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明星情感 > 文章详情

惟有什么意思(惟有读书高和百无一用是书生对吗)

日期:2021-09-21 06:46:49作者:轻雨飞扬图片:未知人气:+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百无一用是书生”都存在着片面性。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出自北宋著名的学者汪洙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神童诗》里面的诗句。这句话本身就存在着争议:

一,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鼓励读书人博取功名的一句话,有贬低其他职业的意思。古代把老百姓被分为四民:“士农工商”,所谓的“士农工商”就是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士”为“四民”之首,士就是专门读书的,他们是官僚的预备队。 要想获得高的待遇以及荣誉,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

二,还有这样一种意见就是认为这句诗的意思是:“若不善于学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做得好,只有善于读书,加强学习,在前人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把事情做好。”即“唯有读书才能将万般下品变成上品”。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必竟这世上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出生就是高高在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这世上有各类人:贫穷的、富有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修养的、没修养的……所以生出来的后代也是各类人,甚至还有的人出生就天生有残疾。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因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你拥有知识、掌握技能、视野开阔,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条正确的路。古代比如:战国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成为合纵的政治家,最风光的时候是挂六国的相印;东汉的匡衡,凿壁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学者;宋代的欧阳修,少年贫寒 ,发奋读书后,中了科举,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代,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只能去给人家当学徒,他一边当学徒一边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大学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就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学习说话,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最后成了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一句诗,出自出自于清朝诗人黄景仁的《杂感》,原诗是这样: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由于他自己怀才不遇,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不会做生意,也不会种庄稼,想要生存下去,那么只能是去教书。所以作了这首诗。这只能代表了他一个人,并不能以偏概全。五四运动不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发动起来的吗?当然这句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是体现了它本来的意思的。特别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有文化的人被称为“臭老九”,这是因为知识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位,加上当时公认知识分子爱摆“臭架子”,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了。很多知识分子因为这个臭名受到了空前镇压,甚至丢到了性命。你看,在那个年代,书生不是最没用吗?

现在我们这个现代化的年代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两句话要正确的理解:认真而又努力的读书,将万般下品变成上品。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不会重演,不要误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需要知识分子传承下去,高技术的产品需要知识分子去研究,综合国力需要高科技来做强大的后盾……这些,有哪一项离的开知识分子呢?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10001.html

轻雨飞扬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