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恋爱脱单 > 文章详情

中国情人节是什么时候,是怎么变成中国情人节的

日期:2021-05-14 09:15:50作者:东家APP图片:未知人气:+

又是一年七夕。

作为中国情人节,七夕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但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就会发现,七夕原本与爱情无关。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古时候妇女会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 "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

年轻、无忧无虑的女孩们,在天气晴和的秋夜里,笑着玩各种占卜,用自己的巧手为看得到的一切进行装扮,瓜果、化妆镜、针线、彩楼,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这是专属于少女的节日。

那么七夕到底是怎么变成情人节的呢?

牛郎织女——两颗星的结合

现代人对于头顶上的星空越来越陌生了。

满天繁星,对于现代人而言,只是记录于天文学读物中的抽象概念,人们不仅不能像古人那样如数家珍般指出星星的位置、认出星宿的图形、叫出星星的名字,甚至连那些千百年来世代流传、古人像话家常一般时常念叨的星空神话、星辰故事,也早已付与忘川逝水了。

牵牛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七月的黄昏,人们仰望星空,便会看到明亮的织女星最先出现在深邃的天幕上,而牵牛星位于织女星东方稍偏南的地方。两颗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大概天上牵牛织女星的相守相望,正是民间百姓对夫妻同心、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投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可见三国时期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

但七夕节真正成为“中国情人节”,是在1993年。

九十年代以来,西方文化中的情人节(2月14日)开始在中国产生影响。中国年轻人会在这一天来表达爱意。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呼吁保护传统。1993年,有人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人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情人节 " 的概念便如同黄河之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了。

一诺一生——中国人的爱情

与西方情人节短暂的热烈浪漫相比,中国情人节则主张许下一个承诺并持续履行。这一点我们从中国流传的爱情故事中可见一斑。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

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

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庄子曾在盗跖篇中讲述过这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中国历史上,诸如此类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

寥寥数语背后,是中国人对爱情承诺的重视,一诺一生,至死不渝。

爱情信物——见物如见人

当相爱之人见面,自然不能空着手。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情话纵然动人,但无形之语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有形之物来的踏实。

赠上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贵重也好,贫贱也好,不过是爱的确认罢了。

古人的定情信物多半是贴身之物。

图片来源:周广胜

“卿且梳相思,思卿共白头。”

男人们永远无法想象,头发,对女人来说是有多重要。所有的少女都有过这样的幻想:总有一天心爱的人,会夜夜为她把头发散开,在灯光婆娑中,把一缕缕长发从头顶梳至发尾,直至昏沉沉地睡去。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图片来源:北京白玉世家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正所谓“金雀钗,玉搔头”。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象征着女人的尊严。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图片来源:翠言堂-菲菲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曾叫做“钏”,明代的时候才有“手镯”的概念。其寓意富贵圆满,永无终结。

唐代以后曾一度有着“无镯不成婚”的讲究。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还记得《甄嬛传》里,面对昔日深爱的夫君的质问,乌拉那拉氏皇后伸出双手,露出手腕上那对鸳鸯玉镯,悲叹不已。

曾经的“愿如此镯,朝夕相对”,如今却宁可“死生不复相见”。世间深情,全都藏在手镯里。

这就是中国人的信物,这就是中国人的爱情。

七夕,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从古人遥望牵牛织女两颗星宿的结合起始,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持续了数千年。一件定情信物,就代表了一生的承诺;相隔万里的爱人,也要通过书信传情。

中国人的浪漫,不仅在于当下的热烈感受,更在于天长日久的相伴。

爱在长久,亦在朝夕。

7月29日——8月5日

点击“了解更多”,这个七夕,上东家挑选专属七夕礼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1657.html

东家APP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