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5 06:46:01作者:说历史的女人图片:未知人气:+
(说历史的女人——第1541期)
在看毛泽东的子女资料时,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便是他们的姓之区别。男子都姓毛,比如毛岸英、毛岸青等。但是毛泽东的2个亲生女儿,李敏和李讷,却为何不姓毛呢?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其实原因说起来话长,简单来说就是跟一个化名有关。
——引言
一:“爸爸,我有名字,叫毛娇娇。”
1933年,共产国际派来了一个军事顾问,叫李德,正是在此人的错误领导下,导致中国红军在被国民党的围剿中,屡屡失利,革命根据地苏区出现了严重危机。仅仅一年时间,就把红军逼迫到了不得不转移的境地。因此可以说,长征是被逼出来的。
1934年10月,中国红军离开瑞金,开始长征。贺子珍,作为毛泽东的妻子,也跟随着大部队开始转移,而且是一边工作一边转移。两年后的冬天,即1936年冬天,中央红军已经来到了陕北,驻扎在一个叫保安的小县城。因为战乱之缘故,这个小县城非常寒碜简陋,人丁稀少,满城总共不到400人。其它方面比如建筑、街道、日用品、医疗条件等,就更不用说了,总之一切情况都极其糟糕。
因为条件太差,当时毛泽东和已经即将临产的妻子贺子珍的住宿条件也非常差,是一个非常破旧的窑洞。就是在这个住宿兼办公的破窑洞里,一天凌晨,贺子珍忽然发出痛苦的叫声。贺子珍的叫声警醒了警卫员贺清华,贺清华立即出现在贺子珍面前。贺子珍知道自己要生产了,所以叫贺清华赶紧找再找一间屋子。
贺清华不敢怠慢,立即跑出去,去找屋子。可是当时的条件实在是太简陋了,贺清华费了半天劲儿,也没找到一间像样的房子。最后只找到了一间连门都没有的房间,还是担架班给让出的。
条件太简陋,对于长征中的红军,其实早已习以为常。贺子珍被搀扶到这个房间,不久生下一名女婴。毛泽东听到女婴的哭声,就知道生了,身为父亲的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跑进来看。为了让妻子贺子珍减轻压力,他打趣儿说:
“呦,真快呀,像鸡下蛋一样,一滑溜就下来了。”
接生的同志和贺子珍都不由得乐了起来。
接着,与贺子珍一块走过长征的女红军战友们(其中有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朱德的妻子康克清、还有刘英、钟月林等),都跑了过来,在门口问:
“子珍生了?”
毛泽东激动而高兴地说:
“生了,生了一个大鸡蛋。”
邓颖超等人一个一个挨着进入这个没有门的屋子,把屋子挤得满当当的,大家看到贺子珍怀里的孩子,都非常高兴,把孩子抱起来看。因为长征中,条件异常艰苦,怀着身孕的贺子珍跟战士们一起吃,严重营养不良,因此使得这个婴儿看起来比一般的婴儿更加瘦小。但是也正因为婴儿瘦小,让大家心生怜爱,邓颖超看着不由说道:
“真是一个小娇娇啊!”
在一边的毛泽东听邓颖超这么一句感叹,博学的他忽然想到《西京杂记》中的一句话: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
毛泽东想,“姣”和“娇”同音,其意也好,遂就给这个女儿取了个小名,即娇娇。以后,不管是毛泽东,还是其他人,大家都习惯性地叫这个女婴娇娇,即便是以后她有了学名之后,当时的人们依然叫她娇娇。
但是随着小娇娇的逐渐长大(娇娇4岁被送到苏联,一直跟着母亲贺子珍,1949年夏天才回到毛泽东身边)尤其是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时,毛泽东觉得要给十几岁的女儿取一个新名字了,也就是学名了,当然这个学名跟小名不同,小名更随意,学名则要有一定的深刻意义,甚至是带着某种期望和勉励。因此,当毛泽东对娇娇说出这个想法时,娇娇很奇怪,说:
“爸爸,我有名字,叫毛娇娇。”
二:“你的名字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也可以叫李敏。”
毛泽东为了给心爱的女儿娇娇取名字,专门翻开《论语》,翻到《里仁》篇,指着一句话对娇娇说: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娇娇眨巴着好奇的眼睛,看着爸爸,她还不太理解父亲的意思。
毛泽东耐心而和蔼地再翻到《论语·公冶长》篇,指着一句话让女儿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毛泽东多方面分别解释了“敏”的诸多含义后,对着娇娇说:“你的名字就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也可以叫李敏。”
父亲毛泽东的这句话,让娇娇,或者李敏愣住了,她十分纳闷和不解,
撅着小嘴有点儿委屈地问道:“爸爸,为什么呢?大哥毛岸英……二哥毛岸青……他们都跟爸爸姓毛,我为什么不姓毛呢?”
