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恋爱脱单 > 文章详情

纸上谈兵的典故,邓稼先当年为什么不纸上谈兵

日期:2021-05-14 09:25:42作者:腾飞说史图片:未知人气:+

历史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研究包括人类社会一切问题在内的科学,中国与西方都是如此!研究历史,最基本的治学态度是:求真。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真实已无法还原,但是,人们仍然可以努力逼近真实。

老子骑青牛图

第一、老子是学历史的

从“入流”与“不入流”说起:

《汉书·艺文志》里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则记载道:“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是在东周当史官的,因为他了解历朝历代的典故,洞察世事,所以,写了《道德经》,创立了道家学派。

那儒家是干嘛的呢?儒家是当官的,用今天的话来讲,是研究行政学的,“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班固认为先秦时期的学说总共有“十家”,即: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阴阳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和小说家者流。

十家当中有“一家”是不入流的,那就是小说家者流,因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其实也是广义上的历史学,不过不是“史”,而是“稗”,稗就是稻田里的杂草,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东西,为什么还能够当作诸子百家之一呢?孔子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

孔子问道于老子,显然孔子是老子的学生

这就是“入流”与“不入流”最早的出处。

在英语里,历史一词名为“history”,而故事一词是“story”,“history”一词意为:他们的故事。古希腊的历史为什么是“他们的故事”,而不是“我们的故事”呢?因为古希腊都是城邦国家,地盘小,人口少,故事也就不多,写来写去写的都是别的城邦的故事,历史就是:他们的故事。

在现代汉语里,历史的繁体字是“歷史”,这个词汇是来自于日语,在近代,是日本人把“历”与“史”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现代汉语词汇,诸如:经济、政治、物理一样。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是经、史、子、集,称之为“四库”或者是“四部”,在“四部”之中,史学排名第二。

“史”这个词最早是指史官,所谓“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君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需要史官记录。但是,这些记录往往是秘而不宣的,深藏于宫闱之中,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监督君主。中国古代的皇权,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天子要注重后世之人对自己的看法,所谓盖棺定论即是如此。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称之为“御史台”、“御史”就是先秦时期的“史官”发展而来的。

在西方学者看来,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是老子,而不是孔子,孔子的学问是教人做官的,可以称之为“行政学”,老子才是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专业其实是历史学,《汉书·艺文志》里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老子化胡说,老子到了印度,变成了佛祖

御史是属于言官系列,言官往往是风闻言事,什么叫做风闻言事呢?就是捕风捉影,没有确凿的证据,就胡说八道。言官在朝廷言事,君主要“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自《出师表》),对的要听取,不对的,不采纳就可以了,而不能随便擅杀言官。

海瑞上书嘉靖皇帝,相当于摸了老虎屁股一把,嘉靖帝大怒,最后,还是忍住没有杀他。嘉靖皇帝驾崩的那一天,海瑞痛哭流涕,这足以说明海瑞是一个真正的忠臣,而不是“卖直”或者博出位的。嘉靖皇帝把海瑞留着,其实是想让他辅佐他的儿子隆庆皇帝的。

隆庆年间,海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开黄浦江、清退田地等等,海瑞被老百姓誉为“海青天”,还说他是“包公再世”。

但是,到了万历年间,海瑞渐渐被冷落,没有了实权。如果隆庆帝与万历帝能够重用海瑞,革除时弊,万历一朝的文治武功,将会更加辉煌。

东西方史学的最大不同:西方人喜欢写他们的故事(世界史),中国人喜欢写我们的故事(中国史)。

古希腊的一次战役

为什么有此不同呢?因为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就是小国寡民,而中国自西周开始就是大一统的王朝。

司马迁写《史记》,他总结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二:兵家的来源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称之为“十家九流”,但是,“十家九流”当中并没有兵家。那么,兵家是从哪里来的呢?

先秦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子,孙子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里有浓厚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为“太极”、“慎战”。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我们读《孙子兵法》,其实,就会发现史家、兵家与道家是密切相关的。道家与史家洞察世事,对历代成败、存亡、祸褔之事的典故了如指掌,因此,《孙子兵法》里才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说法。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不轻言战争,因为“兵者,国之大事”,弄得不好,就把自己的父母之邦给搞灭亡了。

中华文明能够延绵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把“兵者”看作是“国之大事”、不轻言战争。在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文明是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早已灰飞烟灭,而中华文明依然存续至今,商代的殷墟甲骨文,在晚清民国时期被发现,我们依然能够看得懂几千年以前的文字,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典故来自于长平之战,此战是战国末期最残酷的一场战役,赵国40余万将士的性命被葬送。

赵国的军事实力,在战国七雄之中并不弱,长平之战,秦国之所以能够取胜,就是因为赵国中了秦人的反间计,把老将廉颇换成了赵奢之子赵括,赵括熟读兵法,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赵括的兵法学得很好,自以为了不起,但是在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情况下,匆忙上阵,致使赵国40余万将士灰飞烟灭,成为千古笑柄。

杨振宁、邓稼先与杨振平在美国的合影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的大后方,有两所著名的高校,一所是设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还有一所是设在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的校训是:“紧张、严肃、刻苦、虚心”;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是:“刚毅坚卓”。西南联合大学与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文化的长征,在抗战的大后方,保存了中华文化的火种。邓稼先、杨振宁其实都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友,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有8位都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友。

鲁迅的全家福

在战乱的年代里,同学们都能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下,虚心、刻苦学习,今天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不能学赵括,纸上谈兵,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飞机狂轰滥炸的昆明,西南联大的同学是如何做到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呢?

最后,让我们来学一篇美文:《跑警报》。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1743.html

腾飞说史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