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6 16:01:36图片:未知人气:+
5月的一个下午,我在深圳第二实验学校的球场,见到了下课后前来训练的宋翊嘉。
在校园篮球界,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在全国都赫赫有名。截至今年,在广东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该校女篮已经实现14连霸,即连续14年未让冠军旁落。
这天下午,场上的初高中女篮队员们正在做全场攻防转换的训练。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三个人的组合要从这边半场以最快速度冲到另外半场,然后通过不断传球,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一次进攻,而无论是否打进,都需要马上进行退守,再完成一次全力的折返跑。
她们冲刺速度之快,鞋子和木地板之间不断摩擦出尖锐的声音,甚至还可以感受到地板在微微震动。训练强度很大,她们脸上很明显流露出了疲惫的神情,却异常专注。
这样的训练对于15岁的宋翊嘉或许已是习惯。
1
2022年5月6日,2022级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获奖人名单正式公布。蔡崇信篮球奖学金是一个公益项目,旨在选拔热爱篮球运动、有志成为优秀篮球运动员的适龄青少年前往美国寄宿高中留学深造,与美国同龄球员相互竞争和学习。
名单公布后很快成为了热门新闻。很多关心中国篮球的人认为,能入选这份名单的都是有机会引领中国篮球的潜力新星。他们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篮球的未来。
在这份6人名单中,篮球名宿巩晓彬之子巩俊彤、混血球员冯傲等人的篮球之路,很早就受到了众多关注,所以他们的入选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直到这个名字的出现——其他入选的球员身高都在1米90以上,最高的郇斯楠身高达到了2米10(其母亲也是前女篮国手)——来自深圳第二实验学校的宋翊嘉,资料显示,身高仅有1米68,是这份名单中唯一的女生,也是唯一的深圳孩子。并且,父母都没有篮球相关背景,是纯粹从校园篮球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运动员。
篮球是巨人的运动,有不少人在新闻下方留言:“身高1米68都能入选,她到底有多强?”
这个疑问在我去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采访的那个下午,或许有了答案。
那天的课后训练中,我看到在一次进攻中,虽然宋翊嘉已经有很好的出手机会,但却选择把球传给了另一个位置更好的球员,在如此高速的运转下还能冷静助攻,可以看出她的球商和游刃有余。而在一则介绍视频里,她腰间拴了一条绳子,拖着一个大轮胎在大街上奔跑训练。
在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训练营,宋翊嘉是仅有的两个女孩之一,在打全场时她经常要对位男生。但在跟男孩的竞争中,她却丝毫不落下风,还用强硬的防守证明了自己。“有男生看到和我对位,就主动要球想要‘打’我,我看到他比我高,运球点比较高,而且运球间隔也比较长,我就冲着他的球去,而不是用身体防止他突破。”最终宋翊嘉成功防守了下来。她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中国女篮名宿宋晓波如此评价宋翊嘉:“身高虽然不高,但她很努力,身体素质好,对抗能力强,技术较全面。”
看完这一场训练以及和宋翊嘉对话,其实都突破了我对校园篮球的想象。职业运动员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尤其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除了要具备肉眼可见的身体条件和天赋外,还需要数年如一日全身心的训练和投入。在这种理念基础之下,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进入体校或者职业梯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运动员。而校园篮球更像是一场小打小闹,或者说,是“次要般的存在”,因为,绝大多数的校园篮球运动员的最终目标都不是要靠职业篮球去生存。
但你却能看到包括宋翊嘉在内的这些女孩真的拼尽全力去训练,以非常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她们每天跟其他学生一样上完文化课,还得雷打不动地到球场训练3个小时,周末也经常需要出去打比赛或加练。
