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大禹的爸叫什么(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为何会惨败)

日期:2021-09-15 06:54:48作者:读史图片:未知人气:+

(编者注:为了更好地普及我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从即日起,我们将从夏商时代开始,对中国历史做一个连载。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夏商史话》连载02,欢迎阅读,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与自然作斗争最艰巨的是和水患的斗争。在远古时代,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差不多都有过与洪水作斗争的传说。

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证明,远古时期,在我们祖国的广大土地上,由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绝大部分土地被茂密的森林覆盖。郁郁葱葱的高山和青翠起伏的丘陵之间,分布着一片片草原。无数大小河川,纵横在森林和草原之中;多如繁星的湖泊沼泽,遍布在东西南北的大地上。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原来那种自然生态的土地上,开始有了原始的农作物。由于农业经济的逐步发展,平原地区首先被开发,茂密的森林被人工种植的农作物所取代。人口不断地增加,居住邑落也逐渐多了起来,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森林覆盖面一年一年减少,而原始农业种植是依赖自然灌溉,这就加速了水土流失,河流决徙,出现洪水横流的情况。

黄河是我们祖国的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远在数千年前,黄河的上游,基本上保持原始生态的自然面貌。中游是黄土高原,下游是华北大平原。距今五千年前,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逐渐被开发出许多农耕地,大片土地上的森林被焚烧后开垦为农田,这就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当时我国还处于氏族、部落林立的原始社会,不大可能大面积兴修水利。对于黄河泛滥造成的水患也不大可能大规模治理。但有关我们祖先一直在和洪水作斗争的种种传说,则是这段历史真实的反映。

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国的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那一位能“炼五色石以补天”的著名的女神女娲,她不但能以石“补天”,而且还会“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训》)。所以这位女神不仅是“补天”的能手,还是治水的英雄。这说明,我国洪水泛滥早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阶段已经发生,而且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与洪水作斗争了。

相传在女娲之后,有一个与洪水发生密切关系的氏族叫做共工,其族居地在共(今河南辉县)。共工氏族以治水而著名于世,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祖先叫共工,后世子孙也叫共工。

据说在颛顼(zhuān xū)时,共工曾与颛顼争“帝位”发生了战斗,共工企图放水来淹颛顼,结果被颛顼杀掉。但是共工的后世子孙仍是做水官,在部落联盟中担任治水的职务。

距今4100年左右,在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许多氏族、部落,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因这个部落联盟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在今天山西的西南部、河南的西部和南部、陕西东南部,占据了中原地区的大部分,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华夏地区,所以史学家们称这个部落联盟为“华夏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的领袖,是由陶唐氏部落的酋长尧担任。

相传在尧作华夏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发生过一次特别大的洪水,而且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滔滔的洪水咆哮着四处横流,田地被淹没,庄稼被冲毁,房屋倒塌,牲畜死亡。洪水泛滥,逼得人们逃上高丘或山上去找洞穴避难。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民,不少人就在大树上搭起木架巢居。洪水时涨时退,人们根本无法耕种。

这就是《孟子》书中所说的:“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滕文公上》)。

这里所谓的中国,并不是如后来指统一后的全中国。而是战国时期的人们认为中原地区处于四方之中,把它叫做中国。《孟子》书中追述尧时发生洪水的情景,或是口耳相传,或是见到当时流传下来的资料。

当时在黄河中下游就是水患最多的地区。相传有一个名鲧(gǔn)号若阳的人,是黄帝族的后裔,其祖先由西北方戎人地区,迁到伊水和洛水流域(今河南西部)定居。尧时鲧为夏部落酋长,尧封他于崇(今河南登封崇山附近),为崇伯,赐姓姒(sì)。故又称为崇伯鲧。

鲧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生性耿直,为人有些恃才自负,与其他氏族酋长们关系处得不好,因此常被其他氏族、部落酋长们指责,说他品德不好。在以尧为首的部落联盟里,他也是其中的成员。

当滔滔洪水漫患在中原大地上,人们的生活长期得不到安宁时,尧心中很着急。于是在一次联盟议事会上,尧向到会的各氏族、部落酋长们说:“如今洪水滔天,为患很大,已快淹到山顶,百姓们很担心,这样下去怎么能生活,你们想想有谁能来治理洪水?”

酋长们都说:“鲧可以治理。”尧说:“鲧这个人很自负,不大听教命,容易把事情办坏,不可以用!”

四岳(主管四方事务的酋长)说:“如今没有比鲧更能干的人了,不妨让鲧试试。”尧说:“既然如此,就让鲧试试吧。”

尧执行了大家的决定,命鲧去负责治理洪水。

鲧接受了尧的任命以后,就采用了从前共工治水的“堕高堙庳(yīn bì)”的办法。而当年共工是“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国语·周语下》)。意思就是要防治泛滥的流水(百川),将高的地方铲低(堕高),把低的地方填高(堙庳),也就是用土把水填堵起来。但这是一个失败的方法。

鲧认为共工之所以失败是因填堵得太低,未能阻住流水。因此他继续采用这种筑堤围堵的方法,来使洪水归流。但是,鲧没有想到在这“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域内来筑堤阻水,是短时期内办不到的事。

这种筑千里之堤,无异于后代修筑长城。故有的学者认为,传说中“鲧作城郭”(《世本》)也并非虚构,而是与鲧治水用填土筑堤有关。因为古代城墙的作用是防止敌人的入侵,同时也是防止洪水的入侵。

但是,鲧用筑堤围堵的方法,不但没有把洪水堵住,反而使被围堵的水越积越多,最后把堤冲溃,大水更加横流泛滥。

鲧虽然也辛辛苦苦地奔波了九年,修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堤防,但是堵住了东边西边溃堤,围住了南边北边泛滥,始终没有把洪水治服。

这时期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尧,由于年老而让位给舜。舜见鲧治水九年,不但未成功,反而使人民不能安居而继续遭受损失,就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指责鲧“治水无状”(《史记·夏本纪》)。“违背了天帝的命令,危害了同族” (《尚书·尧典》),于是将鲧流放到羽山(今江苏赣榆县西南),后来又将他诛杀。

对于鲧被诛杀的原因,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舜时“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左传·文公十八年》)。这样一段记载,是反映了当时华夏族在融合过程中的斗争。

所谓“四凶族”的浑敦指的是驩兜,穷奇指的是共工,饕餮指的是三苗,檮杌指的是鲧。这四个氏族酋长,舜把他们流放到边远的地区去抵御山精海怪,是因为他们在与舜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斗争中都失败了才被当作“凶族”赶出中原地区。

鲧的被诛杀是因为尧让位给舜,鲧与共工都反对,尧才“诛杀鲧于羽山之郊”,“流共工于幽州之都”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似乎与治水的事关系不是很大。

总之,不管传说中的鲧是被尧或舜诛杀,罪名是什么,但鲧治洪水是失败了,这一重要的传说,大概也有一定事实做依据。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系列《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夏商史话》作者为孟世凯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布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17位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顶级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经典中国通史》系列,传世之作,值得学习珍藏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04429.html

读史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