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7/11 15:48:37图片:未知人气:+
“掩耳盗铃”是谁干的蠢事?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这样一来,范氏家里就处于无人看守的状态,有人想趁着这个机会去偷东西。他走进范家院子,看见里面挂着一口大钟。这口大钟是用上等青铜铸造的,造型和图案都非常精美。小偷心里非常高兴,就想把它背回家去。但是,这口钟又大又重,他怎么搬也搬不动。思前想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钟敲碎,一块一块拿回家。
打定主意之后,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向着钟用力砸去,“咣”的一声巨响吓了他一大跳。小偷非常害怕,心想,这可怎么办?这样不就告诉人家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一下子扑到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但是钟声依然悠扬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就抽回双手,用力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忽然觉得钟声变小了。这一发现让他非常高兴,他想:“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
于是,他找来两个布团,用力将耳朵塞住。做好这一切之后,他就用力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跑过来将他抓住了。
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掩耳盗钟”这个成语,不久之后又演变为“掩耳盗铃”,先前的那个成语反而不用了。现在,人们通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自欺欺人。
匡衡为什么“凿壁偷光”的?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汉元帝曾经做到丞相。匡衡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只好做工赚取读书费用。他白天要干活,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在晚上看书。
但是,他们家实在是太穷了,连蜡烛都买不起。匡衡因此而苦恼。
一天晚上,他正因此苦闷的时候,看到了邻居家的灯光。他想,我为什么不把邻居家的灯光引过来呢?于是,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在微弱的烛光下用心读书。他有一个同乡,非常有钱,家中人都不识字,但是有很多藏书。匡衡去做工,到结算工钱的时候,匡衡却不要。主人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原因。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们家里的藏书好好读一遍。”主人听了非常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因为丰富的学识和非凡的见解,受到皇帝的器重和赏识。
人们将他开凿小洞、引来烛光读书的故事称为“凿壁偷光”,用来勉励后人勤学苦读。
什么叫“游刃有余”?
梁惠王有一个厨师,叫庖丁。他宰牛的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一天,梁惠王去看他解牛。他的技术娴熟,进刀迅速,出刀利落,让梁惠王叹为观止。庖丁解完牛之后,梁惠王问他,手艺是怎样达到这种神奇地步的。他说:“大王看到我技术高超,其实我只是非常熟练罢了。因为熟练,我掌握了其中规律,弄清了牛骨骼的结构。我这把刀虽然用了十几年,已经解剖了几千头牛,但刀口仍然像新磨过的一样,非常锋利。这是因为,牛的骨节之间有间隙,而刀刃已经磨得非常薄,用这样薄的刀刃来分解有间隙的骨节,自然是宽绰有余的了。”著名思想家庄子在他的书里面写了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申为“游刃有余”,比喻做事极其熟练。
为什么要“落井下石”?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而且还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柳宗元去世后,韩愈为他写了《柳宗元墓志铭》。在这篇墓志铭中,韩愈首先叙述了柳宗元先世的事迹,然后说到柳宗元不幸的仕途,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的时候时,刘禹锡同时也被贬到播州。当时,播州刚刚建制,距离朝廷非常遥远,条件艰苦,而且刘禹锡还有高龄老母需要奉养。因此,柳宗元就冒着危险上书朝廷,请求跟刘禹锡对调。韩愈写完墓志铭后非常感慨:“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这是说柳宗元崇尚仁义,待人忠厚。
接着,他描写了一些小人的行径。这些人在平时个个都是正人君子,在一起吃吃喝喝,专门拣好听的话说。但是,一旦遇到有关利益的事,哪怕像苍蝇的头那么小,都会立马翻脸:“落陷阱不一引手援,反挤之,又下石焉”——看到有人要掉进井里,不但不拉,反而将他挤下去,还往里面扔石头。后来,“落陷阱又下石”这句话被提炼为成语“落井下石”。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09441.html
安阳痛苦努力DE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