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8 15:10:54图片:未知人气:+
有些人死也不肯道歉,而且根本改变不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过强,随时会出现羞耻感,无法或不愿客观地看待自我,不能承认错误,并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所以跟这种人沟通的时候,如果你希望得到他的道歉,你需要用好这四招。
首先,至少肯定是需要你在情绪平静的时候,双方情绪都比较平稳的时候去展开沟通。
情绪平静,稳妥地表达和友好态度,才是正确应对死不悔改的犯错者的正确方式。
很多时候啊,我们跟对方沟通的时候,不仅没有得到对方的道歉,反而会变得火药味非常的浓重。
其实这种情况下,很可能部分原因是因为你造成的。
你的表达方式,说话的语气等引起对方的自我防御心理,使得对方的关注点在于防御和纠正事实上,而不是有效聆听你的感受,就更不可能承认错误和做出道歉了
当然,你可能因为沉浸在诉说自己的愤怒,委屈和伤害中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沟通态度。
所以,受害方如何在对话中引导和犯错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降低他们的自我防御程度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01 第一点,你需要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简短的陈述事实。
这个事实可以是你看到的,也可以是你认为的,或者是你想象的都可以。
重点是只是简短陈述这个事实。
多简短呢?
尽量控制在三句话之类。
不要去夸大,不要指责,语气尽量平静,态度不要强硬。
因为一旦当对方感受到了不公正的指责,或者是他被迫承认莫须有的错误或罪名时,他是很难做出道歉的。
比如一位老公这样说,“当我的妻子指责我的时候,我根本不想道歉,那种感觉就像被人按着脑袋承认错误一样。
一旦道歉,我不得不承认所有问题都是我造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哪怕我们所陈述的事实只是稍微有一点点夸大,也会让犯错者马上产生戒备心理。
比如,丈夫上个星期只是有两次晚回家没有提前报备,而你在责备他的时候,说的是:“天天那么晚回家,也不知道提前告诉我一声。”
那么他就会把关注点放在纠正事实上,去跟你强调他只是晚回了两次,而不是天天,也不是每次都没有报备等等。
你会发现,你们的沟通陷入了对细枝末节的得较真,甚至可能吵架结束后你才发现真正想表达的东西都没有说。
即使你说了,可能他也听不进去。
因为受到不公正责备的人,在沟通时会充满敌意地聆听对方。
带着这种戒备心理交流,我们会毫无意识地关注那些被夸大、扭曲和抹黑的事实,而不是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那一旦争吵开始,道歉就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一天,丈夫回家碰到超市有打折活动,就顺手买了一大串香蕉,已经熟透了的那种。
回到家后妻子看到了,立刻炸毛了,指责丈夫浪费,脑壳有问题。
因为家里只有孩子爱吃香蕉,但孩子一个人一天也吃不完这么一大串啊,这大夏天的,熟透的香蕉放一天基本上就不能吃了,它又不能放冰箱。
妻子本来今天气就不顺,于是越说越大声,越骂越激动,还让丈夫写保证书,道歉,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
被莫名骂一顿的丈夫也气恼了“我懒得理你,下回你自己去买,反正就你这聪明人买的是香的,别人都是傻蛋!”
丈夫这一回嘴,越发不得了了,妻子险些跳起来说
“你这什么态度啊,我是为你好,教你生活常识,你在生活上是白痴,还不虚心受教,做错了还那么理直气壮,难怪干啥啥不行,升官发财都没你份……”
很快,两个人的争吵矛盾由香蕉就上升到了对丈夫的人品和能力的全盘否认。
你看,十秒不到,妻子就脱离了事实,从买一堆熟透的香蕉一天吃不完就会烂掉,开始质疑对方的人品。
那这种情况下沟通就变成了争吵。
但是,在强烈情绪的作用下,我们往往会毫无意识地发飙,把事情搞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如果你想让对方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作出道歉,千万记住一个沟通的基本原则,只对事不对人。
然而,在工作中,我们可能还能理性做到对事不对人,恰恰是在面对自己最为信赖和重要的亲密关系时,把最锋利的刀指向他们。
02 第二点,要言简意赅地说出你的愿望/请求/目的。
对受害方来说,言简意赅是一条非常重要,却好说不好做的沟通原则。
在面对不肯道歉的犯错者,或者是难以沟通、戒备心理很重的交流者时,要记住[多说无益]的原则。
你说得越多,对方能听进去的就越少。
无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大是小,这一原则都有效成立。
当对方不愿听你表达时,他们能够接收的信息非常有限。
如果你的表达太絮叨了,无形中会助长对方的排斥心理,根本不可能有效感受你的愤怒或痛苦。
因为他们会关闭和清空内心的情绪反应空间,无法接收你传达的信息,无法思考你想表达的真正观点。
但是对于已经习惯长篇大论的人来说呢,要做到言简意赅,真的非常的不容易。
分享一个姐妹的例子给大家参考下,看看长篇大论能不能让犯错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了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讲述:
我一个表姐,小的时候呢,我俩的关系很好,长大各自成家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
表姐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对生活品质很有要求的人。
每次我们见面去外面吃饭,她都会对餐厅和食物有很高的要求。
虽然每次都是我买单,但表姐从未对我表示过感谢,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