这么辛苦的训练,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入选后,宋翊嘉陆续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对于如此有天赋的球员,媒体记者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问:“宋翊嘉,你会去打职业吗?”其实答案就蕴含在宋翊嘉的留学择校选择中,她最终选择的是蔡崇信的母校——新泽西州劳伦斯威尔学校,一所并不以篮球见长、而是以圆桌教学闻名的高中。宋翊嘉说,她更希望在篮球和学业这两条路上齐头并进,“我很喜欢篮球的团队氛围,很喜欢跟别人较量的感觉,但要打职业,可能和学生运动员是完全不一样的竞技状态。”
对这群女孩来说,艰苦的训练不只是为了冲击职业赛场,她们打篮球的目的和追求可能和我们原来想象中真的不太一样。在很多人眼里都有一种功利的看法,那就是发展校园篮球的目的是为中国篮球事业贡献更多的职业运动员,然后在各项赛事中打出好成绩。但实际上,校园篮球的最大获益者更应该是学生运动员自身,她们从篮球上得到快乐和启发,才是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篮球和学业,并非泾渭分明,这是校园篮球所追求的理念。而从宋翊嘉身上,其实我们能看到一个关于校园篮球的教育故事。
▲球场上的宋翊嘉。
2
真正走进二实的球场,你会发现球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场上挥汗如雨的球员们,而是站在场边的教练王小维,她虽然身材不高,但人称“铁腕教练”。她是这支球队的创办人,现在是深圳第二实验学校体育中心主任。如果训练质量不能让她满意,她会立马吹停哨子,毫不留情面地指出问题所在。
但在场下,你总能看到王小维露出兔牙的笑容。“第一次看到我时,黄校长就对我的身高提出了质疑。”2006年,王小维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训练系毕业,来到当时还叫碧波中学的第二实验学校面试当体育老师。和其他知名体育院校毕业的竞争者相比,王小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她的一个提议却让时任校长黄显甫眼前一亮——“我想要在这里组建一支女子篮球队。”王小维最终成为当时唯一一名入选的体育老师。
王小维本身就是校园篮球培养出的大学生,她深知篮球对她起到过多大的作用。现在作为教育者,她觉得,哪怕作为体育老师,也有自己的教育使命。当时她专门写了一份策划书,递到了校长办公室,大意是组建一支女子篮球队,将能改变整所学校的运动氛围,也将从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成长。
这份方案打动了黄校长。于是,刚毕业的王小维就成了一支女子篮球队的主教练,也是仅有的一位教练,她必须从零开始,逐步组建起一支队伍来。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王小维,甚至还有人说,搞一支女子篮球队就是一个无底洞,可能搞十几年都搞不出名堂来。王小维想的是,她想要让热爱篮球的女生有更多的机会。
一开始没有球员,王小维就回到自己的母校宿州第二中学,招募了一批学妹。同时,她还自己去深圳各个学校当球探,挖掘了一批本地比较有天赋的小球员。如今担任二实初中女篮主教练的陈嘉敏,就是在福田一所小学被王小维看中。当时小学还没毕业的陈嘉敏,每天放学后就自己坐公交到二实,跟着王小维开始训练。
虽然球队建起来了,但王小维还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比如,当时校园女篮的比赛平台非常之少,许多比赛只有体校才有参赛资格,王小维只能四处去寻找比赛的机会,要么找社会上的队伍打,要么和学校教职工打,反正想尽办法让队伍得到实打实的锻炼。
王小维说,建队的前三年,对她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女子篮球相对小众,很少人关注到她们。而且,篮球对抗性强,其实很多家长并不赞成他们的孩子加入球队。在这个不太受认可的项目里,在球员天赋并不是特别高,而且基本功都不太扎实的情况下,王小维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训练。“在这样一个痛苦漫长的阶段,在无数个孤独的日子没有人能陪伴你,只能依靠你自身成长,这对球员是考验,对教练来说也是考验。”有好几次和传统强校打比赛,王小维几乎是全场哭着指挥球员打完的。因为差距实在太大了。
但对于王小维来说,昔日的校园篮球经历给了她许多宝贵财富。“作为一名运动员,其实你脑子里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要有赢的欲望。这无关天赋、也无关技术,这是我建队以来一直给孩子灌输的理念。如果没有这种信仰,一旦走到赛场,你就很难战胜对手。关键在于战胜你自己”。深圳的雨季特别漫长,而当时学校的球场是露天的“风雨场”,一旦下雨,王小维就会因地制宜,有什么条件都利用起来,让孩子们在相似的训练场景做各种针对性训练。“这几年,我几乎也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令王小维略有成就感的是,小球员的确每一天都在成长,从一开始只会上三步篮,到会换成左右手三步上篮,会全场组合三步篮,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成了王小维要坚持下去的理由。
