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7-31 10:41:12作者:心之助卢悦图片:未知人气:+
张靓颖,哭了
向来标榜坚强的张靓颖,又哭了。
低调了很久的她,最近参加了一档节目——《人生选择题》。
对于如果平行时空的另一个自己遇到了人生难题,要如何抉择?张靓颖的选择可谓很有“特色”。
嘉宾需要在18张美好特质选项卡里选择9张,为自己渡劫。
张靓颖带走了乐观、幽默、诚实、健康、好奇心… …却留下了大家最在乎的亲情、友情、爱情。
在她看来,亲情、友情和爱情,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过程。只要自己拥有那些美好的品质,它们自会降临。
而9个美好的人生品质中,她最重视的,是乐观。
表面看来,张靓颖确实很乐观:
“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同龄人怎么办?”她捧腹大笑:“那就少结交一点同龄人。”
“晚节不保、名誉扫地怎么办?”她抖个机灵:“我不是已经扫过地了吗?”
她抗拒哭,觉得哭毫无用处。
华少试图打开她的心灵:“我感觉你每一天都穿着沉重的盔甲,那盔甲很坚硬,上面印满笑脸。”
张靓颖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事实上,张靓颖的很多选择都很矛盾:
嘴上说着有颜值的女人不需要爱情,却用颜值卡换取中年时的知心爱人;
面对深陷谷底,亲友无一援手的局面,坚信亲情友情爱情是最终结果的她,却无奈接受了。
她始终认为,人生一定不会按照你所想的去发生。
张靓颖的原生家庭
“海豚公主”张靓颖,并没有公主命。
出生那天,父亲知道她是个女孩后,特意问了句:孩子是不是抱错了?
后来,父母离婚,她随母亲生活。
为了每个月的100元抚养费,她常常要大老远骑着单车去低三下四地要,而父亲,连她多大了都不知道。
她有多恨父亲,就有多渴望父爱。
所以,冯珂对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男人,亦师亦父,是男友,也是经纪人。
张靓颖的事业上的诸多成就,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也离不开冯珂幕后的操盘。
张靓颖对冯珂,是依赖;冯珂对张靓颖,是养成。
诚如鲁豫所言:“他是真的相信和欣赏这个女孩子的才华。”
他爱的是才,而不是她。
于是,2015年,她在演唱会上“逼婚”。
冯珂半推半就,不主动,但也不拒绝。
她义无反顾地想要投入这段婚姻,没想到,最大的反对者,会是母亲。
张妈妈公开发文,并接受媒体采访,声称女儿一直被冯轲洗脑,冯轲侵占了女儿的大部分财产。
近乎威胁的极端方式下,是张妈妈对即将失去女儿控制权的恐惧。
就像张靓颖说得那样:“我妈对我的教育是说一不二的,她为我做决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从未完成心理分离,她们情感粘连严重,却互不理解。
张靓颖不明白,400块钱管两人吃吃喝喝是母亲的噩梦,财富对她的意义太大;
张妈妈不理解,不菲的存款、几栋房子,并不会让女儿感到安全。
张靓颖还是扑向了冯珂的怀抱,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张妈妈没有出席,她不祝福,甚至早就扣下了女儿的户口本。
而婚后的张靓颖,并不幸福。
强迫性重复就像一个轮回,逃离母亲的控制,却跌入了丈夫的控制。
有爆料说,冯珂把张靓颖的社交圈看得死死的,钱也全在自己手里,张靓颖只有一张信用卡。
传出离婚的消息时,张靓颖已经居无定所,需要借宿在朋友家… …
2009年一起成立起来的公司,9年后,张靓颖选择解约独自离开。
这也意味着,她和冯珂的这段爱情,终究走向了尽头。
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一个人,最痛的伤疤和最深的牵挂,都是家。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
你最大的恐惧是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同样也会影响他的婚姻关系。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童年创伤事件的影响《和陌生人说话》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不可说·丁克》,邀请了3组选择丁克和已婚育的嘉宾,一起坐下来聊天。
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童年创伤。
有的人父亲家暴母亲,母亲家暴自己,拿刀架脖子上威胁她不准再哭;
有的人半夜三点,被母亲从床上撕扯起来离家出走;
有的人只是因为多吃了两口菜,就被父亲打得鼻血直流。
长大后,嘉宾们的情感需求出现了两极分化。
要么不顾另一半的意愿,拼命结婚生子,做了三次试管;要么反感亲密关系,爱与被爱的需求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童年的创伤,会沉淀进一个人的潜意识,极其隐蔽,却能影响一个人的婚姻质量。
