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1 09:57:51作者: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图片:未知人气:+
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
——《史记.孝文本纪》
刘恒即位时对功臣们的赏赐让一些人感觉不满。其实最难堪的还不是郦寄,而是刘章兄弟。年轻人的志向总是很大,两兄弟为光复刘氏天下也算是出生入死了。没料到让一众老狐狸捡了便宜。而且自己的长兄刘襄没多久就英年早逝,往好一点的地方说都是被气的。
而气不过的事还陆续有来。吕家既然灭亡,那么当他们昌盛时侵占的其他国家的土地也该物归原主了。齐国收回的地就是当年刘肥用来贿赂刘乐保命的城阳。于是到了第二年,刘恒一拍脑门,得,封刘章一个“城阳王”吧!用对方本来的地,来做顺水人情,这事做得真“地道”。
然而刘章当城阳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而且之前他的身体一直很好,以“国防身体”来形容绝不过份。这样早死往好里也只能说他不愧是齐王刘襄的亲弟弟,一样受不得气。
两个哥哥相继英年早逝引起了刘兴居的警觉。补充说一下,这时他已经是济北王了。从这个国名就可以看了来,和城阳一样,是吕家退回来的地。
汉代济北国地理位置
刘兴居感觉到刘恒在逼迫自己。后来终于乘匈奴入侵机会举起了反旗。结果马上遭到了老将柴武的讨伐。柴武其实是位老熟人,他是开国一百四十四位功侯之一。当年就斩杀过韩王信。年轻的刘兴居哪是他的对手?很快就兵败被俘。刘兴居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于是便自杀了。而刘恒赦免了其他人的罪行。
应该说,齐国刘家兄弟的事件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在刚刚即位后,丞相周勃与陈平就已经领教了刘恒的厉害。
那是一天上朝,刘恒装着不经意间,问起周勃:“天下每年判决了多少案子?”周勃回答不知道。又问:“每年国库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知道。其实这也难怪。他就是个文盲。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万万没想到皇帝会问自己,急得汗流浃背。
于是刘恒转过头用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不愧鬼点子多,宝刀未老,就说:“这些各有主管的人。”刘恒接着问:“那么谁是主管?”陈平回答道:“案件的事问廷尉。收支的事问治粟内史。”刘恒就反问了一句:“这些都各有主管的话,那么你管的是什么呢?”
这句话很尖锐,但陈平依然胸有成竹,说:“就是管理大臣们啊!如果陛下不知道哪个大臣有能力,就是宰相的责任了。宰相的职能就是辅助皇帝理顺天地阴阳的关系,制定各种发展的措施。在外部要搞好邦交,在内部要增强老百姓凝聚力,让文武百官都能称职工作。”
这句话一出,刘恒举双手赞同。周勃也对这位老同事心服口服。
但这其实只是开端,没多久,就有一个人找到周勃说话了:“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处在被宠信的顶点。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周勃一细思,果然极恐。他的能力就是凭直觉办事,十拿九准。经过上次的“考试”后,感觉自己的确逐渐陷入危境。干脆,先辞职保身再说。结果刘恒很快就批了。于是让陈平一个人当丞相。
陈平的智商不在张良之下,更难得的是没有野心,在他去世后,功臣集团的智商再没有达到其高度。
然而陈平的身体没他的好。就一年后,陈平便去世了。这样周勃又被刘恒请回来当丞相。可又过了十个多月,刘恒对周勃说:“这段时间我让列侯们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可很多都没照办。丞相你是我的重臣,应该给他们做出表率作用。”
周勃马上就明白了,皇帝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这是当然,从开国到现在,皇帝都换了三拔了,自己也早就老了,再呆在京城人家不会放心,就怕哪天再整出个“北军袒臂”。
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周勃也只能光荣退休。一则,他本来就有这个意思。二则他看明白了。刘恒不是吕家人。他要厉害得多,心思更是细腻。自己要强行发挥余热绝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周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绛县,这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当一个老老实实的土财主。
但他很快发现,情况比之前想象地要恶劣得多。因为专案组经常下乡。哦,那时就是地方长官到基层巡检。
肯定在他们到来前,周勃已经收到了什么风声。知道检查组将会对他不利。这让他终于害怕起来。于是在家里都身披铠甲,还让家人也拿着兵器,见巡视人员也不放下。
即使解甲归田,周勃依然逃脱不了政治风浪
结果没两天,一封检举信就摆上刘恒的书桌。上面说周勃私藏兵器,招募军队,企图造反。刘恒当然不会犹豫,大笔一挥,三朝元老,中兴功臣周老先生就下了狱。
其实按照常规,我们将不会再见到老周走出监狱的大门。但好在就在这时,一个连皇帝也惹不起的人出手了。她就是皇帝的老妈,已经升级成为太后的薄姬。
当刘恒下班回家时,薄太后横眉怒目地拦住了他。怒斥道:“周老总是要造反的人吗?当时他身为太尉,掌握了全国的军事都没有造反,怎么可能在退了休后还造反?”
