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9/29 16:23:53图片:未知人气:+
底特律有个叫乔.吉拉德的人,专门靠喜好原理销售汽车。他凭借这个发家致富,一年下来能赚几十万美元。这么高的工资,大部分人以为他是汽车公司的高管,或是投资人。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基层推销员。在过去的12年里,平均每天能卖掉5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给顾客一个划算的价格;让顾客喜欢自己。用他采访时的话说,'找个顾客喜欢的推销员,加上优惠的价格,那生意就成了。'
那么迷人的问题是,怎么让别人喜欢上某人呢?社会学家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收集了许多的证据。
外表魅力,要长得好看。人们都知道,长得好看在社会交际中更占优势,但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呢,我们恐怕低估了外貌的厉害。碰上漂亮的人,似乎都会做出一种按下就播放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去想就会去做。好像自带光环一样,走到任何一个公共场合都是受人欢迎。自动添加正面的特点,比方说有才华、善良、勇敢、幽默。而这些都是我们没意识到外貌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有观众说,不对啊。在书上,在课堂上说的,内心要远比外貌重要。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压根行不通。好看带来的社会效益早就开始累计了,对小学儿童的研究表明,长得好看的做出好斗的行为,别人以为是太淘气;另外教师也相信,长得好看的比不好看的更加聪明。
’好看就等于好‘,这种假设带来的后果在社会极为常见,在招聘时,能否聘得上,长相打扮远比工作资历重要。尽管招聘者承认,外貌对他得选择只有很小的影响。
另外一项研究令人不安:在司法中也会受到头骨尺寸和身体比例的影响,长得好看的哪怕在法院里得到不利处罚的可能性更加小。在宾夕法尼亚州,曾有研究人员趁官司开庭之前,给74位男被告的外貌魅力打分,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核对了法庭记录和审判结果,发现英俊男人所得的刑罚明显轻得多。 具体说来,有魅力的被告不用入狱的概率要比长得不好看的被告高两倍。另一项研究考察了模拟过失审判中的损失赔偿费,在被告长得比受害的原告好看的情况下,法庭评定的平均赔偿额5623美元;可在受害的原告长得比被告好看的情况下,平均赔偿额则为10051美元。而且,男女陪审员都表现出了同样的外貌偏袒。
总之,长得好看会招人喜欢。但大部分人都很普通,没法靠颜值胜过长得好看的。还有其它办法没?答案是有的。而且还有好几个。 最重要的是相似性。包括个性、背景、生活、甚至是穿着。故此,有人用这样的手法,让别人顺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穿着打扮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很多研究都说明,我们更喜欢帮助与我们衣着相似的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学生年轻人大都是两种打扮,'传统'或者'嬉皮士',实验人员先后穿上这两种服饰,然后找他们借一毛钱打电话。结果,实验人员和学生打扮相似,成功概率有三分之二;若是不同,那会跌倒一半以下。
除此以外,相似的背景和爱好。也是让你我增加好感度的办法。见过玩得最厉害的,还是销售。在销售培训手册上, 要求多观察客户的车上的一切蛛丝马迹。要是在后备箱里发现了鱼竿、小板凳之类。不经意会向客户提起自己希望下班之后不要下雨,否则会耽误自己去钓鱼。若发现客户的车不是在本地买的,便可以询问是从哪里来的,然后故作惊讶地说,我自己或是配偶就是那里出生的。
这些听起来都微不足道,但却是很有用的办法。在学校的学生,似乎也存在这样的小圈子。性格开朗的、成绩在前面的更加容易玩在一起。由于很小的相似之处都能带来积极的响应,编造一个又十分容易。这点很容易被人用来达成他人的目的。既然这么有用,那就提防那些有求于人,又说'和你一样'的家伙就好了,尤其是长相还不错的人。
