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1 09:44:30作者:绿野萍踪01图片:未知人气:+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其实是两个文学形象,一个是渭州城小种经略府提辖,名叫鲁达。另一个则是五台山出家,二龙山宝珠寺的住持方丈花和尚鲁智深。
除了这两个形象而外,书中还隐藏着第三个鲁智深,那就是修得佛道两家正果的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因而,解读“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还得从这三个文学形象入手,单讲哪一个都不能全面准确地从性格特点方面理解这位梁山好汉。
那么,《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又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段故事,施耐庵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性格豪爽,不畏强暴,侠肝义胆的鲁达。尽管此时鲁达还没有出家,但都以鲁智深替代了这个角色,鲁达反倒不太“知名”了。
其实,在《水浒传》中,鲁达、鲁智深应当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角色,严格来讲,应当是两个艺术形象。或者说,这是一个多重性格组成的人物。最终,鲁达、鲁智深将合二为一,演绎“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的故事。因而,“鲁智深”具有多重性格特点。
我们不妨先从文本上解读鲁达的故事,并从这段故事中了解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却说鲁提辖偶遇九纹龙史进、打虎将李忠,便带着三人来到潘家酒楼喝酒,又遇到了金翠莲父女。因为金二、金翠莲父女的诉说,鲁提辖仗义出手,资助了这对父女,帮助他们逃出了渭州城,然后,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
我们先且不论郑屠到底该不该死,就以潘家酒楼、金翠莲、金二这几条信息来看,后文的潘金莲、潘巧云,以及照夜玉狮子的主人金国王子便都隐藏其中了。
除了这几条信息外,书中还特别交代,郑屠的肉铺在渭州城状元桥下。渭州城大概是没有状元桥的,这一处信息暗点的是这个故事发生在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因为,这一年北宋科考,宋徽宗之子赵楷斩获殿试第一名,也就是中了状元。赵楷是宋徽宗第三子,也就是《水浒传》中“自幼曾攻经史”的宋三郎。
郑屠被鲁达骂做“狗一般的人”,意思此人是与宋徽宗一般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宋徽宗的人。宋徽宗赵佶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干支壬戌),就是个属狗的。后来,鲁智深吃狗肉、武松被狗吠,也是同样的隐喻。
郑屠做不了“狗一般的人”,这段故事中的“关西五路廉访使”才是狗一般的人。《宋史·童贯传》中说,蔡京为相掌权之后,为报答童贯暗中举荐之恩,便极力推荐童贯做三军统帅,去攻打青塘。蔡京推荐的理由非常充分,因为,童贯“尝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段故事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并不是讲一段锄强扶弱的侠义故事。因而,解读鲁达性格特点,就必定得考察故事背后的故事,否则,就脱离了施耐庵设计这个人物的根本动机与深刻含义。
上文提到,“关西五路廉访使”隐喻的是“审(陇右)五路事宜”的童贯,而在文本故事中,则是写的鲁达。
“廉访使”在北宋时期确有这个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时,把原来的走马承受公事改为廉防使者。“廉”与“覝”通假,就是察看的意思。童贯“审(陇右)五路事宜”,审,也即审察,同样是察看之意。
无论是走马承受还是廉防使者,其职责都是为皇帝察看边事,巡察官员,报告边情。这些官员依仗向直接向皇帝报告的职务便利无端干预边事,欺压边将,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所以,《水浒传》中的“廉访使”就是镇关西的代名词。
鲁达在打死郑屠之前,曾经骂道:洒家自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关西五路廉访使就是镇关西,镇关西就是鲁达。这样理解,“拳打镇关西”的性质就变了,鲁达打死郑屠,就是一种暴力行为。
这段故事中,鲁达的性格是豪爽、侠义,锄强扶弱。而附着在鲁达身上的“关西五路廉访使”,则是其“镇关西”恃强凌弱、血腥暴力的性格特点。
鲁达的性格特点为后文故事伏笔,是“花和尚”这个绰号的一大由来,也是智真长老对其性格断言的一大依据。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充满玄机,施耐庵以多重手法,隐喻了“宋金海上之盟”的北宋亡国历史,又牵连出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镇关西既是郑屠,也是鲁达,更是隐藏着的“狗一般的人”童贯。因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
鲁达出场时,施耐庵说他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褡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这样的长相,后来被五台山僧众进一步描绘,是“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但是,这样的人一旦成为朋友,则是非常可靠的,遇到好人,则表现得十分的豪爽仗义,性急口快,胸无块垒。
因而,听说是恶了高太尉的王进的徒弟,鲁达便二话不说,请他喝酒。史进的开手师父打虎将李忠磨磨唧唧,抠抠索索,便十分的瞧不起。鲁达还见不得仗势欺人者,更见不得受苦之人,极富同情心。金翠莲父女的遭难,鲁达既同情又愤怒,于是,仗义出手打死了郑屠。
文本故事中的鲁达是这样的性格特点,但是,因为有文本背后的故事,我们便不得不留意书中的几处细节,来认真领会施耐庵写这个人物的寓意。
第一处细节,是鲁达在潘家酒楼听到了隔壁的哭声便焦躁了起来,把杯碟碗筷全部摔着地上。酒保见了,不敢动怒,反倒是好言询问。潘家酒楼不敢得罪鲁提辖,前面的茶肆也任由鲁达赊欠,“镇关西”郑屠在鲁提辖面前更是唯唯诺诺。
这是施耐庵暗写的“镇关西”,鲁达性情爽直不假,但凶悍霸道也是真。
第二个细节,就是在给金翠莲父女川资时,说自己今日不曾多带点出来,便向史进、李忠借了银子。但是,第二天鲁提辖送金翠莲父女出门时,为何不带点银子出来呢?
