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婚姻生活 > 文章详情

最不伤害孩子的离婚方式 看完离婚的4种模式

日期:2020-12-11 09:00:36作者:心之助卢悦图片:未知人气:+

点击上方“关注”,为你解决婚恋难题

我是卢悦,一名从业15年的心理咨询师,想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你解读一下离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葛与恩怨。

可能有些真相对你来说太过残酷,以至于你下意识就会说:瞎JB扯淡!

但如果你准备好了,走出舒适区,恰恰是成长的开始。

01 弃妇和良心犯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孩子

我们是如何看待离婚的?离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们会发现,那种撕逼撕得很厉害的离婚中,往往会有一个弃妇(夫),一个良心犯

对很多人来说,离婚似乎就宣告着一个妃子被打入冷宫,他(她)的一生都会生活在愁云惨雾的世界末日;或者他不愿意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群,在他看来,离异人士就是败者组,没有婚姻的男人女人就是loser,被同情就是一种羞辱。

而对另一半来说,抛弃一个像孩子一样无助的人,就成了良心犯。

良心犯的刑期不定,全在于他内心的成熟度,很多人对内疚的应对方式是试图蒙混过关,假装它不存在,但其实它就像是阴雨天的老寒腿一样,会时不时地发作,让他内心深受煎熬。

无论如何,离婚所引发的分离焦虑和丧失感,对我们的人格水平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很多人面具和皮袍下的原形被打将出来,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会被迫露面,对很多人而言这不啻于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无论是“弃妇”还是“良心犯”,他们内心都有一个深受创伤的内在的小孩的形象,也有一个伤害自己孩子的内在的父母的形象,这两个角色是他们过去生活曾经受伤的经验所积累并内化起来的、对自己与他人形象的一种定义。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在努力从父母对自己的忽略、苛责和强力的控制中挣扎出来,那么当他离婚的时候,他就会遇到小时候非常熟悉的体验。

他就重新变成了那个无力掌控自己生活的小孩。

用大白话说,就是“触景伤情”。

一个人咬牙发狠说,我长大了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受到不完整的家庭之苦,这时候,他期待的是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养育者,和让一个孩子更开心和快乐,这么做的一切的动因,是他误以为这样就可以修复他自己作为一个孩子受伤的创伤。

很多老人热衷于把孙子辈喂胖,好像这样就能喂饱那个挨饿的自己

02 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的游戏

在汶川地震灾区,我看到过一个镇长,他全家人都死了,他拼命不眠不休地工作了一个星期,然后被人强行送到病床上。他崩溃了,他试图用拯救他人来拯救自己,因为他不想触碰自己的痛苦,就试图成为拯救者来避免自己堕入受害者的角色。

离婚会让我们出现三个角色: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

我们都不愿意成为迫害者,所以在离婚的时候,我们就会互相妖魔化都把对方当成迫害者,让自己成为受害者。

但离婚后,谁又都不愿意成为受害者,都希望成为拯救者。

第一种:父母是拯救者

有的离婚的女人(男人)期望前夫(前妻)遭罪,然后自己可以成为拯救者来拯救这个迷途的浪子,就像是《简爱》里的结局一样。

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离婚的女人(男人)则把孩子当成受害者,自己是重要的拯救者,把前夫(前妻)当成迫害者。

于是很多人就会阻止对方探视孩子,或者孩子从对方家庭出来就会被妈妈(爸爸)问各种细节: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见了谁,他们都说什么……有时父母一方还会故意找一些证据证明孩子在那边过得不好。

有些爸爸妈妈声称是为了关心孩子,怕孩子吃亏吃苦,但这其实是自己的焦虑和嫉妒的情绪作祟,一方面她(他)把孩子当成受害者,如果孩子说有不爽的部分,她(他)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前夫是迫害者的证据,她(他)就可以稳定地做拯救者了。

另一方面她可能也会害怕听到孩子说:“妈妈,那个阿姨对我很好。”(“爸爸,有个叔叔对我很好。”)“他们过得比咱们过得好。”这就让她(他)又回到了可悲的“受害者”位置上,这是她(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如果没有人愿意当受害者,那么做受害者的,只有是孩子了。孩子“勇敢”地承担了父母都无法承受的痛苦,结果是什么呢?