恭维也可以,就是说别人爱听的话。无论真假,都可以让人对恭维者产生同等程度的喜欢。最开头提到的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说成交的秘密是让客户喜欢自己嘛,他会做些看起来愚蠢又麻烦的事情-每当到了节假日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的客户寄印字的贺卡,里面的内容无非是,XX先生(女士)XX节日快乐!但在封面上的永远是一句‘我喜欢你'。汽车销售员解释到,贺卡上什么都没有,除了名字。有的只是’我喜欢你‘。听起来,好肉麻对吧,而且说的也没有一点人情味。收到贺卡的人,估计看到封面上的’我喜欢你‘,以为是暗恋自己的人送的,结果是销售汽车的,不知道当事人什么感受,但 乔.吉拉德的目的已经到达。真的有用吗?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觉得是有用的,这么会卖汽车的人说是的,那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甚至是重视起来。爱听好话,是人的共性。
那么如果好话是假的呢,是为了拍马屁而捏造的,也有同样的效果吗?一个来自美国的实验说明,面对赞美时的我,是如何被糖衣炮弹给杀得丢盔弃甲的。参加试验的人会听到其它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后者会对前者给予帮助。一些受试者只听到积极的评价,另外一些是只听到消极的评价,有些好坏都听了。结果是,只说好话的最为受试者喜欢;哪怕知道说话只是恭维自己的,还是喜欢。单纯的赞美,无论真假,都可以让受试者有同等程度的喜欢。
接触与合作,是说接触能改变对某人的观点和看法。大多数所习惯的,都喜欢熟悉的人和物。很多时候,选民投票只是因为被选举人的名字比较熟悉,至于都没看这个人的竞争演讲,就投了他。几年前,在俄亥俄州发生了比较有争议的选举。有个人去竞选该州的检察长,原本胜利的机率不大,可在选举前夕,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布朗 - 居然就赢了,只是因为当地的政治望族大都姓这个。
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潜意识行为,自己都没觉察出见面次数对自己态度的影响。这个见面次数,可以在下面的事情中窥见。屏幕中飞快地出现几个陌生人的脸,如果一个人的脸出现的频率越高,那么观众对这个人的喜爱程度也就越高。
但就有人会说了,不会啊。如果我不喜欢的家伙,频繁多次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只会觉得更加讨厌。当研究员发现这个后,想着能否适用于改善种族关系上来呢,毕竟接触得越多更容易喜欢上彼此。但结果是失望的,在黑白人就读的学校里并未消除隔阂,甚至变得更糟了。简单地说,学校大部分时候是个竞争的环境,即便增加种族交流的机会,但在不愉快的环境下,冲突是常态。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老师在讲台上,提出了个问题。七八个孩子挺直了腰板,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想要回答,以得到老师的肯定。而不知道的,就微微低着头,尽量不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当一位同学被抽起来回答问题时,知道答案却没有被叫起来的同学,暗暗叹息 - 又错失了被老师夸奖的机会;而原本不知道的同学,心里长吁一口气,幸亏没有抽到自己,不然大家都知道了自己不会做这道题。
那是否就是说,竞争就会产生不愉快,从而让他人无法喜欢我们呢?只能说,无法确保彼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如何理解和喜欢。说下我自己的经历,当我知道问题的答案,如果老师抽到别人,我希望他回答不上,然后我自己去回答。那种在全班人面前成功回答的感觉真的很棒,迎来了老师的赞美和同学们的掌声。如果不知道,而被抽起来要求回答 - 那就是一直站着,直到有人回答对了才能坐下,外加掉根针都可以被听到的寂静无声。在这个氛围中,成功被人赞美,失败带来寂静。如此大的反差,成功的学生大多会对不成功的学生产生一种蔑视,不太聪明,玩不到一起去。
产生这种偏见,大多是因为把其它学生看成了是竞争对手,有一定的敌意-那么让他们合作来学习呢?