鉴于我俩收入的差距,虽然在金钱上我不是很在意,但心理其实很不舒服,很希望她能在买单后对我说声“谢谢”。
但碍于亲戚间的情分,加上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我怕贸然说出来伤害关系。
但我真的很在意啊,越想越不舒服。
这位姐妹是学文科的,文笔比较好,说话呢,也比较喜欢长篇大论。
她说想发信息把心底的想法都说给表姐知道。
我问她的目标是什么。
她说“希望表姐能为此道歉,承诺以后要对这样的事情表示感谢。
同时,希望表姐能反思自己的态度和缺乏感恩的行为,对此事感到难为情,产生悔意。
反思的时间还至少要和我在这件事上苦恼的时间一样长,或是更长一些”。
然后她就准备了一篇至少千字的长篇大论。
梳理下来,基本都是她在没完没了的牢骚,发泄自己的情绪,指责表姐的行为。
比如,“你这人特别讲究,非常的追求生活品质,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不买单,对于别人买单不仅表现出一副理所应当,还连一句谢谢都没有的行为呢?
我希望你能对我做出道歉,不过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我知道,不会说谢谢的人也很难对别人说出对不起”。
从这几句话里可以看出,她其实是希望表姐向她感恩并道歉的,对吧。
但偏偏她就是不直说,就是要用指责和讽刺的语气来说。
其实,这千字长文只需用一句话表达就可以:
“表姐,下次我买单的时候,希望你说声谢谢。”
是不是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就能传达给对方自己的要求了?还不会引起对方的防御心理,对不对?
嗯,可能有姐妹说,不行啊,我不开心了这么久,我的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因为她不买单还不感谢的行为导致的,那我对她发发牢骚,抱怨一下,不是应该的吗?
那大家就要知道了,道歉一方只能为他的行为负责,而不能为我们的情绪负责,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为什么要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呢?
因为啰嗦的表达无益于解决问题。
简明扼要地要求对方改变行为,可以让他有效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为其错误行为作出道歉。
长篇大论的说教,只会在一开始就会激起对方的自我保护心理。
面对不肯悔改的犯错者,我们总喜欢过度渲染问题,展开长篇大论的说教,仿佛这样就能改变对方的心意。
实际上,这样做毫无益处,甚至会让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和啰嗦表达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尽管我们一次次地在长篇大论和说教式沟通上栽跟头,但很多人还是认为,说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让对方意识到其观点的正确性,意识到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有多深。
有观察表明,在容易引起激烈情绪反应的对话中,一方越是长篇大论,另一方自我封闭的速度就越快。
下次你可以试试这样,用不到三句话把你的问题陈述清楚,然后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愿望或是请求。
注意语气上不要尖锐,任何添油加醋或过度反应都会让对方产生戒备心理。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较长的对话有利于人际关系的修补,有利于对方充分理解你的愤怒或痛苦的感受。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希望对方向你道歉,希望对方能反思自己的言行,那言简意赅的表达反而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03 第三点,不要羞辱对方。
我们在向对方陈述事实的时候,要就事论事。
不指责,不羞辱,不上升,不扩大,不做人身攻击。
羞辱他人,无论对方是七岁还是70岁,会强迫他们做出道歉。
但这种道歉并不是真诚的,更多是为了逃避令人难堪的羞辱。
受到羞辱的人,往往恨不得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迅速作出道歉,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种窘境。
通过羞辱对方,我们可以令他作出道歉,这是因为羞辱具有这种强迫力量。
如果受到羞辱的人地位相对较低,他们会遵从我们的要求,做出强制性的道歉。
但是,羞辱并不能激发对方的反省和自我审视,不利于犯错者的个人成长。
因为,当我们从批评具体行为转变为攻击他的个人价值时,对方反思其错误行为,体会受害者感受,做出忏悔以及纠正错误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羞辱只会让我们和对方的人际关系受到根本性损害,哪怕这种损害可能多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04 第四点,分清责任。
我们只能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不能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比如在第二节课中,我们提到了,当姐姐抢了弟弟的玩具后,弟弟因为愤怒而用头撞地板的行为。
我们只能要求姐姐为抢玩具这个行为负责和道歉,而不能要求为弟弟用头撞地板的行为负责。
这听起来似乎非常的冷漠无情。
但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搞不清楚各自承担怎样的责任,就无法确定谁该为错误的行为负责,谁该向谁道歉,以及谁该用实际行动为道歉做出证明。
如果我们强迫姐姐向弟弟用头撞地板的事情道歉的话,那么就会让弟弟养成逃避和拒绝接受自我管理愤怒情绪的能力和责任。
下次遇到类似事件,他只会撒泼打滚或用自我伤害来解决。
另一方面,作为受伤害的一方,我们产生的特定的感受,负面情绪和行为,真的百分百都是因为犯错者导致的吗?
