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太过理智的人很可怕 太过理性不叫成熟

日期:2020-12-14 19:10:14作者:图片:未知人气:+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感性的女孩。有时候她觉得像坐过山车。但是不管她说的多开心多难过,她男朋友个人都无法理解。

“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不能理解”,相反,他总是客观地分析一堆原因,提供解决方案,却从来不提朋友的情绪。

她的男朋友甚至不会和任何人讨论感情和情绪,因为他根本不会说什么,或者说“没必要”。

如此极端的理性让她既羡慕又好奇,也让她有点孤独。

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没有感情”的人吗?

这种“冷漠”名为述情障碍

我们周围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无法描述自己的情绪,思考问题过于专注现实和逻辑,像个"机器人".

他们似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不能用语言描述情绪,就相当于没有情绪。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们的症状就被戏称为“述情障碍”(这并不是精神诊断)。

而且,人们逐渐发现,问题不仅仅表现在“无法表达情绪”上,——有些人对自己的情绪感觉有困难。

我们的情绪往往伴随着一些生理反应,比如生气的时候会气得脸红,害怕的时候会脸色发白,害怕的时候会微微颤抖。

但这些感觉对他们来说是困惑和无所适从的,他们甚至可能认为这些身体上的感觉是疾病的表现。

觉察自己的情绪已经很困难了,理解他人的情绪更是“奢侈”。

当你用情绪告诉他们一个经历时,他们可以完全接收到事件的前因后果(述情障碍者往往逻辑能力很好),但完全过滤掉你过去传达的情绪。

但是,这是我们最希望他们经历的!

例如,当你对他说:

“我不小心摔倒在路中间。这时候,正好一辆卡车朝我冲过来!就一米远!幸好司机终于踩了刹车。”

你是说:我有危险,我感到害怕,我希望得到安慰。

大多数人听到这些都会感叹:“这太吓人了!”“太危险了。你受伤了吗?”……

述情障碍者给出的反应往往让人觉得不人道。

"这辆卡车的负载应该很小,否则在这个速度下制动距离会更长。"

我根本没注意到你的惊恐,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刹车距离上。

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我看不懂眼睛”,但他们真的看不懂情绪,更难做出恰当的回应。

你知道吗?述情障碍离我们不远了,据统计,人群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位,并且男性居多。

他们的症状和程度也不同:

有的人只是缺乏一些情绪体验,比如不生气不难过,有的人则没有情绪反应;

有些人的极端理性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有些人长大后就失去了感受情绪的能力。

他们也笑,但这可能是为了迎合他们从小到大学到的“人性”。其实他们心里没有波澜。

面对期待的眼神,或许他们始终无法“真诚”;而他们的真诚,有时也一样是伤人的。

他们为什么成了没情绪的孤岛?

你不被理解的孤独感,源于他们的共情缺失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述情障碍,你可能会觉得和他交流好像隔了一堵墙,总有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朋友讲过这种感觉。

有一次,她和闺蜜吵架,很生气,很受伤,就去找“AI”男朋友聊天。

但听了他的话后,他理性地把事情理顺了,分析了她朋友为什么这样做,她做错了什么,给出了n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最后,他补充道,“我不能理解。没什么好生气的。”

听完之后,我的朋友变得更加愤怒.

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情绪,她和朋友的争吵让她伤心,她希望得到的是安慰和理解,而不是建议。

事实上,这不是他们在故意气你,而是他们真的做不到回应你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经历过情绪,应该如何恰当地应对?

