其次这种变化并不仅仅是“直变弯”,“弯变直”的情况同样存在。但总体数量上,弯变直比直变弯要多,这也说明异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优势比例是比较稳定的(担心繁衍问题的人这里可以放心了)。

对此,目前最流行的解释是心理学家丽萨·戴蒙德(Lisa Diamond)提出的“性的流动性”概念。她认为性取向、性别认同等都是会变化的。

性取向指的是一个人对异性或同性在情感、浪漫关系和性等方面持久的吸引模式。目前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是否不可自我选择,仍有一些争论。有些观点认为性别认同是会变化的。而丽萨则提出尽管性取向总体相对稳定,但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在性取向各方面拥有较强的流动性。

就像我们通常将性取向看作一个光谱,人们并非清晰地分为同性恋异性恋两派,站在光谱的两头,而是从一头到另一头各自散布在这个区间之内,甚至这个光谱也可能并非只有两头。在性的各个纬度上,性取向、性偏好、性别认同,也有一部分人具有较宽的光谱,根据所处情境和文化,可以在几点之内产生较大的流动。

自洽的性偏好,有时候无需身份认同

环境对人的性偏好的影响是显著的,常见的比如原本只懂传教士体位的人,来到更开放的环境后,开拓了女上位甚至多P等偏好。再比如进入了一个拉拉社交群体,社交环境从周围都是异性恋转而变为同性恋居多,开始接受同性浪漫关系的可能性,进而甚至呈现出了性取向改变的现象。

文化的变迁也是性别认同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原本对确定无疑的女性角色认同因为文化变迁而变成偏中性甚至略“男性化”了,亲密关系的形式也随之改变,恋人的可能性由男性扩大到女性。这根本上是因为性别是被社会建构的,并且是随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不断变化的。

而个人实际发生的性行为和ta对自己性取向的认同又是可能相互独立的。有些人在性偏好上会随着环境和周边人际关系变化而改变,但ta内心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变弯了,比如李银河老师的情况。

基于文化对人们性偏好的塑造,也有另一种名为“强制异性恋”的假说。这种假说认为文化通过单方面灌输异性恋爱这一种亲密关系,污名化同性恋行为等,使人们预设自己为异性恋。而同时因为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女性中同性恋数量实际上远大于早期表现出来的数量,导致女性中后天觉察到自己同性恋倾向而变弯的数量更多。

我爱你,只因你是你

对于人类的这个复杂现象,探讨和研究依然在继续。尽管出于对同性恋、异性恋等明确标签的警惕,我比较倾向于“性取向的流动性”一说。而在学说和观点不断试图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行为已经在快速发生和演变着了。

我有过几次被拉拉追求的经历,这些经历并不讨厌,并且因为来自同性而让人感到一种安全的温存,当时唯一的困惑来自于这些女孩子对标签竟然都非常漠视——她们并不认为对方之前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是求爱的阻碍。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面是数年前参加过的一场同性恋婚礼,当时那似乎是南方某地第一场同性恋婚礼。因为那一场婚礼的启蒙,在场的一些女孩们不久后就开始积极地追求其他女孩。

暮光女斯图尔特曾预言似地说过,再过几年,会有更多的人认为没必要弄清自己是弯还是直,做自己就好。

一个每个人都不必费劲去思考和归类自己,做自己想做的爱,喜欢自己想喜欢的人,尽管还未被觉察,但这样的自由已经在世间存在着了。

参考文献

Dr. Dylan Selterman(2014)。Debunking Myths About Sexual Fluidity 。

Diamond, L. M. (2008)Sexual fluidity: Understanding women’s love and desire。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Emmagunde(2007)。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Adrienne Rich(1980)。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and Lesbian Existence。Vol. 5, No. 4, Women: Sex and Sexuality。

(文/柯晗,兰卡斯特大学心理学博士候选人,科普作家。)

(原题:她们既吻男孩,也吻女孩。特约专栏,授权头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3767.html

爱的事儿LoveMatters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