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1 06:53:25作者:喜马拉雅APP图片:未知人气:+
最近,罗大佑教康辉弹吉他,被顶上了微博热搜。
在新闻联播中金句频出的康辉哥哥,在节目《一堂好课》现场拿起吉他拨动琴弦,也是有模有样。
康辉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弹吉他,特别幸福的是,我的老师是罗大佑。”
%20
%20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总有那么几首歌,你光看歌词,就会忍不住哼出声来。
罗大佑的这首《童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年少时光。
如今,当年哼着歌的小小少年,终于拥有了“成熟与长大的脸”,却弄丢了“水彩蜡笔万花筒”“夏天的知了”和“绿油油的稻田”,也终于明白了老师口中的“寸金难买寸光阴”。
%20
也才真正听懂了轻松曲调背后藏着的“光阴不可追”。
%20%20
%20
2018年,罗大佑“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巡回演唱会,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陆续开唱。
此次演唱会的主题——“当年离家的人”,是在说他自己,也是在说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
%20
他说:“家,给我一个温暖的梦乡,并且让我把这样的梦想,带到外面的世界去实现。”
%20
台上的罗大佑依旧深情地唱起《童年》。开口仍是熟悉的曲调,听歌的人却已泣不成声。
%20
罗大佑的歌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
%20
在这个集体健忘的时代,他的旋律刻在了一代人的脑海里。歌声响起,就仿佛撞开了时间的大门,让往日一一重现。
%20
像这位妈妈粉所说,去演唱会听罗大佑的歌,就像童年就在昨天。
%20
%20
说起罗大佑,远远不止《童年》。
%20
%20
他是雄踞乐坛30年的华语音乐教父,是改变一代人生活态度的殿堂级作词人,他是敢于揭露社会现象的时代英雄、灵魂歌者。
%20
高晓松说:
“罗大佑像极了一个古典文人,既能作出激昂的战斗檄文,充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又有不少“花褪残红青杏小”式的雅致小品,将流行音乐作成了一种文化。”
%20
李宗盛说:
“他在我内心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音乐创造才能是无与伦比的。”
%20
伍佰说:
“罗大佑太猛了,我听了他的音乐,才发现这辈子,我不可能当罗大佑。”
%20
而罗大佑自己只将自己比作,中世纪自由放旷的吟游诗人,褪不掉的是一身少年的锐气。
罗大佑出生台湾一个名医世家,大学如父所愿考入台中的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在台北一家医院放射科工作。
可相比穿梭病房与病房之间,%20罗大佑更喜欢带着黑框眼镜,拿一把吉他,在音乐中做真实的自己。%20
不顾父母反对,他毅然选择做一位忠于自己的职业音乐人。
在那个听惯了靡靡之音的年代,学医出身的罗大佑就像一把尖刀,带着反叛和犀利,狠狠向华语乐坛划去。
他操刀创作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一经问世便轰动全国。
为了不被他平时医院里的患者认出来,他烫了爆炸头,带上大墨镜,一袭黑衣出现在唱片封面。
%20
%20
在专辑文案中,他写道:
“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我几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过来的。因为前面没有足迹可寻。
而现在,我想果实已经在成长了。因此,请开启你通向心灵的耳朵——至少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这中间没有妥协。”
%20
这个造型不羁的年轻人在那段音乐荒蛮、审查体制严格的时期,奏出了台湾的第一声愤怒的音符。
罗大佑的歌词间虽然充满文学情怀,但却带有强烈的文化指向和批判意识,以摇滚的形式抒怀,为沸腾的思考匹配了极具煽动性的表达。
他写家乡: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小镇》
鹿港小镇罗大佑%20-%2010年朋友%20
80年代的台湾社会和我们当今的社会如此的相似。人们离开家乡,向着被传说中的天堂奔去。台北是天堂吗?北京是天堂吗?纽约是天堂吗?
只有闯过哭过的人们,在夜晚的天桥上,俯身看着模糊的车灯闪烁,才会懂得——
离家前渴望的花花世界,终究不是家乡。
%20
他写社会:
眼睛睁一只%20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20皆大欢喜也
大家都知之%20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观者%20你我是也
——《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罗大佑%20-%2010年朋友
John%20Lennon写过“%20Living%20is%20easy%20with%20eyes%20closed”。遇到社会不公、问题,眼睛闭上,耳朵遮上,不就皆大欢喜了吗?为什么要乱说实话呢?
人们并非不懂世事该有真相,并非不在乎,因为早晚会关系到自己。可袖手旁观,过几天把什么都忘了的,不也是我们所有人吗?
