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真人比镜子里的丑吗(至少比镜子中的自己丑30%)

日期:2021-08-01 12:31:40作者:第一心理图片:未知人气:+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经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当中的自我》中提出,对于个体来说,人自身才是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一问题当中,怎样看待自己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其实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众多先贤那里,就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早些时候苏格拉底便提出一个十分著名的问题,那就是“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此后各种社会科学也延续了这一经典问题,比如社会学家库利最著名的理论,社会互动论当中的“镜中我”观点,顾名思义就是将他人的表现作为一面镜子,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镜子中的自己/镜头下的自己

在各种电子设备都普遍的今天,很多人都会喜欢用它们自拍。

我们应该能够意识到,自己镜头下的自己和正常的自己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有的人会称自己“不上相”,便是这个原因。

当然,在科技水平十分发达的今天,即便是你不能够很好的将自己展现在镜头当中,那么也可以通过后期的处理、PS等手段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好看。甚至可以让整个人的容貌发生“180°转变”。

但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你的容貌比现实中好看很多,也并不是就真的意味着你已经像照片当中那样好看了。因为我们知道,一张PS过度的照片会让人物身边的景物变得扭曲、不自然,很容易被发现。

这就是一种比较明显的镜头中的“失真”现象。

那么为什么照片会出现“失真”现象呢?

第一个肯定就是技术层面的因素。一个摄影师需要经过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掌握足够的摄影技巧,假如未经过专业的训练,那么很有可能会将一些照片拍的失去了原本的意境。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使用的照相设备并不是特别好。

我们知道对于摄影师而言,他们的设备就好比是士兵手中的枪、武人手中的兵刃一般重要,假如设备不趁手,也会影响拍摄的。

我们有时会将媒体的镜头形容为“长枪短炮”,就是说明镜头的长度会影响照片的焦距,不同的场景需要调整不同的焦距,以达到最佳效果。

跟照片相比,镜子当中的自己是否又是真实的呢?

镜子有很多种类,比如给孩子们玩的“哈哈镜”,会让照镜子的人显现出一种十分滑稽的形态,从而达到娱乐的效果。还有很多在商场和服装店中的凸面镜,会让顾客显得更加纤细、更加修长,从而诱导其购买自己的产品。

这些自不必说,即使是平面的、光滑的镜子,那么我们投射其中的影响又是真实的吗?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首先我们知道,镜子中的自己是和现实当中相反的,即左手变右手。

其次,镜子由于存在一些光线和角度的差异,所以和现实当中的人存在一些差距,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差距几乎高达三成。

曝光效应的启示

那既然镜子中自己的形象要比现实中的自己丑上个三成,为什么还会有人夸赞我们的照片“好看”呢?

在心理学当中存在一个概念,名为“曝光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人出众的点引起了外界的注意时,自己就会被这一点所吸引,之后对于这个人的印象便会基于这个点展开。

所以当我们看照片的时候,内心也会进行一个类似这样的过程,自动将某个人的形象进行“补充”和“美化”,根据自己往日的印象来调整自己的看法。

焦点的启示

个体对于身边世界的看法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就像是我们在拍照时要寻找的焦点一样,这种差异是与外界不同的。

比如说之前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就是其询问一个参与者,假如她走入人群,穿梭其中,那么会有多少陌生人记得她,参与者的回答是一半左右。

但是实际上,只有大约10%的路人会对其留下印象。

同样,在生活中每个人的中心也都是自己,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也要注意“焦点”的转换与调整,切勿始终以自己的视角与对待他人。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74980.html

第一心理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