这倒不是说鲁达小气,而是说这段故事不是为了突出鲁达的仗义或者侠义,而是要写一段“妖魔”的故事。
第三个细节最重要,这才是施耐庵要写的“镇关西”。
书中说,“金二”接着女儿的话,一再以“镇关西”激怒鲁达,鲁达实战听不下去了,怒骂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灒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鲁达在潘家酒楼说的这番话,后来加倍地骂给了郑屠。而且,大街之上,却是低声的骂。为何说是低声的骂呢?因为,渭州知府经过调查后,竟然不知道鲁达为何打死郑屠。假如有人听见,就一定会把情况报告给渭州那些做公的。
那么,鲁达为何不敢高声喝骂,然后,像武松、杨志那样先请公众作证,再痛打郑屠呢?因为,鲁达打人的理由见不得人。
鲁达投奔的是老种经略相公,然后做到了关西五路廉访使,即便是在渭州城做一个提辖,地位也比郑屠高。郑屠同样是投托了小种经略相公,恐怕还是一个官商,平日里与鲁达很熟,但鲁达岂能与“狗一般的人”为伍?这等杀猪卖肉的屠户竟然也是小种经略相公的人,也敢叫做镇关西,鲁达岂不是大失颜面了?
所以,鲁达在渭州城十分霸道,他才是文本故事中的镇关西。
上文讲到,鲁提辖有童贯的隐喻,但是,他却骂郑屠是“狗一般的人”。其实,做过关西五路廉访使的鲁达,何尝又不是“狗一般的人”呢?廉防使者(走马承受)虽然肩负皇帝的使命,但却隶属于经略安抚使,这就是鲁达说的“洒家自投老种经略相公”。鲁达属老种经略相公部下,而郑屠同样投托了小种经略相公,大家彼此彼此,都是“狗一般的人”。
而在“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中,施耐庵以吃狗肉,拿着狗腿玷污佛门,照应“拳打镇关西”故事中的情节,此时的鲁智深与鲁达一样,还是“狗一般的人”。
施耐庵为何要把鲁达、鲁智深赋予这么多的隐喻,写成这样一个性格特征十分复杂的人呢?因为,鲁达原本就是一个从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里逃出来的妖魔。既然是妖魔,肯定就有妖魔的秉性,要演绎妖魔的故事。
鲁达打死了镇关西,逃离了渭州城。但是,施耐庵却在这个故事的末尾埋了一个伏笔,为鲁智深的性格转变和升华做了“预言”。
却说渭州知府调查了鲁达当街行凶,打死投托小种经略相公的屠户郑屠的案情后,便来到经略府,请示如何处置这件命案。小种经略相公说:
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个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小种经略相公不仅交代了鲁达的来历,还留下了鲁达日后还将回到老种经略相公身边,去边上杀敌。
鲁智深后来从东京大相国寺逃到了二龙山,与青面兽杨志一起,打死了邓龙,占据了宝珠寺。鲁智深为何偏偏遇到的是杨志,而不是其他梁山好汉呢?因为,杨志的出现意味着小种经略相公的“预言”开始要进入验证阶段了。
历史真实中确有杨志其人,《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等史料中均记载了“招安巨寇杨志”的抗金事迹。这个杨志与鲁达一样,在种师道、种师中军中担任先锋敢死队队长(选锋首),率领先锋敢死队(选锋军)攻打幽州,抗击金兵。
宣和四年(1122年),杨志跟随种师道(《宋史》就叫他“老种”)攻打幽州。对辽国的进攻,就是童贯引出的“宋金海上之盟”,与金国联合,夹攻辽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就是这段历史的隐喻。所以,书中的“金二”,隐喻的就是照夜玉狮子的主人,灭掉辽国、北宋的完颜阿骨打第二子完颜宗望。
因为要隐藏这样一段历史,施耐庵便把“关西五路廉访使”写成了镇关西,以鲁达、“狗一般的人”暗藏了“宋金海上之盟”的始作俑者童贯。辽国被灭,金国迅速发起灭宋之战,很快就灭掉了这个王朝。
赵匡胤生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这一年干支丁亥,宋太祖属猪。宋徽宗把祖宗基业丧失殆尽,不正是郑屠杀猪、卖猪肉吗?