%20
他写母爱:
当流水悠悠飘来花香的醉意
春雨也滋润了绿叶萌芽的奇迹
让孩子们留下一些尘封的记忆
让他们将来懂得去辛酸地回忆
——《摇篮曲》
催眠曲(摇篮曲)罗大佑%20-%20罗大佑作品选(黑胶
这是一首罗大佑钢琴自弹自唱的歌曲。和《童年》一样,一首应该温柔甜蜜的摇篮曲背后藏着深沉的基调。
这份深沉,也许只有历经生活艰辛后的子女,回想父母的养育之恩才感悟得出来。
%20
无论是家国时代、城乡更迭,还是柔情蜜意、儿女情长,罗大佑永远真正地面对所见、热切地表达所想。
他的才华是典型的理科生式的,所言即所见,所说即所想,连疑窦和困惑都透着犀利的朴直。
%20
在《一堂好课》的课堂上,罗大佑这样阐述了歌与生活的联系:
“一个人一天到晚开开心心、幸幸福福、嘻嘻哈哈,是很难有好的音乐出来的。
因为生活的广度告诉我们,生活有时候是苦难的,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快乐。唱歌跟人生的际遇是很有关系的。”
罗大佑是真正的赤子。
他的笔下有曼妙的诗心,有犀利的批判,更有人世间最缱绻的爱恋。
但即使是人世间最柔情蜜意的情感,罗大佑也有自己深刻的解读。
%20
你曾经对我说
你永远爱着我
爱情这东西我明白
但永远是什么
——《恋曲1980》
恋曲1980罗大佑%20-%20驿动男人心2%20动情
%20
这是20多岁的罗大佑发表的第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
他唱的爱情是这么理性:“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听上去残忍极了。
但是这份残忍背后是罗大佑的恻隐。“批判不是目的,批判背后有它的目的,对爱情的批判,目的是使别人幸福,而幸福不是凭空来的。”
%20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恋曲1990》
十年之隔,恋曲1990中褪去了年轻的稚嫩,只剩下男人的隐忍。
即便伊人已去,即便知道“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那又怎样呢,离去不需要理由。罗大佑在这首昔日情歌里赋予了离去最浪漫的洒脱。
%20
等遍了千年终于见你到达
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
倘若能摸抚你的双手面颊
此生终也不算虚假
——《恋曲2000》
虽然歌名是《恋曲2000》,但这是他写给80、90年代的情歌,写给他记忆里的中国土地的情歌。
这首歌大气,苍凉,雄浑,风格与前两首截然不同。如果说《恋曲1980》是年少的誓言,《恋曲1990》是深深的思念,那么《恋曲2000》就是饱经沧桑后对大爱的呼喊。
%20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再到四十岁,30年的时间跨度里,他用低沉的嗓音解读着爱恋这一恒久的主题。
给我个温暖的满怀着温暖的彼此关照的家庭
让兄弟姐妹怀抱父母慈祥的爱依然成长在心灵
给我些温暖的体量而坚强的彼此保护的心情
但愿成长在日后寒暑狂风暴雨里有颗不变的心
——《家(III)》
%20
《恋曲2010》没有在人们的期待中到来。罗大佑说,这十年太乱了。
而在2017年,自《美丽岛》后沉寂了多年的罗大佑却带来了一首《家(III)》。这首歌写给她的女儿,字字句句,皆是温柔。
当年墨镜破嗓、黑衣怒马、愤世嫉俗、振聋发聩的音乐教父,唱出动荡岁月之声的罗大佑脱下皮夹克,换上白衬衣,变得柔软了,笑容和蔼,神情坦然。
这首歌收录在专辑《家(III)》里。
在专辑宣传语里罗大佑写道——
“蓦然回首,我离家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不但离开家,还离开了家里栽培我的老本行,出外闯荡,三十年后回了家,我更了解到家的意义。”
专辑里罗大佑一家三口,在一个天朗气清的乡村里,享受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那里是他的故乡,是《童年》里那个“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的地方。
%20
%20
这位三十七年前高举战旗愤怒出走的少年,如今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家了。
%20
他说:“家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殿堂。你知道我这人我不太‘歌颂’什么,但家是值得歌颂的。”
%20
他是罗大佑,这是他与世界交手的第65年。
罗大佑老了。听着他的歌长大的我们,也成了大人,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四处奔波。
越来越少人听他的歌了。人们说,罗大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可他自己说:鸟儿唱歌,还真的不是为观众而唱的。
%20
如今的罗大佑站在讲台上,将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讲给每一位观众。课程最后,罗大佑与观众们一起唱起了《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 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
风花雪月得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光阴的故事》
都说光阴如流水带走了昔日的少年。而经典却是光阴的陈酿,留下的是不朽的醇香。
人会老去,但万幸歌声不会。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94670.html
喜马拉雅APP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