当我们在分享观点和感受,且认为这种感受是由他人造成时,我们多半会认为这个人应当为此负责,并作出道歉。
这就是“我如何如何”这种表达的常见问题。
我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如何反应不关我们的事。
正如姐姐不是导致弟弟用头撞地的原因,弟弟可以学会更好地愤怒管理方式。
再比如,出轨的丈夫只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
对于他的出轨,唯一需要负责的只有他自己。
他的妻子绝不是造成他出轨的理由。
哪怕妻子曾在感情上对他有疏远忽视或是喜欢唠叨埋怨,或是性生活不和谐,或是生育后胖了等等,这些统统不是理由。
这些因素或许增加了丈夫出轨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他做出错误行为的理由。
毕竟,不是所有的丈夫都是通过出轨这种方式来解决婚姻问题和排解生活压力的。
那么,我们的负面感受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呢?
我们来假设一下,面对丈夫出轨,四位妻子的反应。
第一位,失魂落魄,接受不了丈夫出轨的事实,最终以自杀来结束一切。
第二位,选择结束婚姻。从此,不再相信爱情,对所有男人失去信心。
第三位,依然相信并期待爱情,在离婚后找到更好的伴侣,找到人生的幸福。
第四位,喜不自禁,终于可以摆脱这个男人了,离婚可以不用背负爹妈的责骂了。
都是丈夫出轨,为什么会有四种不同的选择呢?
其实这都是由你的心境决定的,情绪的背后是你对这个人的看法和期待,负面情绪的核心是你未被满足的需要。
我们能说是丈夫出轨导致第一位妻子的自杀吗?
我们能说是丈夫的出轨造成的第二位妻子从此不再相信任何男人吗?
我们能说是出轨的丈夫导致第三位妻子找到幸福吗?
我们能把第四位妻子的解脱归功于出轨的丈夫吗?
都不能,对吧。
丈夫只能为他的出轨这一错误行为负责,而不能为妻子的愤怒情绪和痛苦负责。
但这里似乎与前面我们说的,真诚有效的道歉,需要犯错者看到并肯定受伤害方的感受,自相矛盾,对吧。
其实,这就是作为道歉方和接受道歉方,需要采取的双重标准。
作为道歉方,在做出真诚道歉的时候不能这么说,
比如说“出轨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但你的愤怒和痛苦跟我没关系,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那这就肯定不对,这是偷换概念不真诚的无效的道歉。
但如果你是接受道歉的一方,你希望犯错者放下戒备防御心理,希望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时,你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时,不能怪罪是对方造成这样的结果。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
“发现你出轨后,我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继而很痛苦”
但你不能这么说“是你让我感觉愤怒,失望和痛苦”。
这就是道歉和接受道歉的双标。
用好双标,既有利于明确责任,又便于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谈话的走向。
我们要知道,任何的沟通都是为了让彼此的链接延续下去,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降低彼此的防御心理是前提。
道歉的时候,如果忽略或否认受伤害一方的感受,那就会引起他的心理防御,道歉也就无效。
最后再强调一下,不要命令对方道歉,要求道歉可以,但命令对方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尤其是在夫妻问题上,命令对方道歉,对夫妻关系有害无益,只会让伴侣产生向你屈服的感觉,让对方感觉羞辱,感觉没有自尊。
只有不强迫对方说对不起,你才有可能实现让其道歉的目的。
如果对方的道歉是在你的强迫下做出的,这种道歉肯定不是真心实意的。
在和对方沟通之前,你可以想想看,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道歉应当是怎样的。
只要对方是出自善意做出的道歉,对我们来说都是可以坦然接受的。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99649.html
安阳思姐—贝壳计划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