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9/15 21:12:34图片:未知人气:+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众多来访者中,有一位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诉说着与老公之间的关系,并咬牙切齿,可以看出,他对老公充满了恨意“我恨不得让他去死,有一天我梦见他被车撞死,在梦里我竟然开心地笑了”。
但过了一会,她又十分痛苦,并不断地解释,自己为丈夫付出多少,自己有多么爱对方,如果对方真的提出离婚,自己可能也猜不到会有何种行为。
普通人可能会想,这个男人是多坏,让这个女人这么难过,想要对方去死。
其实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这种爱恨交织的感情比比皆是。
我们用一个词语形容:因爱生恨
用专业的心理词语解释,叫作焦虑—矛盾性依恋(Anxiety - contradictory attachment)。
依恋的早期研究者Ainsworth,采用陌生情境技术,研究婴儿分离的反应,把这些反应归结为了三种依恋模型,它们分别是: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
和安全型,回避型婴儿不同,焦虑-矛盾型的婴儿有一种非常矛盾的行为,当母亲靠近时,他们一个劲地往母亲怀里钻,当母亲把他们抱起来时,他们表现出愤怒的抗拒,把母亲推开,一旦被放下,又号啕大哭,直到再次被抱起,母亲会抱着他直至熟睡,但只要轻轻一放婴儿醒来,又会立刻开始哭泣。无论母亲怎么做,这些婴儿都会表现出强烈的痛苦,很难被安抚。
其实,这位来访者小田就是矛盾-对抗型依恋”的典型。
我们需要伴侣,却用伤害对方的方式让对方远离,“我就知道你最后要抛弃我”,当对方因因为内疚回来时,彼此享受完短暂的激情,又恢复到以往的矛盾状态中
我们为什么会伤害自己所爱的人?因为爱永远是伴随着恨的,人类的爱恨情仇总是如此,就连母亲对孩子爱也没有无条件的,母亲对婴儿的爱是夹杂着“恨”意的,也会带着人性的好恶去选择对待孩子的方式
所以,明白这一点,就会清楚,爱恨交加在所难免。首先,一个人人格完整度越低,就越会自我矛盾,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人际不合,表现在感情里,就是既爱又恨,或者忽爱忽恨,让自己在意的人和在意自己的人痛苦
矛盾型依恋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不懂爱,常把爱和恨互相混淆,心里是爱对方的,但表现出来的是伤害,因为不懂得正确表达自己感受和情绪的方式,所以常会通过激发矛盾,如吵架,冷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对方总是接收到矛盾和错误的信息,久而久之也会表现出不满,双方恶性循环。
还有一种就是心里的恨大过于爱,但出于沉没成本的考虑,当事人自己也不清楚,这是爱还是恨,就只有勉强的相处下去,对方也无所适从。
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个面具,也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 容易混办理的人,无法接受这一点,正如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多面性一样。
他们只希望对方是一个完美的恋人,来照顾那个脆弱的无助的自己,所以他们会通过很多努力,企图来改变对方,并再三强调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如果对方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转成失望,变成埋怨,最后心生恨意。
当事人往往有两个相反的面具,一个爱对方,一个恨对方。爱对方是因为对方有可爱之处,恨对方只是因为无法包容忍让。
这样的人,对外人的评估也是不合理的,比如,如果一个人有很明显的优点,或对方优点多于缺点,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把他评定为「好人」,而如果真正了解他,发现对方缺点多于优点,就直接把他评定为「坏人」,敬而远之。
而这些判断都是发生在潜意识里的,他们自身也无法察觉,也无法真心地包容和宽恕他人。
而完整度高的人永远会综合评估,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分数不可能太高,不可能太低,所以不会大爱大恨,发生矛盾型依恋的概率小
有多爱就有多恨——反向形成,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是指: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具体表现就是: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
反向形成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咨询中有很多来访者都有这样的诉求,“老师,帮我想个法子报复ta吧,我恨ta”。
“既然恨ta,为什么还要去挽回呢?”
“因为我不甘心”
“那挽回之后,还会和他好好发展下去吗”
“不,我要把ta甩了,让ta后悔”
因为不会爱,得不到爱,我们的羞耻感就会被启发,为了找到这种掌控感,我们会以一种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和方式去回应爱人,赢得对方的关注,表现出来的就是恨意。
我越恨你,越说明我在意你,爱着你。
除了婚姻关系,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表达爱的人也会如此,比如男生追女神,明明很喜欢对方,爱对方,却假装不在意对方,或者针对对方。
这其实都是爱的另类表达。
人类的爱恨情仇总是如此,明白了这点,就不会被盲目的恨意冲昏头脑,做出伤人伤事。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16149.html
安阳第一心理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