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孔融让梨的寓意(孔融让梨传达出的教育意义)

日期:2021-09-28 06:25:07作者:鸿鹄迎罡图片:未知人气:+

文·段宏刚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87年)在公元前134年认真采纳了大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立即向全国推行,很快让“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在之后的2000多年里,儒学的影响力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现在,影响力依然很大。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言行规范的指导上,做人做事的原则上,伦理道德的构建上,每个人都没有脱离这五个字的制约,可以说,我们的价值体系的搭建,离不开这五个字。

孔融让梨

董仲舒之后300余年,另一名大学问家孔融(153年——208年)横空出世,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不俗成就。在文学上,他有“建安七子”的美誉,诗文歌赋都很擅长。在政治上,他多次给汉献帝献策,主张仁政,废除不够人道的酷刑,对以后的刑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晚年,他曾到北海国为相,把这个小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发挥了卓越的管理才能。

孔融是儒学鼻祖孔子的20世孙,对儒学的钻研,自小就养成习惯,并且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先祖致敬,证明自己对儒学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孔融让梨”的故事,恰恰就是孔融用实际行动传播儒学精神的典型事件。这个故事一直躺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教育了一代代人。

孔融让梨

相传孔融4岁那年秋季,他父亲孔宙的朋友登门造访,并带来自家产的酥梨让孔家人尝鲜。父亲吩咐孔融把酥梨分给兄弟姐妹们品尝,孔融先是拿了一个个头最小的梨留给自己,然后按照兄弟姐妹之间的长幼顺序,把其余梨分完。

父亲觉得诧异,询问孔融为什么要这样做?

孔融说:我年龄小,吃小梨是应当的,大梨分给哥哥姐姐吃才对。

父亲又问到:弟弟妹妹却比你小,他们分到的梨为什么却比你的大?

孔融答道:弟弟妹妹比我小,我让着他们才对。

孔融的回答和做法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称赞,人们都夸赞孔融虽然年纪很小却非常懂事,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建安七子

事实证明,20多年后,孔融真的干出一番事业,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从这件事后,“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代代相传下来,成为谦恭礼让,尊长爱幼,彰显传统美德,体现儒家精神的典型事例。这个故事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公俗良序之一,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自小,老师给我们灌输一种理念,一个人要想被周围人喜爱,被社会容纳,必须要像孔融那样,懂得谦恭礼让和尊长爱幼的道理,并且嘴要甜,会说话,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让别人心里美滋滋的,到这时,别人不想关心和疼爱你都过意不去。

如果把“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进一步挖掘,可以得出,这是一种折中处事态度之下,凡事做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体现无处不在的智慧是其核心所在。

建安七子雕像

孔融这样做,不论他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但结果是,他这种做法会让兄弟姐妹对他产生无限好感,在以后的相处中,他得到的好处会更多,被处处拥护,这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证明,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就看他能不能玩转“中庸之道”。

顺其自然;棒打出头鸟;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满招损,谦受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对“中庸思想”的精准阐释,时刻提醒人们要懂得谦恭礼让,做什么事要明白留一手的好处,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孔融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智慧,是在“农耕文明”下孕育出来的符合“中庸思想”的文化形态,谦卑、含蓄、内敛、自知、自省是其本质。

西方人跟我们的文化背景、文化观念完全不同,他们的文化形态由“海洋文明”孕育而出,崇尚进取精神和自由精神,发扬人文主义思想,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他们的文化核心。

在西方人眼里,对“孔融让梨”的故事存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孔融让梨"通常被他们当作反面教材来教育学生。

哈佛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举证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孔子拜见老子

不少学生认为,“孔融让梨”虽然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果,其做法看似头头是道,实则没有一点原则,抹杀了自己真实的个性,掩藏了自己的真实心理诉求,孔融的做法更像是一种作秀,讨父亲欢心,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式。

学生们进一步认为,不论是孔融那样的4岁小孩,还是成年人,“利己主义”思想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人就有私心,小孩的价值观远远没有形成,孔融却能那样圆滑世故,通达人情,完全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

一个故事可以得出两种相差甚远的观点,这完全是文化差异所造成,西方人的观点,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

孔子

勇于展现自我,标榜个性,把自己的能力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用实力赢得他人尊重,获得社会规则的认可,是西方人一贯的处世标准。

而我们自小被灌输谦恭礼让,深藏不露的为人处世理念,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规则里,或多或少会埋没自己,因此,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表现时就要表现,这不是张扬,而是一种自信。

说到底,谦恭礼让作为一种美德,影响力仅仅停留在儒家文化圈,要想让它成为全球的普世价值,是任重道远的事情。如果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壮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假以时日,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理念完全可以引领世界潮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16813.html

鸿鹄迎罡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