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5 11:29:05作者: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图片:未知人气:+
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13岁的河南男孩小健成绩很好,是个学霸。白天,他看上去和其它孩子没什么两样。可一到晚上睡着后,他就会梦中自残,用头撞墙,用力拍打自己的脸,边打边哭,床头瓷砖都撞落了,床板也撞坏了。
父母带他去过多家医院,拍了多个脑部CT,也没有查出病因。
男孩在采访说,最初因为好奇,睡前喜欢看鬼片,晚上总会梦到鬼怪,才出现“梦里自残”的可怕行为,后来不看了,依然做噩梦,而且,已经两年多了。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就通过对梦的科学解释,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人的根本欲望受到自我、超我的道德、社会以及其它限制、压抑深藏于潜意识之中,睡眠时,由于超我监督的松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混进意识,就成了梦。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也有个著名的个人内在冰山比喻:
如果将意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清醒时,每个人呈现的,只是冰山水面上部分,也就是行为部分,做了什么、表现怎样等,而真正做这些事的原因、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以及自我认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不能随心所欲表现出来。可这些感受是存在的,会深藏潜意识,人睡着的时候最放松,没有显意识的控制和约束,个人内在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借由梦展现。
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许多心理信号都会呈现在梦里。梦本身是一个好的载体,噩梦也不是坏事,借由梦,可以更好地链接潜意识,通过释梦,了解真实想法,进而改变自己,改善生活。
小健比较特殊,虽然,他长期在睡梦中自残,拍打脸,用头撞墙,但他对这些举动并不知道。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并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的话,那么,男孩在睡梦中与自己是解离的。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常常因为极大的压力、极深的创伤。
小健说,两年前喜欢看鬼片,晚上总会梦到鬼怪,就出现了“梦里自残”的可怕行为。
可见,看鬼片时,小健有过受虐待、受迫害的被害妄想和担忧,这也是“梦里自残”的起因,两年前,也就是他11岁的时候。11岁,正处于一个孩子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交界阶段,模仿能力很强。
小健梦中的拍手、用头撞墙等动作,可能是对鬼片中角色模仿的迁延,男孩本来是个学霸,想象力很丰富、记忆力很强,对鬼片角色的感触也会很深,因此,梦中自残的情况比较突出、严重。
如果说,男孩最初的“梦中自残”是由于看鬼片导致恐惧心理的泛化,那么,为什么已经两年多不看鬼片了,还是不断梦中自残呢?
这可能缘于这两个原因:
父母反复强化“梦中自残”
据报道,男孩父母多次录制他梦中自残的视频,想必也一定给他看,反复询问他是否记得做梦的场景、当时的感受等,也可能不断提醒他,白天不要做什么危险的事,不要看什么恐怖的影视片,以免晚上再自残,再加上多次求医而无果,一方面,会把这件事不断、反复向人提起,加深男孩的恐惧,另一方面,采访中,男孩妈妈哭着说,“我想替我孩子害病”,非常痛苦,可见,这个“病”,在一家人心中是特别不好、特别痛苦、无法摆脱、甚至是不治之症。
父母的表现,加剧了小健对“梦中自残”行为的恐惧。
男孩的自责感、焦虑感严重
大人的不断负性强化,使“梦中自残”这件事,已经成为小健的创伤性体验,对他心理的伤害很大,心理压力很大,相当于看鬼片的恐惧。
而且,小健也会有很深的自责感,责备自己当初如果不看鬼片,就不会出现这种自残行为,再加上,他本身是个学霸,现在长期晚上睡眠不好,白天上课犯困,对学习产生了影响,会有深深的焦虑感,担心成绩下降。
这些现实问题和负面情绪、心理暗示交织在一起,对小健的心理冲击非常大,甚至相当于鬼片那样恐惧,比鬼片还让他害怕,因此,尽管已经不看鬼片两年多,“梦中自残”还在持续。
心病还得心药治,既然小健脑部没什么病变,说明他的这种情况不是源于器质性病变,根源在于心理。建议从如下方面疏导小健的心理,逐步摆脱目前状况:
告诉孩子,“梦中自残”不那么可怕可以寻求专业心理人士的帮助,家长从内心了解梦、了解梦并不是坏事。
只要家长改变了认知,就不会在孩子面前太过强调梦中自残这件事,不过于担心,就不会吓到孩子。
家长调整心态,孩子才能放松下来,不再纠结、深陷其中。
告诉孩子,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不要责怪孩子当初看鬼片引起梦中自残的行为,告诉孩子,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即使做错了,也没什么,让孩子摆脱自责感和负罪感,不再怪自己。
告诉孩子:“无论成绩怎样,爸妈永远爱你”采访中,男孩父母拿起他以往的奖状,给记者看。也许,在大人眼里,以前成绩好,现在成绩退步了,都是睡眠不好“惹的祸”。
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对于处于崩溃状态的孩子,又是一个沉重打击。
告诉孩子,无论成绩好坏,爸妈都爱你!
降低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让孩子心态放松,免除后顾之忧,心理解压,才能不再重复症状,轻装面对学业。
祝福孩子早日康复!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更多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8740.html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