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2 07:53:07作者:剧逗社图片:未知人气:+
终于追完了《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评分9.5。
光看豆瓣评分,就知道这部剧有多成功,所以第二季也快马加鞭在赶来的路上了。
坦白讲,豆子追剧追到胸闷头疼睡不着。
内容过于真实引起极度不适,却还是停不下来。
两集封神,全程高能,成为华语口碑剧集NO.1、
它的成功和厉害你怎么也听过吧,和权游共用一个HBO爸爸。
剧情紧凑,情节高能,人物众多但个个形象鲜明。
却又丝毫不沾染HBO的血腥黄暴,在台湾公视的调教下依旧保持着台剧色调柔和、画面和谐、家庭氛围浓厚的小清新。
知名编剧吕莳媛操刀,她向来都出手不凡。
真好毒一女的,豆子本想看一集就睡,结果熬夜修仙不能自已,劝都劝不住。
领衔主演不仅有暌违小荧幕15年之久的贾静雯,还有金钟影帝吴慷仁,加上一众台湾熟脸:温升豪、曾沛慈、陈妤、周采诗、林哲熹、林予晞、.....
大家都演得很真实,看得豆子一边起立鼓掌一边又深陷现实伦理的漩涡无法自拔。
故事由真实恶性事件改编。
《与恶》没有走纪实路线将整个事件平铺直述摊开给观众看;
也没有利用“煽动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偏见”的爽剧套路划阵营、拉战线去讲恶有恶报;
更没有加害者和受害者强行和解的大团圆结局。
它的切入口很小,一件无差别杀人案,多个家庭随之支离破碎。
它的格局却很大,随手一截就是大议题。
什么是善恶好坏?
监狱到底有让坏人和世界变好吗?
人性是否有底线?媒体又是否需要良知?
加害者本身是否需要关注?他还有人权吗?
受害者家属要如何熬过丧亲之痛,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
加害者家属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和舆论上的“连坐”,一辈子抬不起头,最好是全家偿命?
加害者家属与受害者家属该不该相互体谅甚至是和解?
一个个灵魂质问深深刺进人性盲区,剩下无尽的思考而听不到回答。
---我们都是好人,事情为何变坏?---
回归剧情,故事以2014年杀人犯李晓明在戏院无差别杀人,造成9死21伤的重大社会恶性案件展开。
一开篇就紧张刺激,为李晓明辩护的律师王赦在法院门口被情绪激动的抗议者当众泼粪。
拍手叫好的人排成排,NTM的怎么可以为李晓明这种人辩护,他就应该被判死刑,他就应该偿命啊!
王赦也知道李晓明该死,也完全同意死刑的判决,但他更想知道为什么李晓明会这么做。
他觉得恶的滋生都有根源,只有找到根源才能阻止恶的再次发生。
于是他多方奔走,却处处不被理解,被民众大骂人渣、被全网炮轰甚至泼粪。
他辩护的对象李晓明也劝他放弃,不要做无谓的事情。
而李家人在出面道歉之后被迫逃匿人群,害怕被发现,害怕被驱逐报复。
只有王赦还没有放弃,他找到了《先驱报》的创始人刘昭国,希望他能做几期杀人犯心理研究的专题,谈谈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诉求的忽视,试图利用媒体的力量引导民众关注“废死”议题。
但实际上,刘昭国的小儿子就是李晓明无差别杀人案件中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家庭也因为这场命案被折磨得不成样子。
道理他都懂,但他不想,也不必,去追寻什么真相,他的拒绝和冷漠无人能够苛责。
另一边,刘昭国的妻子宋乔安是品味新闻台的副总裁,雷厉风行的她时刻追着第一线新闻,要最劲爆标题,争最高的收视率。
儿子的去世更刺激了她,对生活失去希望,一心扑在工作上,毒舌又严厉。
逼走了好几个员工,和丈夫的关系也急转直下,甚至变成了经常食言,忘记女儿生日的不称职妈妈。
李家人呢?
躲起来之后有好过一点吗?
没有!
经营的面店被人打砸,只好关了。
卖掉了房子给受害人家属赔偿,李爸爸整天酗酒没有人样,李妈妈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出去卖粽子,本拥有美好前途的妹妹也休学在家废了两年。
李妈妈不忍葬送女儿的人生,替她改了名字“李大芝”,并要求她对外宣称父母双亡,随后在导师的帮忙下进入了宋乔安所在的公司,还很快成为宋乔安的得力助手。
只身面对现实世界的李大芝暂时住在了房东兼朋友应思悦家,可应思悦又有个不省心的弟弟,因为年少成名,很多人都质疑他的能力。
失业在家一心想拍完他的电影,强压之下渐渐出现妄想和幻听,竟贸然闯进幼儿园拍片,引起恐慌,被当成精神病抓了起来。
好巧呢,那几个被关在幼儿园里的孩子中,其中一个就是律师王赦的女儿。
当恶性事件落到自己头上时,是不是还能轻易把指责的话说出口?是不是还能冷静客观的去看待事件或是去面对加害者?