刘恒赶快说:“误会,全是误会,孩儿马上安排放人。”
终于,周勃被放出来了,感叹道:“老夫纵横官场几十年,现在才知道监狱长的威风啊!”
其实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当年的那个吹鼓手周勃早就逝去了。
其实薄太后也不是凭白无故帮周勃的忙的。因为之前周勃已经用所有家产打通了她的弟弟,皇帝舅舅薄昭的路子。
要说刘恒这个舅舅,现在是朝野的红人了。身为国舅,谁不想巴结?好在薄昭的情商智商够高,知道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所以一言一行都很小心谨慎。他对周勃的援救也不是纯粹为了私利。事实上如果刘恒真的逼死了周勃,后人绝对把他看成白眼狼,不管他是不是皇帝。
历代“国舅”一般都不被看成好人,但事实大多是“高处不胜寒”。
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清醒的人,几年后也出了事。
原来和其他大臣一样,薄昭也有很多亲属。等他当了国舅后,他的家人们更是趾高气扬,自觉高人一等。人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来。尽管薄昭本人很小心谨慎,但他不可能约束手下所有的人。终于有一个他的亲近犯了重罪。
这事影响很大,结果上面也派下来人调查。事已至此,可能已经不是薄昭交出人就没事的。因为按汉朝的法律,动不动就株连、抄家什么的。总之,权衡利弊后,他决定保那个人(民间说是他的亲侄儿,叫“薄贵”)。于是和调查人员发生了冲突。结果很悲摧。国舅爷能量太大,一个不留神把人家给搞死了。
事已至此。刘恒决定,让舅舅自杀。这里必须澄清一下,在汉代,自杀与被处死有很大的区别。被处死的话就是罪人,会牵连到家人,死之前还要受尽酷吏的折磨,颜面丧尽,尊严扫地。相比之下,自杀却是一种“自行负责”的名誉死法,活着的人不会受影响,而且死者的名誉也会得以保障。在汉代的神话中,甚至认为这样死去的人只是换个工作岗位而已——从人间换到地府。所以刘兴居在明知必死时,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尽管一脉相承,但汉代人的地府观和后代人还是有很大不同
但自杀这件事,说到底是要看觉悟的。总的来说,不能强制。强制就不是自杀了。可薄昭这个觉悟还是不太够,软磨硬蹭,硬是不想自杀。
他做得出来,刘恒也做得出来。一声令下,文武百官三天两头去国舅府送丧,活人当成死人拜,看你羞不羞?就这样,薄昭明白,如果自己还活着就是“恬不知耻”了,那会比死都还要难受得多。终于自杀了。
相比之下,刘恒对付自己的另一个亲信张武的手段也差不多。好在张武相比之下没有搞出人命,只是贪污受贿而已。被查出来了后,刘恒说:“我了解你,你是经济状况不好。”于是给了张武一大笔钱。让张武感觉羞愧难当。他也明白,自己要是再贪的话,也是“恬不知耻”了。于是改过自新。
但相对而言,刘恒同父异母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说起刘长来,还是有很多的故事。他的出身就和一件惊天大案紧密相连,那就是“贯高事件。”
事情还得从开国时刘邦北征匈奴开始说起。当时,刘邦回长安路过北边的赵国,这里是他的女婿,新任赵王张敖的领地。
对于岳父兼顶头上司的到来,张敖自然是隆重欢迎。除了举行盛大宴会外,还送老丈人一个美女。这姑娘名字早都没人知道了,只是因为她是赵国人,所以姓“赵”,后人叫他“赵姬”。
虽然出身低微,但不影响赵姬貌若天仙。刘邦对女婿的安排很满意,与赵姬“你是水儿我是鱼”,玩得不亦乐乎。
但这样却激怒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时赵国的国相贯高。
号称“汉代第一硬汉”的贯高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贯高这人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了,看不清现在的时势,还以为他的君主赵王和皇帝的关系应该是过去周朝的那种诸侯对周天子的关系。刘邦的天子气概在他眼中成了无礼举动。于是为了彰显自己心中所谓的“正义”。他居然组织了一次刺杀行动。
不能不说,刘邦能够当皇帝,的确是有好几把刷子。在刺杀行动实施前,他就有所查觉,及时变换了休息的地方,使这次刺杀完全扑了个空。当然事后他宣称这是神秘的感应。
贯高的计划不但失败,后来还暴露了。赵国的相关人等,上到张敖,下到赵姬,全部被抓起来,分别审讯,誓要把反革命团伙连根拔起。
审讯开始了,矛头直接赵国的最高领导张敖。贯高却死咬这事与主君无关,专案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聪明”的专案人员眼前一亮:“不是还有赵姬吗?她一定知道内幕,女人不经打,一定可以突破!”