毛泽东伸出温暖的大手,轻轻地爱抚着女儿的头,慈祥地说:
“女儿啊,你说得不错,爸爸是姓毛,但是在革命中,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爸爸用过好多个名字,比如毛润之、李德胜、子任等,前后加起来可能有十来个名字呢,但是在这么多的名字中,爸爸最喜欢的名字,却是李德胜。”
娇娇听了之后,似乎明白了爸爸的苦心,但是她还是很好奇,爸爸为什么唯独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呢?是不是因为这个名字背后藏着精彩的故事呢?实际上,还真是!这个化名,与别的化名不同,这个化名寄托了毛泽东的必胜的革命决心和希望。
三:“爸爸,您给我讲讲李德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当娇娇对“李德胜”这个化名产生兴趣,问询时,毛泽东就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他点燃一直烟,开始给女儿娇娇讲述有关李德胜的历史往事。
时间是1947年3月。
蒋介石下达了一条命令:令胡宗南进攻延安。
在该月4日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立即在该月11日,于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安排部署进攻延安的作战方案。调动总兵力大概为14万,以刘戡第29军和董钊第1军两大兵团钳型进攻,目的很明显,就是采取包抄之势,企图全歼延安地区的中共中央组织和西北红军。
当时面对敌人的强势进攻,我军该怎么做?是防守?还是撤退?或者该怎么做?这是一个严峻的时刻,也是一个最为考验领导人的时刻。
首先我们要清楚,如果采取防守,也就意味着要正面对决,那么我们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但是当时我西北红军不到三万人,且补给困难、装备极差,根本不具备跟敌人正面战场对决的条件。
毛泽东正是在这个历史时刻,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叫李德胜,开始指挥作战和战略方针。
根据毛泽东的慎重考虑,他认为敌我实力悬殊过大,不可正面对决,当然也不可死守延安。因此,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不可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暂时放弃革命圣地延安。用毛泽东话说,就是“离开延安有延安,死守延安则失去延安”。
当然离开延安,并非失败,而是以主动放弃,诱敌深入,采取运动游击战,然后逐一消灭敌人。
结果,胡宗南的大军浩浩荡荡开了过来,在该年3月19日其整编第1师第1旅进入延安,但是他得到的是一座空城。
毛泽东在给胡宗南,其实是蒋介石唱了一处空城计。就在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的当日,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了一句话:“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最后的发展,也正如毛泽东所料,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胡宗南的大军被打得是损兵折将。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截止1947年12月的时候,陕甘宁边区大部分地区,都被解放军收复。而此时的胡宗南、乃至蒋介石之大势,已经日薄西山,再过一年,他们就要从大陆狼狈逃走了。
毛泽东用李德胜之化名,此“德”有两个意思:
其一是“德”与“得”用音,有得到、志在必得的意思;
其二是“德”代表品德、道德等,寓意为“以德服人”、“以德取胜”,而解放军之“德”则是“解放劳苦大众、解放全中国”,此“德”更是一种旗帜和态度。
总之,李德胜,果然“得到了胜利”!
当娇娇听闻有关“李德胜”之事迹后,顿时就明白了父亲毛泽东的用意:那就是勉励她,能够继承父辈之精神,不屈不挠,刻苦努力,做一个人生的强者和胜利者。
因为这个缘故,李敏没有叫毛敏,李讷自然也没有叫毛讷。她们两个,都分别叫了李敏和李讷。
其实,从这一件事,也可以看出毛泽东之开明。
如果在传统古代,子女姓父亲之姓,基本是不成文之铁律,不容改变。但是这些条条框框,在毛泽东这里,都成了浮云。原本姓什么,并不能代表什么,无非是一个代号,一个标志。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才是最重要的!而一个人最终成什么样,却不是由姓来决定的。毛泽东甩掉封建老传统,开启了新风气,他不计较亲生女儿一定要姓自己的毛,而是为女儿选了一个更能激励她们成长的姓——一个能够令她们坚强成长、为革命做贡献的姓!一个能够如警钟时刻提醒她们的姓!
此事,看似突兀,却体现了毛泽东对女儿的良苦用心。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14512.html
说历史的女人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