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9-28 15:23:28作者:纳兰明心图片:未知人气:+
【明心说】读书是心灵的旅行,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一个人若有阅读的习惯,便不会寂寞。与书为友,可在书海中与圣人对话,与伟人辩论,与敌人斗智······就像一场场剧,你在其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百态人生,认知自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人间是剧场》。
备注: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侵删
人人有佛性,人人可成佛。
但是人亦有分别,有些人可以顿悟,有些人却非得经历一番苦难修行、思索探求才能有所悟道。
佛法和许多价值观一样,并非说教而来,而是来自自己的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我想,我们身也在这些真理主张之中,没有自己的参与,无论多么高深的真理对自己而言都如未开封的璞玉,我们无法见得璞玉的光泽,璞玉亦对我们无半点启悟。
殊不知,我们的身心就是我们的修炼场。我们要从心上悟空,从身上行理,知行合一、明心了性则远。
能读此书,算是有缘,算是灵性未泯,能得一句感悟,明了一个见地,已是万幸。
“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这个见地在《正见》一书中也多次提及,当时不明,现在不惑,也就是似乎明白了一些。
“我们之所以无法尽情地享乐,基本上只有一个原因:我们总是看着某个虚假、不可靠、不确定的事物,并且认为那是真实的——绝对的真实。这基本上就是悉达多所谓的“无明”。”
这本书中再次提及了佛陀悉达多的四个基本见地。
第一个见地是,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我的理解是,世间万物皆组合而成,太多不确定因此,组合融合变化呈现出一个现象,而这种现象是极不稳定的,即便有些看上去可以更长久,如石头、钻石等,却也终究只是和合而成,不能永恒,因此无常。不过,我们也不必因此而悲观,无常对我们也无所谓好坏,福祸相依,天道轮回。正是因为无常,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个见地是,一切源自自我的情绪皆苦。上师认为,我们一切的情绪,诸如爱、恨、嫉妒等,基本上来自我执,即对“我”的执著。佛陀认为自我根本不存在,所以执著于自我是错误的。佛陀还说一切是因缘所生。所谓的“无明”,与“我执”基本上是同义的。我们接受了许多来自外界的评价,也被动接受了许多标签和光环,更以私心为自己构建了许多引以为傲的封号,“搭建了很多藏身之处,让自我感到舒适、安全而有力量,比如钱财、权力、影响力、友谊等。”这就好比我们搭建了一个人生的空中楼阁,因为不确定不稳定乃至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我们为之增减得失而生出七情六欲,所以荒谬又痛苦。
上师认为前两个见地是“相对真理”,剩下的两个则是“究竟真理”。
第三个见地是,一切皆空。这是四法印当中最重要的见地。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空性就是,你所见的或事物所显现的,并不是其真实的样子。这让我想起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讲的一个故事:“洞穴隐喻”(可百度了解):我们见到一切,也许只是在洞内墙壁上见到的影子罢了。
第四个见地是,涅槃。“涅槃事实上是错觉的终止,意思是说,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了悟完全的实相,你就拥有涅槃······涅槃超越边见。”这已经是到了无边界的世界了,无穷远无穷大了。涅槃的境界,可知万物之微,也能见得万物之大。看见“涅槃”这俩字,我想到悟空。
这有两层意思:
一个就是和涅槃一样的意思,了悟明空。
一个也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它是无法无天的,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虽然最终没有逃出如来佛的五指山,但是在当时天地人三界,孙悟空来去自如、畅通无阻,几乎可以做到无处不达,无人能及了,超脱了三界世俗,无约无束。
这是我理解的狭义的“涅槃”。也许,道家说的“悟道”也是这个理儿。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一句话,惹人深思:在生命的大电影里,很少人拥有出离的勇气。
以前我对佛教佛法有很多误解,基本上就是只有误解。现在想来,都是自己直观理解,并没有深层次思考。生命的大电影里,我们一场戏接一场戏的演出,既然是戏,演完了就应该恢复自我,继续下一场。生命是一场大电影,但是生命中的自己是演员,同时也是导演。在这场大电影中,我们不止一个角色,我们有很多角色,有些戏演完了就应该出离,才有精力进入下一场戏。
不要因为演戏太久,忘记脱下面具。
学佛并非佛教徒才可以,人人可学,进阶之路,不必拘泥,一切皆可为我所用,一切杂念亦皆可抛却,静心学佛。
佛教可以作为我们抵达智慧彼岸的一种工具。
如六祖慧能所做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此心境,亦可称思想上的涅槃了。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提及的世间八法。阿底峡是印度最伟大的佛教学者之一,他说:“有八件事情让人软弱。”指的是世间八法或我们所落入的八种陷阱:
希望受到赞美、不希望受到批评、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希望声名远播、不希望默默无闻或受到忽视。
能做到不落入这八种陷阱,我们必须走一条修持灵性的道路,达到全知或证悟。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来说,这条路没完,永远在路上。但是值得走下去。
读完此书,我却又想起,我在红尘中,安能没有七情六欲?五味翻陈,不知所言。
如仓央嘉措诗中所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人六根未净,能修得悟空明心,知心之所至、行之所至,不论知多少,能知行合一,便是不错的修为了。
大家好,我是纳兰明心,号“布鲁森林的星辰”主笔,喜欢阅读与写作,童话与育儿文章创作者,希望在头条认识更多好朋友,欢迎互相关注,一起聊聊人生。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0882.html
纳兰明心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