露营实验,让一群男孩们并未察觉到自己参加了实验,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操控夏令营的社会关系,并且观察其中的关系。如何让他们产生敌意呢?把他们分为两组,就可以激发出‘我们和他们’的意识,再让他们各种取一个小组名字,竞争便加剧了。然后诱导参与一些对抗性的活动,如拔河比赛之类,两方就开始谩骂和对抗了。结束比赛后,他们的行为就更加激烈了,开始物理上的对抗了。
要引发不满,只需要让产生不同圈子的意思,然后混在一起,再放在竞争的环境里,不同种群的恨意会像烧开的开水一样沸腾起来。
那么解决的办法呢,设置一个合作的环境,要是继续竞争,则大家的利益就都会受损,合作才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恨意大概率也会消除?当有了同一个目标时,双方总是要接触合作。竞争的人需把彼此视为自己理性的伙伴,重要的帮手,朋友。当目标完成时,大家都出了一分力,恐怕很难再用敌意去看待这些一起合作的伙伴。这似乎可以解释网恋的原因,尤其是为什么玩游戏的网恋会那么多。像英雄联盟这种游戏,5个玩家合力把对方的塔推掉就算赢。那么合作就必不可少,再加上好听一点的声音,出现网恋也并不奇怪。那为什么成功恋爱的又那么少呢?因为见面,就来到了喜欢理由的第一条 - 出众的外貌和魅力。
人们总以为事情之间只存在单一的联系,在古波斯帝国的信使就是很好的例子。倘若传递的是军事消息,那么他会祈祷,一定要是胜利的消息。带来的如果是捷报,到了之后便会享受到英雄般的待遇,美酒美食任其挑选;坏消息呢?他可能会被杀掉。糟糕的消息会给人带来不祥,人们总是希望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坏事不要发生。那么自然会讨厌带来坏消息的人,即使两者压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在生活中可能有这种例子,给别人传递消息的时候。如果是好消息,传递方一定会提到,'快去接电话,你有好消息啦,快去吧。’神情大概率透露着兴奋,声调也会高些;倘若是坏消息,传递方都觉得不妙,会说到‘有电话找你,什么事情你最好找他亲自问’,声调会被压得较低。传递方早就明白了,尽量让自己和好消息联系起来,然后躲开坏消息。
在一些比赛中,作为观众也会做出这种反应 - 展示积极的联系,隐藏消极的联系,努力地让别人觉得我们更加可靠,更加值得被人喜欢。比如在一场球赛当中,自己一方地队伍赢得了比赛,总有一些狂热地粉丝,会冲到摄像头前,高高地举起自己地食指,大声叫道:我们是冠军,我们第一!可以看出,即便自己没有去参加比赛,但总是刻意地拉近自己和获胜队之间地距离和认同。但自己的队伍输了呢,可就不会喊‘我们输了,我们是倒数第一’,而是‘比分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主队没有赢’,然后就是竭力撇开关系。
好的,现在商家也学会这一招了,已经在实践中开始坑我们了- 为什么卖车的时候请一堆好看的女车模, 漂亮、性感的特征会投射到汽车上-因为会有人觉得车模越翘,车开起来就越顺手。汽车商就是想让,我们对车的反应和对女车模的反应是一致,好影响我们的判断。不过可能有些觉得这招是在太过好用,以至于在网上直播的时候,只拍女车模的大腿,导致网上说卖车的搞低俗营销。
还有之前的某明星嫖娼的事情,被曝出来之后 - 一大堆的品牌商发声,立刻中断和该明星的合作,你人设都崩塌了,就不找你代言了,我就不打扰,走了哈。足以说明,把产品和名人联系起来也是有用的。有一个前提,是正面积极的联系。再往前,是巴普洛夫的狗的实验,说巴普洛夫每次喂狗的以前会按铃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虽然两者根本毫无关系,但狗一听到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虽然压根没有见到食物。这个实验大家在课本上看过,但后续是 - 一天巴普洛夫去一家酒馆,喝完酒之后,一拍大腿,MD忘记喂狗了。但足以说明,对食物的反应是能通过关联的方式传递到其它物品上。
还记得那个发家致富的销售不,假设他正在和我交谈买一辆车的事情,一番切磋之后,想着成功交易,他会很希望我们买下这辆车。但一切似乎都太顺利了,会问自己:我自己是不是太喜欢他了,认识才不过几十分钟,这就要买下这辆车了。回想起销售的种种行为,他一开始就很热情,还给我们倒水,抓糖果;恭维我的选择的车型和颜色;当我试图砍价时,他会装作很难为的样子,说这已经是底价了。在我的坚持之下,才勉为其难的向上面申请更低的价格。几分钟之后跑回来,真的能够再便宜几千块钱!!好啊,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喜欢上这个销售了,留下乖乖掏钱就好了。
感觉到那里没对,我要买的是车才对,我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车。销售用上面的那些行为,觉得他有趣,很好玩,他有什么熟人是我认识的,他的谁谁谁和我是老乡,让我对他的喜欢映射到了车上。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销售总是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搞得像一幅社会精英的打扮,然后向你推销产品。除去公司统一要求购买,要人交押金之外,更多的是联系,西服给人干练和精神的感觉,要让产品和个人装束联系起来。外表精英的人推荐的产品,那指定差不了。然后就发现,这玩意好像货不对板,自己被坑了。
不购买产品,但要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其中的逻辑又是什么;不去消费,但要关注他们把什么当作宣传点,针对的又是那个受众人群;不要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去观察那些招人喜欢的家伙所做事情和说的话,就像我第一次写这么多字一般,总是有所收获的,边学边做永远都是最快的。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20089.html
安阳爱生活的长子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