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6 08:56:38作者:怪罗科普图片:未知人气:+
你会爱上对你施虐的人吗?
一般来说,劫后余生的人,心慌未定,要么处于惊愕的恐惧之中,要么对于加害自己的人恨得咬牙切齿。
无论是哪一种,在众多情绪中,对加害者存在积极情感几乎是不可能的,说爱似乎也非常荒唐。
然而,在现实中,有受害者不仅对加害者产生了积极的情感,甚至还爱上了施虐者。
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就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若是沉溺于侦探类作品的人来说,这个名词应该不陌生,很多影视情节中都有表现。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被称为人质综合征,是人质与绑架者联系、认同或同情的一种心理倾向。
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被强迫囚禁时,会对囚禁自己的人(或团体)产生积极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但并不是一种精神障碍。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这种症状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首次熟知这种症状就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
1973年8月23日早晨,有犯罪前科的简·埃里克·奥尔森走进了一家银行,他用武器袭击了两名瑞典警察,然后劫持了四名银行员工作为人质。
他向警方提出了三个要求:
把他在狱中的朋友克拉克·奥洛夫森带到他身边;
要求300万瑞典克朗的现金;
准备一辆逃跑的车辆。
他还扬言,若不履行,就会对人质下手。
这样的谈判僵持了6天,警方最终通过使用催泪瓦斯制服奥尔森并解救了人质。
然而在这僵持的130个多小时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人质不但不配合警方行动,甚至开始同情绑架者。
一名人质克里斯汀·恩马克被解救后告诉记者,奥尔森和警察,他们更害怕警察。
他们认为,尽管被一直囚禁着,但奥尔森并没有过多为难他们,而且还受到了友好对待。
例如,当克里斯汀开始发抖时,奥尔森把自己的夹克给了她;当另一名人质伊丽莎白·奥德格林发生幽闭恐怖症时,奥尔森允许她去保险库外透透气,但前提是她的脖子上需要套一根很粗的绳子,以防她逃跑。
人质们对奥尔森的同情甚至在被解救之后,还在继续,人质克里斯汀·恩马克甚至爱上了奥尔森,并在服刑期间和他订婚。
治疗受害者的精神科医生将受害者的行为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比较,但结果发现这两者完全不同,因为人质们对加害者怀有感激之情,他们认为是奥尔森,而不是警察,让他们免于死亡,他们非常感激奥尔森对他们的友善。
于是,这种独特症状导致精神疾病的现象,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至今也是这样称呼它。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因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不恨而爱的情感?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发生在那些被绑架或劫持的人身上,或者被强迫扣押。
人们普遍认为,一定有人被劫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新的研究表明,时间并不是主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体验到的强度,才是导致人们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劫持者没有对人质进行身体虐待的情况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更有可能出现。
换句话说,从劫持者的口头警告和威胁,人质会形成一个心理预期,相信这些人会伤害自己的性命,一方面他们会因为害怕而顺从,另一方面,若此时的劫持者只是口头说说,实际并没有做出任何过激行为,甚至给予了一定的小恩小惠,此时人质就会觉得是劫持者在关心自己。
屈服于暴虐的弱点,让人质对劫持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并开始同情或关心劫持者。
在之前的案例中就可以发现,奥尔森口头暴力威胁人质,但从未付诸行动,这让人质们觉得奥尔森不是坏人,在囚禁期间反而会照顾他们,因此觉得奥尔森本质上是个好人。
总的来说,只要满足四个条件:劫持者威胁到人质的生命、劫持者的小恩小惠、人质和外界信息隔离,以及人质百分百确认自己是逃不出去了,人们就可能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扭曲的心理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认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核心是生存本能。
当人们被置于极度危险或创伤的环境中时,他们通常会本能地做出行为以求得生存。
最简单的就是趋避心理,你害怕时要么逃跑,要么吓傻,要么做出进攻的反应。
但生存本能实际上要比这复杂得多,尤其是当涉及到复杂的创伤时。
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案例中,受害者依附于他们的绑架者,以此来应对他们的处境。
换句话说,建立情感联系成为受害者应对新现实和生存的方式。
最后
现实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已经被玩坏了。
动不动就给身边的人身冠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帽子,例如严师出高徒,学习过程中老师很严厉甚至会做出惩罚,学成后会感激老师的教导,有人甚至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父母对孩子非常严格,经常打骂,长大后孩子还是非常孝顺父母,这样的孩子也被认为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但其实,这些还是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差别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生存本能演化出来的,只在危险时刻才会出现,师生,父母和孩子之间还不存在威胁生命的说法, 因此还不能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7091.html
怪罗科普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