即使你有再多的内心戏,到了他们那里,也不过是一部黑白影像的默片。

.cn/cwtea/20201214/hk554yd1ahq" >

♢ 述情障碍可能源于“硬伤”或“创伤”

述情障碍者可能具有生理上的“特殊性”。

近年的研究表明,述情障碍具有可遗传性,这意味着它被“写”进了基因。

脑科学研究发现,他们大脑胼胝体的前扣带皮层区域功能异于常人,这可能是述情障碍的起因之一。

也有研究者认为,部分述情障碍者天生无法产生情绪的生理反应,但另一类人是可以产生反应的,可惜,他们的大脑不会以特定方式来解读这些信息。

除此以外,成长过程中的忽视和创伤,也可能是述情障碍的起因。

在儿童早期,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不断学习识别情绪、表达情绪以及与他人共情的能力。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孩子没能得到父母合适的情绪反馈,甚至情感表达也不被允许,这种能力就可能会渐渐消退。

而创伤似乎是情绪的头号大敌,许多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会表现出对情绪的麻木。

一位名为斯蒂芬的述情障碍者回忆起六岁时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他患有产后抑郁却未治疗的母亲在家中纵火,当时,他和弟弟妹妹们全都呆在家里,幸好出门上班的父亲发现没带午餐回了趟家……

童年余下的时光,他一直辗转在各个福利院,所能记得的感受就只剩下恐惧和愤怒,直到长大成人。

他这样说道:“当时,我身体里有一堆乱糟糟的情绪,我无法适当地解读,也无法恰当地回应。”

事实上,不少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都会伴随述情障碍的表现。

♢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述情障碍可能源于两种防御机制

第一种,理智化

在体验和谈论冲突性话题时,使用这种防御机制的人,会处于极端理性的状态,始终就事论事、冷静分析,不带任何情感的色彩,以此回避冲突可能引起的焦虑。

第二种,情感隔离

顾名思义,这种防御机制就是隔离与特定情境或想法有关的情感,“假装”与自己无关,同时,也有效地隔离了痛苦的体验。

这两种防御机制并不是述情障碍专属的,你可能也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用。

比如,你要去北京工作,男友却要到德国发展。二人谈论到这件事情时,你始终在分析利弊:在北京发展有更好的平台,但是生活压力会很大,去国外发展有利于男友精进专业,但要学习第三语言……

其实,你只是用这样的就事论事来避免二人的“冲突”——让你最不安和焦虑的,是和男友天南地北,想见不能见——这便是“理智化”防御机制。

二人分居两地,你不和任何人说起,也完全不去想与之相关的事情,一头扎进工作,满脑子“我要搞事业”,看起来像个没事人,其实是为了隔离异地恋的痛苦情绪——这就是“情感隔离”。

防御机制虽然可以保护我们,但若使用过度,可能导致极度理性,从而失去感受情绪的能力。

习惯了将自己的情绪隔离开,自然也会隔离他人的情绪。

有这样的伴侣, 还能继续下去吗?

述情障碍者难以理解情感,但这不等于他们不关心他人。

大部分情况下,当身边的人处于消极的状态中,他们会有所感应,并因此而感到不安。

只是,他们不懂如何安慰对方,也不知道怎么缓解自己莫名的不适感。

他们并非完全没有温度。

只是,要想彻底摆脱述情障碍是十分困难的。就如上文所说,一些述情障碍是与生俱来的,或者因为成长中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心理及临床研究者为此想尽办法,有两种具有可行性的方式可供参考。

一种是通过专业的训练,提高他们对自己身体反应的感知能力,以此改善对情绪的感受力。

例如,有研究者发现,能够敏锐感受自己心率的人,也能更好地识别他人的情绪。

另一种从培养情绪调节技巧入手,比如观看影视作品,从故事和画面中重新学习识别情绪的能力。要是有人陪伴在身边,与他们交流故事情节,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虽然述情障碍很难改变,但也有很多人与述情障碍者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有人因为情感丰富而备受困扰,就有人认为只有理性和逻辑的一生没什么不好。

重要的是,如果你被他的理性所吸引,欣赏他不被感性左右的“天赋”,也愿意接纳他回应的木讷,这仍会是一段美好的感情。

回想起我那位朋友与我谈论“AI“老公的样子,声音轻快,笑声爽朗——虽然会有生气的时候,但她也愿意接受二人的不同,易被情绪左右的她还挺欣赏老公的超理性。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家人或朋友,你们的交流让你频频受挫,希望你能明白——这不是你们任何一方的错,也不必因此而懊恼

只是,对于他们情感上的回应,不能抱以太高的期待罢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4070.html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