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1 07:01:50作者:陕西土生书院图片:未知人气:+
昨天,是一位先生诞辰2567周年。
两千多年前的过去,这位先生被人形容“累累若丧家之犬”;而现在,他的声望之高,无人能望其项背。他的思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一股活的力量,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诗圣杜甫曾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位先生用自己照亮了中国文化的内核,也是世界的文明之光。
今夜,让我们一起来共同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再次品读夫子说过的话,跟着他,学会立身为人。
夫子影响一生的七句话
如何为人处世?
他说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子贡问孔子:“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注释:“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注释: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感激、恩德来回报恩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注释:“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有忧愁,他会用宽容来对待世人;勇敢的人面对强敌不会畏惧,他会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挑战。”
送给大家一篇林语堂先生的《孔子的智慧(节选)》 ,让你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两千年来,我们一直在缅怀这位先生。
《孔子的智慧》
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仆不破的真理。
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
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著,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
儒家思想,若看作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以为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仆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孔子的哲学精义,我觉得是他在认定“人的标准是人”这一点上。
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
……
在孔子去世后数百年,以及再往后的中国历史上,孔子本人的声望之高及其遗教地位之隆,要归之三个因素。
第一,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特具吸引力;第二,中国古典学术与历史知识为孔门学人所专有,而当时其他学派对中国古典及历史不屑一顾,同时,中国此等古代学问本身即极为宝贵;第三,孔子本人的人品声望使人倾慕。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师表人物,他们影响之大多半由于其人品可爱,反倒不是由于他们的学问渊深。
我们想到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意大利圣人圣芳济,他们本人并没有写过什么重要的著作,但是给当代留下那么深厚的印象,其影响乃不可磨灭,竟至历久而弥新。诚然,孔子删《诗经》,著《春秋》,但是孔子谆谆教人的传统,只是由弟子及日后的信徒纪录下来的。
孔子的品格的动人处,就在他的和蔼温逊,由他对弟子说话的语气腔调就可清清楚楚看出。《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弟子的谈话,只可以看做一个风趣的教师与弟子之间的漫谈,其中偶尔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以这样的态度去读《论语》,孔子在最为漫不经心时说出一言半语,那才是妙不可言呢。
比如说,我就很喜欢下面这一段:一天,孔子和两三个知己的门人闲谈时,他说:“你们以为我有什么话不好意思告诉你们两三个人吗?说实在话,我真是没有什么瞒你们的。我孔丘生性就是这种人。”原文是: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但是孔子可不是永远温和高雅,因为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他能歌唱,也能十分谦恭有礼,但是他也能像一个普通真人那样恨人,那样鄙视人。孔子恨之入骨的就是那些善恶不分的好好先生,那些伪善的“乡愿”,他说那是“德之贼”。有一次,一个乡愿式的人物叫孺悲的,要见孔子。《论语》上这样记载: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这明明是要孺悲听见孔子在家。这段文字使所有的孔学家茫然不解。因为他们以为孔子是圣人,不是肉体凡胎的人,一向是彬彬如也恭而有礼的。这种正统的见解自然全然剥夺了孔子的人性。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94748.html
陕西土生书院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