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价值观怎么写(从6方面分析中西价值观差异)

日期:2021-05-26 08:51:56作者:漫夜谭图片:未知人气:+

价值观,作为一个民族、集体发展变迁的基石,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价值认知体系。

价值观的变迁,往往意味着王朝的更迭。

《荀子·王制》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中的‘水’表面上指的是百姓,实际上指的是百姓的价值观。

若是被统治阶层与统治阶层的价值观产生冲突,甚至背道而驰,那就意味着改朝换代。

同样,这种价值观的对立,也造成了民族之间战争冲突。汉武帝何以穷兵黩武北击匈奴?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本文,咱们深度分析中西双方的价值观。

旨在求同存异。

在开始论题之前,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

什么是价值观?

人活一世以生存为本,生存需要克服环境上的压力。而克服压力的武器就是对外界的认知,包括对身边的人、事、自然、过去、未来等等。

而这种认知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变迁与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是一种漫长的积淀,也是古人类通过认识生活、改变生存环境,而创造的最终价值。也是从个体走向集体之后,所产生的共同思维方式。

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若将文化体系分层理解。

第一层是民俗,也就是生活方式的象征物。比如,不同的着装、语言以及建筑。

第二层是偶像崇拜的性格特征,每一位古代英雄的出现都不是偶然,其身上的性格特征得到了普遍共识,也就是文化特征的典范。

第三层是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交流、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每一个民族的对外表现态度,都可以从礼仪上窥得一二。

第四层也是最深的一层,便是我们所说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民族的精神体现,最为深邃,也最为难以理解。如果能理解价值观上的差异,就能在交流中获得一张王牌。

便是老祖宗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搞清楚了价值观的定义,咱们就开始以六个方面,来分析中西双方的价值观差异。

主流意识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文化诞生的源头在于海洋,对外探索渗透着西方人的基因。而探索的动力就是攫取财富。这也造就了西方意识观念上的个人主义和攻击性。

西方强调个体的意义,也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往往被赋予积极意义,强调的是竞争和生存相伴相生的关系。

反观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绝对的君主和宗族观念决定了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观念。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依存关系。

与此同时,集体的重要性得到了最大化体现。从而,个人主义便蒙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衍生的词条便是利己主义。

自私自利在三纲五常的约束下,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简而言之,便是‘克己守道’。

个人价值取向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是多元化的。黑死病的大流行击溃了西方的封建制度,生存需要的条件更为广泛。新的社会体系百废待兴,每一种学科衍生的职业都值得肯定。

因此,士农工商地位均等,克服了尊贵和卑贱的发展桎梏。这也是西方文明开始超越东方文明的起点。

而中国人也曾经历过百家齐放的阶段。可惜的是,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国百姓一元化的个人价值取向,也就是官本位社会的开始。

从此之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从政成为了读书人唯一抒发抱负的方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导致士农工商的卑贱地位。科学上的发展从摇篮上就设置了障碍。

导致的结果,中国人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每一代悠久的王朝,为了稳固政局,都不想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的个人价值取向。

因此,读书人只有两条路可走,成功者入朝为官,失败者明哲保身。要么隐居世外,要么饮酒风浪。反正就是没人想去发展点别的。白白浪费了大好资质,反而给佛教和道教的兴起造就了营养。

人性认知观念上的差异。

这一方面要从欲望的差异上分析。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人生于世就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这种价值伴随着对外征服、改造和索取。也便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与实践主义结合之后的产物。

而便利的海洋条件顺从这种性本恶的意愿。披着探索的外衣而对外侵略,成为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这种思潮的大肆兴起,导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泪史。

而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有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道德伦理观。

中国人讲究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主张和谐共存。也就是道家所讲的天人合一,水利万物而不争。

同时,这种看似良性的约束,也导致了所谓的中庸之道,将人性发展的本质推向了顺从和循规蹈矩。

中国人长时间生存在相对封闭的封建社会环境下,秉持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有利的一面表现为和谐稳定,弊端为,面对攻击性的外来威胁,要么报以不屑争执的态度,要么就是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干脆顺从到底。

直到在苦难中无法压抑,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从而导致了,中国人遭受了百年近代血泪史。

交际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人善于用语言表现自己,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善用攻击性的语言手段,可以表现出自我的特殊性。这样不但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获得不少的掌声。

而中国人恰恰相反,健谈并不是什么美德,反而会让人觉得轻浮、沽名钓誉。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在交际活动中,更倾向于含蓄和察言观色,以顺应对方的态度去赢得好感。这样更利于为人处世。同时,也是一种保持和谐的体现。

如此想来,一个善于语言攻击,一个保持含蓄的两人交锋。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历史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人的历史是一场掠夺史,毫无值得铭记的价值。因此,西方人将历史简单理解为一条线,过去的就是过去,应该要展望未来,挖掘出更新鲜的事物。而这种挖掘显然也没有脱离攻击性。

而中国人的苦难史和王朝变迁史,从古老的以前,就决定了重视历史的鲜明态度。

唐太宗尝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因此,中国开创未来的基础,就是要从过去中汲取教训。这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明知故犯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一个皇帝都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还是避免不了王朝的更迭。

新旧观念上的差异。

在西方的价值观中,年轻意味着竞争中的活力。而年龄的增长代表着丧失竞争力,即将被社会抛弃。因此,很多老人在孤独和沮丧中度过余生。

这种观念在中国人眼中难以接受。俗话说,家有一老胜有一宝,年龄意味着资历、智慧和知识的积累。加之儒家孝道的影响,尊老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当然,也不乏有极端的例子出现。

综上所述,便是中西双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是导致双方冲突的根源。如有不同意见,请写在评论区,共同讨论。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8886.html

漫夜谭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