▲赛场上的二实女篮。
3
在球场上,王小维颇为自豪地给我指了指场边的几位女教练,“你看,那是高中女篮主教练魏胜男,是我的第一届学生,那是初中女篮主教练陈嘉敏……她们都是从二实走出来的球员,现在又回到二实做教练,和我一样投身于校园篮球的事业中。”
建队第3年,二实女篮开始打出了名气。一开始是拿了深圳市的冠军,后来又拿到了广东省的冠军,再后来,她们还去打了全国范围的赛事。也开始有大学关注这一所以篮球见长的普通高中,重点关注这一支球队里的好苗子。
陈嘉敏后来以篮球特长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二实当老师,成为了宋翊嘉等一批既是学妹又是学生的教练。作为过来人,她对小宋的建议是,不需要太早考虑打职业的事情。她深知打职业篮球这条路对女生来说太窄了。“如果太早去打职业,错过大学4年的时光,打完职业出来,会发现你只有打球的经历,也只能找跟打球有关的工作。而女生能打球的时光也就几年,如果上了大学,有大学文凭,你还可以从事其他喜欢的职业,比如银行、工商管理等等。”
在王小维看来,执教一支初高中女子篮球队,最重要的理念其实是全面。“如果在体育上做到顶尖,当然是有很专业的部分。但对于这些未定型的学生运动员来说,那么投入的训练,不仅是要让她们能从高强度的竞技中享受到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在篮球这样一项集体运动中得到一种健全的人格。”
而宋翊嘉能在竞争激烈的训练营中脱颖而出,陈嘉敏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翊嘉的全面——在训练营的第一天晚上,首先安排的就是英语测验。宋翊嘉对我回忆起卷子里的内容,笑了笑说,“挺容易的。”
有很多人问王小维,是怎么去平衡孩子们学业跟篮球之间的冲突的?王小维说,她现在更愿意用“共存”这两个字去联系学业和篮球这两件事。“其实每个人的时间就那么多,很多事情是无法平衡的,而能做到的只能是共存,那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保持高效和专注,甚至比专业球员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只要在球场上,王小维就是不折不扣的“铁腕教练”。
在跟王小维对话时,你很容易被她的坚定所感染。她有两个孩子,都是剖腹产,每次生育,她都坚持到孩子出生前的最后一周才休息。并且都是孩子刚满月,就回归岗位,有一次甚至带着刚满月的孩子一起领球队去外地比赛。而在没有孩子前,她和丈夫一起住在学校,就为了早晚的训练方便。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才搬出了学校,但周末还是会带着孩子到学校里去,孩子在球场边上爬,他们就在球场带球员训练。14年来,王小维几乎没有拥有完整的周末和假期。
而二实女篮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那就是每周一“老王的鸡汤课”,每周都带着球员树立一周的目标,到了周五再来复盘。在王小维办公室的白板上写着许多关于球队的总结,还有对每个球员技术特点的分析。“直到现在,我每天睁开眼,就是围绕这几十个孩子,这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我每天都研究这个事情,我相信我肯定能把这个事情做好。”而令王小维最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因为偷懒的情绪而请过假,哪怕是生理期,她们都会站在场边参与。“我一直有个概念,你一定是很热爱这个老师,你才会好好地上她的课,一定是这样。”
▲在场边布置战术的王小维。
王小维说,在选材时,她选择的第一标准是孩子对篮球是否发自内心的热爱。因此,每招一个孩子,她都必须先让孩子提交一份简历。“这不仅是让孩子树立起一种规范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要从简历中看到她们的热爱。”王小维希望,自己能影响一群热爱篮球女孩的命运。“体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助推,让这些孩子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事业上都走得更从容一些。”
如果一切顺利,今年中考后,宋翊嘉将开启自己的美国留学之旅。
而二实女篮也将迎来送往一批批的学生球员。老球员大部分都将在全国各地的高校里延续自己的篮球梦想,新球员则带着青涩和懵懂来到二实,迎接即将到来的蜕变。
但不变的应该是,王小维会站在场边,再次影响一批又一批的篮球女孩。
▲二实女篮合影。(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晶报APP
统筹:李岷
记者:余梓宏
制图:勾特
编辑:李慧芳
#真实元故事#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06146.html
安阳晶报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