这个孩子就要站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父母中有一方是恶魔。

这个孩子就要感觉到自己很糟糕,自己是一场悲剧的牺牲品,长大后,她可能会非常痛恨自己的父母。

孩子会认同自己是一个不能长大的受害者,因为一旦长大,就意味着把受害者的角色还给自己的父母,这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我见过很多孩子都在上大学前忽然网瘾大发,而父母那时本来约定等孩子上大学就离婚的。

第二种:父母是受害者

也有的父母从做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中获益良多:很抑郁的父母会使用孩子作为替代性的伴侣。

他们自然也不会愿意前夫或者前妻来“抢孩子”。

他们会重新和孩子一起睡,而且可能以前已经分床睡了。

你问家长,家长会说孩子需要更多的安抚,其实是父母需要。

因为他们无法区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的差异,所以他们就扭曲了现实,模糊了边界,以为自己感受到的都是孩子感受到的。

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核心痛苦不在于婚姻的完整感的丧失,而在于:

    父母情绪的稳定,是否有正能量的气场秩序和生活的改变是否被很好的消化。

在很多曾经早年遭遇离婚之痛的成年人的交流后,我发现,对他们来说童年最痛苦的记忆在于父母长久无法修复的扑克脸。父母被罩在情绪雾霾之中,他们在精神上已经和孩子失去了链接。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保护孩子一生没有缺憾,我们无法阻止伤害在孩子身上发生,我们不能避免丧失会慢慢吞噬他的生命,正如我们也会慢慢丧失有活力的一切一样,我们唯一能给孩子的,就是面对一切生命的艰险和苦痛的心态。

记住,如果你承受不了的,你的孩子就一定承受不了。

第三种:父母是迫害者

很多父母在离婚后会陷入一种狂欢的状态,这往往是为了压抑自己内在的抑郁。

比如因为外遇而离婚的父亲,会感觉自己从地狱来到了天堂,完全没有离开一段关系的痛苦;

或者一个被抛弃的母亲,会不停地找男朋友,不断让孩子隔一段时间就认识新叔叔。

或者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成了超级工作狂……

这些方式要么是进入隔离的状态,远离有可能遭遇的丧失感的抑郁,要么用过度的其他活动来压抑对未来的焦虑否认自己有可能发生的痛苦。

这会让他们在客观上成为迫害者。

很多爸爸就因为无法承受内心的谴责,干脆就远离孩子,不探望孩子。因为每次面对孩子,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罪人

而前妻看到一个生活糜烂的前夫,会感觉这个人是如此的不靠谱,不能让他带坏了孩子。

但如果孩子和父母待的时间不超过38%,就会和父母有隔阂,尤其在孩子11岁的时候,容易和父母有很大的冲突。

很多父母因为无法承受内心对于伤害孩子的痛苦,就试图让爷爷奶奶来带孩子,或者慢慢疏远孩子,这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于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生命的累赘,自己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他们也不得不否认自己是对父母是有需要的,也会否认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存在。

第四种:将孩子视为迫害者

或者,无论是良心犯还是弃妇都会脾气变暴,对孩子的耐心很容易耗光,对孩子开始恶言恶语或者冷漠以对……要么就将痛苦的来源放在孩子身上——“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许现在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孩子也因此会有内疚感,可能会把自己也会把这个世界都“黑化”,形成一个“你不好”,“我也不好”的世界。

这样的存在,实在太艰难了,往往不得不到外面寻找温暖,比如早恋,或者到学校里以及某些其他抚养者那里,获得一些可以呼吸的空气,然后在三十多岁乃至四十多岁,开始修复自己早年的创伤。

03 没有成长,就不算“好的”离婚

离婚之苦,不在于分离,而在于我们如何安放内在受伤的小孩。

那个小孩是我们过去一直都排斥的,以为他不存在的,但在亲密关系受伤的时候,他就又回到我们身边,如果我们再想逃离,那么代价就是再次自我麻醉,并且将痛苦传递给下一代。

与其到外面的世界寻求安慰,或者把孩子看成是不堪一击的婴儿,把对方看成罪大恶极的坏人,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不要着急去拯救世界了,最需要拯救的,就是你自己。

离婚了,最重要的不是忙于“跑路”,或者立刻跟前任划清界限。

你要给自己,也要给孩子重要的哀悼期。

如果离婚涉及到一系列的生活的改变,比如学校、住所的改变,要和孩子一起处理因此带来的变动对孩子乃至对我们自己的冲击。

我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来应对人生的种种打击,我们只有顺应我们内心的伤痛,愿意正面直视它,接纳它的存在,并愿意和它对话,不要被心魔召唤,轻易的远离自己,轻易的投射恶意和脆弱给他人,好好安置我们自己的脆弱,安抚它,理解它,支持它,激励它,教会它长大。

一个好的离婚,就是走出“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的三角循环,而为自己的人生增加“支持者”、“理解者”和“挑战者”、“激励者”。

#心之助卢悦#,心之助情感心理平台创始人,心理学学者,资深媒体人,15年婚恋情感专家;央视、凤凰卫视、北京台多档节目特邀心理专家;畅销书作家,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过日子就像玩闯关游戏》 、《亲密关系的重建》,各大平台均有售。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由心之助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3720.html

心之助卢悦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