可赵姬哭着说,她与这件事没关系。而且,在被刘邦临幸后,她已经怀孕了,不要关押她。这让专案组有些犯难,请示刘邦。而刘邦正在气头上呢,指示:别管。专案组这才大着胆子抓人。
赵姬被抓后,她的家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尝试各种方法救人。最后,居然被他们找到了审食其的门路。赵姬的弟弟赵兼倾全家所有拜托审食其,一定要请吕后出面放出姐姐。
等等,你托审食其找吕后来救刘邦的小三,真是图样图森破,世界不是你想这样的。
所以审食其本着好心,拿了赵兼的钱后在吕后面前只字不提。
这事最后的结果就是赵姬一个弱女子在监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虽然专案组看在她身怀龙种的份上实在是手下留情。但女人是脆弱的。赵姬在生下儿子后就自杀了。
赵姬只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到了这时,专案组人员不得不上报领导,刘邦也很后悔,吕后这才知道了赵姬的事。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的原因,她居然动了侧隐之心,收养了孩子,取名刘长。小刘长就这样在吕后的庇佑下长大了。顺便说一句,贯高到了最后还是没有牵连张敖,刘邦也不得不称赞他一句:“硬汉!”本来想放了他,但贯高却也以自杀来表白对自己心中正道的坚持。他的牺牲没有白费,以至于张敖虽然被废了王位,很快又当上了侯爷。
小刘长经历这种不幸的身世,当然不会把父亲刘邦和养母吕后看成仇人。他恨透了审食其。刘长等啊等啊等啊,终于等到自己长大,成为一个壮硕的男子,吕家灭门,审食其也失势。
到了汉文帝三年的一天,刘长到辟阳侯府上看望审食其。对方不知道大难临门,傻呵呵地外出恭迎皇弟。没想到,刘长伸手就从袖口里拿出一柄大铁椎,给他当头一击。年迈的审食其被打倒在地,刘长就让自己的随从杀了他。
幼年刘长
这事摆现在绝对是犯法。但在崇尚孝道的汉代,为母报仇的行为却是被政府提倡的。加上刘长本来就和刘恒非常要好,平日都叫刘恒大哥。最后居然无罪释放了。
看起来似乎是兄弟情深,但没过多久就变了味。想想,审食其怎么也是列侯之一吧?这样人说杀就杀,完后屁事没有,天下谁不畏惧刘长?于是刘长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几年后就有人报告,说刘长企图谋反,同谋者正是柴武的儿子柴奇。
史书记载,刘恒挂念亲情,不忍心处死刘长,只是把他发配,意思只是警告他一下。可没想到刘长受不了气,居然自杀了。这让刘恒很是难过。于是封了刘长的儿子刘安当王,算是把淮南国继承下去了。老二刘勃得了长沙国原来的土地成了衡山王,老三刘赐也当上了庐江王。总算是给了刘长一个交代。
仔细看清刘恒的生活轨迹,可能会让人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的手段过于毒辣。整死了自己的亲舅舅和弟弟、侄儿。还差点整死自己的恩人刘勃。可是后人为什么没有说刘恒滥杀,还给他很高的评价呢?这是因为刘恒逼死这些人其实都是有理由的。每个人处在权力的顶点,都会产生一些改变,正是那句老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象周勃、薄昭、刘长这样的高官,难免有亲戚借其名头做下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如果他本人又不是那么注意细节的人。结果肯定也干净不了。往小里说是连带责任,大里说就是同盟。
现在汉朝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官吏做为治国主体的时代,即使是以周勃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也无法与慢慢完善的制度对抗。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人,无论他是谁,都不会有好下场。正所谓“高处不胜寒”。皇帝们从刘恒开始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大臣们还有很多不明白的。没关系,以后的事件会让他们以惨烈的代价明白。可以肯定,功臣集团对刘氏江山的作用已经转变了。周勃其实只是面临问题的无数人中的一个。要知道,功侯只是功臣集团的顶点,向下还足有二十等爵呢。天下无白吃的午餐,这些人享受政府的优待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是时候吐出来了,要不政府怎么给新人安排位置?
成年刘长
正象当年在渭水横桥上,宋昌对周勃说那句话:王者无私。一个真正的王者必须做到没有私心,视万物为刍狗,这才能一碗水端平,给每个人一个满意的答卷。
事实上,无论刘兴居、刘长,还是周勃、薄昭,他们的罪行都有一定的原因,未必全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但是做为皇帝的刘恒,必须做到让其他人感觉到自己的“大公无私”。否则,很容易造成事故。
例如薄昭,其实他的罪行并不重要。而且对外甥也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但是他的身份太特殊了。做为外戚,很容易踩到“白马盟”这根红线。而以周勃为代表的功臣集团,也对皇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当然不能说刘恒完全没有私心,但他的确是做到了极致,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比他做得更好的皇帝真的没几个。而这当然不是光杀几个皇亲国戚就能实现的。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下次我们来讲讲他的治国方略。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0334.html
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