原生家庭父母的感情状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情感导师。
如果父母的婚姻糟糕、感情淡薄,孩子也无法学会如何正确的爱一个人,如何正确经营自己的婚姻。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小彤,人长得漂亮,工作能力强,但是她老公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不仅没有稳定收入,而且花钱大手大脚,家里的一切开支都要靠小彤一个人。
即使这样,老公仍不满足,偶尔还对她拳脚相向。
小彤提出过离婚,可只要老公一求饶,她立刻就心软了,晚上睡不着,只能自己默默伤心流泪。
她曾说过,父母在她小学的时候天天吵架、摔碗筷,初中时离婚,又各自重组了家庭。
从那以后,她就成了“多余”的人,只能住校,只能“被抛弃”。
父母很少打电话关心她,有时候,母亲还会抱怨,要不是生了她,生活也不会这么难。
成年后,她非常害怕被再次抛弃,所以择偶的标准就是一定不能比她强,只有不如她,她才不会被抛弃。
而乖巧、付出、容忍,也成为了她婚姻唯一的底色。
原生家庭父母的互动模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互动模式, 父母的互动模式常会影响子女的婚恋观。
在这方面,异性父母的影响较大。也就是父亲影响女儿,母亲影响儿子。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父母的婚姻,教会了你什么?
其中一条高赞回答:将来绝对不找我爸那样的男人。
正是因为父母的相处、互动不和谐,所以身为女儿,将来在寻找伴侣时,会尽可能屏蔽带有父亲缺点的男人,譬如抽烟喝酒、性格粗暴等等。
而同性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同样十分深远。
记得《都挺好》中的一段剧情,苏明玉和父亲在派出所争吵,激动时,苏大强指着苏明玉大喊:“赵美兰,你就是赵美兰!”
那时苏明玉才恍然大悟,自己如此讨厌母亲的霸道,但说出的话语、做出的动作,却越来越像她。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好像他的宿命。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不要被原生家庭影响一辈子
东野圭吾在《时生》中曾写道: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既然没有童年能够治愈我们,就要学会自己治愈自己。
心理学专家卢悦老师曾分享过他的咨询经历:
有些人来到咨询室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人生如此糟糕,都是我父母害的。对这样的人,不要和他谈原生家庭,而是要谈人生的责任。
如果一个来访者进来就说:不要扯什么原生家庭,我就想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样的人,则要慢慢地让他接触原生家庭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我们的人生是分为两种:“表”VS“里”。
所谓“表”,就是我们正在过着的人生。
所谓“里”,就是我们想过,但未能过的人生。
具体如何去做呢?
第一,找出恐惧,觉察内在的小孩。
写下最近一次引爆你情绪的事件,以此为起点进行联想,把原生家庭当成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找出我们最恐惧的事情,譬如,被贬低、被抛弃等。
觉察到内心的小孩,才能找到真正的病灶。
第二,质疑恐惧,启动成长模式。
我们要勇敢质疑心底恐惧的那个观念。
这个观念可能是我不能拒绝别人,他们会因此受伤;也可能是我不值得被爱。
不要过度依赖和索求,也不要寄希望在伴侣身上获得自己缺失的东西。
学会看见父母那代人的局限和伤痛,但不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始终相信,我们的人生由我们活在的当下决定。
当你具备改变的意愿时,便会迎来真正的成长。
第三,采取行动,激活关怀回路。
关怀回路也是大脑中产生幸福和安宁感的主要情感回路之一。
当你不按照过去的模式生活时,足量的训练会让关怀回路变大。
这时你会发现,你的能量自然积攒了起来,而非自我消耗,自我对抗,自我折磨,自我限制等等……
你的内心,开始变得强大。
所谓强大,是从恐惧的内心走出来,看到更真实的世界。
所谓成长,是看到原生家庭的伤痛,并选择勇敢突围。
愿我们终将突破过往岁月的黑暗,并最终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由心之助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74254.html
心之助卢悦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