加害者家庭、受害者家庭、辩护律师家庭、关联家庭被案件串联起来,呈现出众生百相。
你甚至说不清谁到底才是主角。
《与恶》试图让我们看到整个事件的全貌,它让我们站到不同的立场,听到每一个不该被忽视掉的声音。
故事的重点不是无差别杀人案件本身,而是无差别杀人案件之后留给人们的阴影。
看起来,这只是无差别杀人案掀起的舆论漩涡,实际上我们看到了那些因为命案而破碎的家庭,他们的痛苦并没有随着李晓明被执行死刑而减轻。
走不出阴影的他们仍然相互撕扯着,刺痛着。
那看不见的,永不愈合的伤口在受害者家属身上,也在加害者家属身上。
---谁又敢说不曾是个恶人!---
《与恶》只有十集,胜在短小精悍。
每一集的开头都在提醒着我们曾站在距离“恶”最近的地方,用自以为是的上帝视角去评判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以审判者的姿态伸张所谓的正义。
21世纪的社交网络就像是菜市口法场,大家一股脑的宣泄愤怒,大家无所顾忌地表达观点。
大家都以为自己在道德高地插下了正义的旗帜,却不知伤及了无辜的人甚至是把谁推向了“恶”的深渊。
宋乔安失去了儿子天彦,花了2年时间也没能走出丧子之痛,对员工冷酷无情,对家人紧闭心门,可她也会私下去看望生小孩的员工,心底里还是很温柔善良。
但她为了报复也为了所谓的大独家,找人跟踪李晓明的妹妹,曝光李家人的新住址,让李家人再一次无处可逃。
李晓明已经伏法,李家人也为儿子的滔天罪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凭她是受害人家属就可以不依不饶吗?就可以利用舆论让李晓明全家陪葬吗?
道理是没错,那如果罪犯和罪犯家属都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话,那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的痛苦又算什么?
宋乔安所在的媒体每天都在抢“大新闻”,为了博眼球和收视率,在未求证的情况下播出“普吉岛爆炸”的新闻。
在一起和李晓明犯罪手法相似的案件里,轻易给涉案人打上“变态”的标签,成为压死涉案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难道不是“恶”了吗?
明明在案件出来后,李家人就砸锅卖铁的去赔偿受害者家属们,他们尽一切努力去弥补儿子的罪,为什么新闻不报道呢?
李晓明的确十恶不赦,但李家却不是什么恶魔家庭,李爸李妈是老实本分的小吃店经营者,对人亲切友善又通情达理,妹妹是大学高材生。
李妈妈也说李晓明小时候也是可爱的好孩子啊,李妈妈也不懂得为什么他会变成杀人恶魔。
出事之后,他们也勇于承担,为什么新闻不去挖掘真相,而是断章取义把他们逼上绝路?
身为媒体工作者,抢热点抢速度的确很重要,收视率也很重要,但这样就可以不重视事件真相随意报道,操控舆论吗?
民众在这样的新闻环境下变得很敏感,凭空生出无端的猜忌造成社会恐慌,媒体就没有“恶”了吗?
看似完美男人的刘昭国其实也曾有过外遇,难道他没有“恶”吗?
充满正义感的王赦喜欢帮助弱势,当民众都在为李晓明提前执行死刑而叫好的时候,是他对法制表现出了深深的失望。
可这样的他却让家人陷入无休止的恐慌和不解中,他就没有“恶”了吗?
那去幼儿园拍片子的应思聪是没有恶意的,难道家长们就应该承受那几个小时的惶惶不安吗?
他们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也没有。
我们与罪的距离也许很远,但我们与恶的距离一直很近。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有人在作恶,有人在评判恶,有人在试图推翻恶,有人在挖掘恶的根源......
《与恶》并不执著与李晓明本身行为的解读,而是用一个人潜在的“李晓明”去看人性——
社会对年轻人的偏见。
我们对自身遭遇的疑惑。
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
当应思聪说出那句“为什么是我”,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吧,如果有得选,谁会想变得“比较勇敢”。
恶,的确是分等级的。
无差别杀人是一个人的恐怖主义狂欢,但不是说在罪大恶极面前小奸小恶就微不足道。
恶,也是可以叠加的,再微小的恶意也灌溉出吃人的花。
故事直到最后也没有谈原谅,而是让我们看见希望——
宋乔安经过两年的挣扎终于和自己和解,工作家庭都得到改善,也有勇气面对李家人说出鼓励的话。
应思悦因为弟弟的事退婚,因为大芝的事生意受到影响,但她仍然没有放弃。
应思聪积极接受治疗,出院回家与家人团圆,有时还是会有幻听,但他有小欣陪着,不再孤单。
律师王赦也得到了家人的体谅和理解。
李大芝进入新公司工作,机缘巧合竟又和宋乔安在同一家公司。
李爸李妈积极的做着他们力所能及的弥补和新生活的开始。
有人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
也有人说,“我向来也不惮以最悲观的态度来看待人”;
但豆子希望我们不要因为伤害而丧失了爱和相信的能力;
愿你仍然以最大的善意拥抱人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52242.html
剧逗社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4
声明: 湖南华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