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09 08:38:27作者:头号情感图片:未知人气:+
性格急躁的人,人际关系疏远,容易在工作与生活上处处碰壁,因为一般人都不喜欢与急躁的人打交道,自己也陷入挣扎中。时间一久,会成为自身性格上的“顽疾”与人生的拦阻。
有人说,我天生就是这样,改不了的。但你想想,你在上司面前表现出急躁了吗?你在重要客户面前与严肃的场合中急躁了吗?你在讨女朋友欢心时急躁了吗?可见,急躁是一种情感适应症,是可以改变的,只是在某些场合你不愿意去做罢了。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对急躁与如何去改变,会有些较全面的认识。
我们一般把缺乏耐心、等不及做某事、不想等待等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与行为称之为“急躁”。借用一下哲学家艾伦·吉巴德(Allan Gibbard)的“自适应综合症”情感理念,对急躁可以理解为:因内心的不耐烦而表现出来的寻求心理平衡的情绪表现(如生气、内疚、蔑视、羞辱、失望、悲观、自暴自弃等)与发泄行为,谓之“急躁”,是一种自我心理的协调,但代价是:对自我身体、心理健康、人生道路、家庭幸福与他人都不利。
急躁的产生,离不开三个条件:
事件的发生。比如意外事件、目标没有完成、收获未按预期的进展(包括对自己、他人、他事的反应)等。
情感触发点。是什么引起了我的负面情绪与感受?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反应不同,表明同一件事,触发点的有无或类型不一样。面对孩子摔碎在地面上的瓷碗碎片,有的人觉得这是小事,有的人却不可遏制地愤怒。有的人对时间敏感,有的人对清洁敏感,有的人对自我评价敏感……触发点都不一样。
所激发的情绪与行动。面对地面上的瓷碗碎片,有的人平静地对待、拿出扫把来收拾,并关心地询问对方有没有受伤或被吓到,有的人却大喊大叫、气急败坏,似乎世界末日。
有不同反应的原因是:每个人对事与人的期望值、想象中的后果与自身的承受力不同。
知道了急躁的成因,也就知道了如何去改变急躁的性格:
分清事情的可控与不可控部分。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为我们个人而存在,不会按我们的期望行进。为之急躁的事情,可控部分尽自己的能力,已经发生的急也没用;不可控部分自己没法掌控,急躁只能让事情更恶化,所以只需要检讨自己的安排、目标与期望,下次安排得更合理,特别是将意外部分考虑进去。
了解急躁的危害性。首先,急躁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冒冷汗、不理智的动作所产生的危害等。其次,急躁对心理与情绪的负面影响甚大,时间久了,会让自己掉入对人生的绝望、沮丧或自卑中,情绪低落、脾气大。再次,急躁损害人际关系,不利于自我成长、抓住机会以及家庭的幸福。
客观看待可能的后果。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本身决定的,而另外的90%则是我们对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本质上,是我们的反应决定了结果,而不是那个外在的事实。人一旦急躁,未免会夸大事情的后果(也可能是夸大后果的原因),甚至失去理智、自我放弃或人为增加损害后果,付出的代价更大,得不偿失。
就事论事地找到那个“触发点”。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是什么成为自己急躁的导火索?是心理失衡?损失厌恶?怕丢面子?担心某个具体的麻烦?面临刻意逃避的人或事?不同事情触发点不一样,针对这个触发点解决问题。这样就中断了事物与急躁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作为经验下次重复使用,逐步养成好的心态与反应习惯。
以积极的姿态培养自己的耐心与修为。如何培养?(1)、从当前的聚集点脱离开来,将事情放到一个更大的时空维度来思考。也许眼前看好像是大事,其实往往是小事。(2)、减少对事件的思考时间,不要老记挂着。(3)、找一种正当的能缓解情绪的方式。比如玩会游戏、散步、想象美好的事情等。(4)、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接受“沉没成本”,不沉湎于过去的不愉快。(5)、“延迟三十秒”原则。当自己要发作时,深呼吸,在心里默念三十秒再行动,会大大减轻急躁情绪与负面行为。
这几种增强耐心的方法切实且简单易行,只要多加练习,就会习惯成自然,也就容易避免急躁,或在急躁时能很快摆脱出来。
不断学习与提高、开阔眼界、提升格局、做出成就,通过努力为自己创造出宽松的环境。演员黄渤说:“当你红了之后,遇到的都是好人。”急躁很多时候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或囿于环境,所以实力是最好的武器,当你强大的时候,世界都会对你宽松,也就大大减少了值得急躁的人与事。
总之,急躁是人对外界本能的情绪反应之一,有时可以帮助我们与关系人进行事前的麻烦规避、事物的有效推动与监督,但急躁并不是唯一可行的方式,要尽量避免急躁、失去理智,从而损失更大。从以上六点着手,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相、有效缓解情绪、提升自己的耐心,进而提高自己的修为与品格,改变急躁的性格,为自己的人生建立更加顺畅的通道。
朋友们,您愿意试试吗?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9889.html
头号情感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