金兵于宣和六年大举进攻北宋,攻打幽州的部队便投入了抗金保境的战斗之中。这段历史又伏藏在梁山两次对曾头市的作战中,尤其是梁山第二次攻打曾头市,鲁智深、武松、杨志在“北地”会师。北地,就是《水浒传》中的辽国疆域,段景住偷照夜玉狮子的地方。
按照《水浒传》前七十回书的其他暗示,鲁智深不但在北地抗金,还将再次回到东京大相国寺,夺了智清的长老之位,成就了佛门正果。并且,再度“遇林而起”,与发誓要“京国显英雄”的林冲一道,参加东京保卫战。
梁山一百单八将大聚义时曾经盟誓,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是道家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天然使命,完成这一使命,一百单八将便“得道成仙”,上应天星。因而,鲁智深将成就佛门正果。
鲁智深的正果,早就被智真长老所预言。为了平息五台山僧众反对剃度鲁达的声音,智真长老真魂出窍,察看了鲁达的过去和未来,对众僧说: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智真长老的话中,便藏有鲁智深的道家正果,这个正果就是“上应天星”。梁山三十六天罡中,就有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同时,也藏有鲁智深的佛门正果,那就是“汝等皆不及他”。
鲁智深占据二龙山,做了宝珠寺的住持方丈,初步验证了鲁智深“汝等皆不及他”的佛门正果。重回大相国寺,夺了方丈之位,更成就了佛道两家的正果。鲁智深在佛门中的位置与智真长老齐平,五台山所有的僧众当然不及他了。
“鲁智深”这个法号十分特别,佛门弟子怎么能姓“鲁”呢?其实,“鲁智深”本身就是一个佛道结合体,道家的出家人才称姓氏,因而,施耐庵保留了鲁达的俗家姓氏,以佛门法号为名,塑造了这样一个亦佛亦道,佛道合一的人物。
因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是综合了佛道两个教派的隐喻意义。花和尚鲁智深原本也是宋徽宗“革佛”的产物,与瓦罐寺的崔道成一样,是一个被道教同化、异化的不佛不道怪物。但是,因为此人原本就是道家镇锁的妖魔,是三十六天罡之一。所以,智真长老说他“灵光一点,价值千金”,这点“灵光”指的就是鲁达的“前世出身”,以及他后来的正果。
亦佛亦道,佛道合一,故事的步步推进,把一个“妖魔”炼成了成就佛道两家正果的天罡星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最终的性格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侠肝义胆,英雄豪迈。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由鲁达、花和尚鲁智深、天罡星花和尚鲁智深三个形象构成,或者说是一个人物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则又是妖魔——不僧不道——亦佛亦道渐次演进,不断升华。
鲁达原本就是一个妖魔,他身上的暴力倾向便是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在《水浒传》特定的语境中,我们不妨把这样的性格称为“妖魔性格”。但是,梁山好汉又都是“替天行道”的上界星煞,鲁达也就具备了从妖魔“还道”,最终上应天星的天然优良品格。因而,仗义豪爽,嫉恶如仇便是其性格的另一面。
鲁智深入了佛门,其实是一个洗练妖魔性格的修行过程。这个过程也并不太长,从火烧瓦罐寺起,鲁智深便由“不僧不道”而向“亦佛亦道”升华。做了二龙山宝珠寺方丈的鲁智深,再也不是渭州城的鲁提辖,性格不再暴戾凶顽,大有几分出家人的慈悲。
但是,鲁智深身上的佛门性格却又在梁山被慢慢消磨,尤其是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挥舞禅杖,令金国人以及汉奸史文恭胆寒。施耐庵没有泯灭鲁达的妖魔性格,暴力杀戮的天性被再度唤醒。
然而,鲁达的暴力杀戮针对的金国的兵马,而不是渭州城的屠户,桃花山的强人。正因为如此,鲁智深才修得了佛道两家的正果。抗金杀敌,保境安民,鲁智深以佛门弟子的身份,回归道家紫府。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形象,其性格特点也十分的复杂。所以,智真长老说他“命中驳杂”。驳杂,就是花的意思,所以,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花,其实就是鲁智深性格特点最准确的描述。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0233.html
绿野萍踪01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