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4 09:28:12作者:牧心微笔记图片:未知人气:+
昨天下午闺蜜给我发信息,说孩子再不开学,就要被气死了,气的收不住,总是要发怒。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幼儿园布置了任务,每天背古诗,孩子不好好背,还总是哭。
都说无法“感同身受”,但这一点作为陪伴了孩子快一个月整的宝妈宝妈们来说,可真的是无比“感同身受”了。
细想最近这段时间,自己也是,尤其家里有两个孩子,每天除了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还要处理他们之前的“纠纷”,玩具抢不过来要哭,不让看手机要哭,楼下玩具店不开门买不了玩具要哭,不做自己喜欢的那个游戏要哭……
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家长绝对也收不住,再怎么强调要“正面管教”,但这个时候我们的底层情绪一旦被激发,愤怒也成了常有的事。
夫妻之间也会因为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产生矛盾,轻则“恶语相向”,重的甚至“大打出手”。总之,这段时间,情绪的发泄是免不了的。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特殊的时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有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忍不住“发怒”的时候,当然事后自己也会非常后悔,但当同样的场景再现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做出同样发怒的举动。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将怒气特别容易地发在了爱人或者孩子的身上?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无法保持正常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一些让我们着急上火的事情呢?
其实,心理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原来,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是负责我们的情绪中枢的,那就是我们大脑的“杏仁核”。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塔玛·琼斯基说:
“杏仁核不冒险也不区分真实与想象的威胁,一旦杏仁核出来主导全局,你的整个身体就只能听命行事。这样一来,你就没什么力气去做一点理性的事情。”
那么,是不是我们先天的杏仁核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不可以被管理和控制呢?当然不是。
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大脑是可塑的”,当我们经常去使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情绪的时候,这部分的脑回路就会被增强,神经元的链接的那条神经也就会变得越粗壮,也就是说:脑子越用越好用,你越学习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慢慢地控制情绪的这条脑回路就会越来越强壮,那么你的情绪管理自然也会做得越来越好。
从心理学上看,愤怒的真实面目是:粗鲁野蛮之人(暂时)凌驾了智者,也就是“失去了理智”,“文明人”没有了。
可我们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挑战就是:当我们明白自己愤怒错了的时候,一切都太迟了,对孩子、对爱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收不回来了。
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在下一次愤怒要爆发之前,暗示自己,给自己的情绪重新贴个标签,“远离快要变成野兽的感觉”。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写过一段话,大意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很多人在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时候,尤其是面对自己亲近的人的时候,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的兽。”
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分离我们的“文明人”与“兽性”,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兽。
很多人都听说过情绪日记,但是没写过。
笔者自己因为情绪管理做得不好,因此动手开始写情绪日记,事实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尤其是当自己发怒完之后,在情绪日记里这样记录:
用三个词描述情绪的类别引起这种情绪的来源是什么产生情绪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去改善反思感恩日记当你坚持每一次不正常的情绪都记录下来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愤怒、焦虑等种种情绪的来源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去反思,为什么你总是在同一件事情上产生同一种情绪?然后就着手去改变。
比如:笔者总会在好几天不读书不学习、浪费时间的时候,产生非常焦虑的情绪,那么我发现这个规律之后,就会告诫自己要每天坚持读书学习,减少焦虑的情绪内耗。
对于愤怒的情绪也同样可以如此管理%20。比如你总是因为孩子磨磨唧唧而感到愤怒,那你就着手去改善孩子的行动力,而不是每一次都用“发怒”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情绪日记的意义所在。
是人都有“防御心理“,都会本能地第一时间维护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发怒之前,想一想是不是又在本能地下意识地做反应了。尤其是和爱人家人争吵的时候,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而只是我们不愿意听也不想听对方的表述,而只是固执地坚守自己的观点,拒绝倾听,拒绝与他人进行沟通。
要放弃“我一定要赢”“我所说的一定是对的”“谁也不能挑战我说的话”这样的想法。
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拿出“家长的权威”,这样是不理智的。
如果你真的忍不住发怒了,搞的“两败俱伤”,那么事后 ,一定要反思复盘,跟孩子爱人进行沟通,该认错的认错,该教育的教育,最好双方都能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毕竟情绪内耗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母慈子孝,岁月静好,情绪平稳,我们不希望每天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要及时地把愤怒“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我们慢慢锻炼。
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说:
当你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这种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
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情绪管理这件事情也是一样,当你经常性地提醒和告诫自己要注意自己不要总是“发怒”,那么以后你将慢慢地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发怒了。
你好,我是牧心,北师大法学硕士,终身学习者,每年读书100+本,输出30万字+,获得20+次青云计划的情感领域创作者,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1621.html
牧心微笔记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