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2-05 16:21:13作者:创闻用户图片:未知人气:+
你觉得你和你老公三观一样吗?
有个来访者跟我说,我跟我老公不完全一致,根本合不来。我每天带孩子,也学习思考升职加薪,改善家庭经济;但是我老公每天回家,就是葛优撒谎,刷嗓子,打游戏。我把书买回来,他连看都不看一眼;还说我俗气,只会赚钱;但是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养个孩子多贵啊。
这两个人的妻子嫌弃丈夫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感,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的享受;老公不喜欢老婆,每天太烦。他眼里只有钱。如果他焦虑,就不会让别人觉得舒服,管太多;他们吵了三天五天,最后烦了,开始冷战;上次冷战后半个月,老婆发现老公在网上聊天,怒不可遏。他们大吵了一架,最后动了手。
类似案例在咨询中非常常见。夫妻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事物的理解大相径庭,可能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妻子觉得孩子要严加管教,而丈夫觉得幸福最重要;妻子觉得应该和父母保持适当的界限,而丈夫喜欢大家庭在一起的感觉;两个人很容易对对方失望,在感觉受到伤害和互相攻击之间不断循环。
心理学家Capmann有一个“戏剧三角”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循环。我们就拿上面提到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两个人的感情是如何在这个循环中消亡的。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常常扮演三个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受害者的角色很无奈,很委屈,很被动。比如我们这种情况下的妻子,会觉得是因为丈夫没有上进心,所以才会这么着急,这么辛苦;丈夫变了,才能得救。
于是她变成了救世主,催促丈夫上进,期待着把丈夫从这种混吃等死的状态中拯救出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当对方不接受这种转变时,妻子会很沮丧,然后攻击对方:“你怎么就不能想想我和我的孩子呢?太自私了。”
这时,她站在迫害者的立场,亲自攻击丈夫;那个丈夫,受害者,为了保护自己会变得更加强硬;成为迫害者,直接打老婆:“你太虚荣了,什么都和别人比。你现在过得不好吗?”这时,妻子又回到了受害者的位置。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发现这三个角色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两个人的互动中不断的切换。整个循环中,两个人都在不断的踩对方的痛点,让对方不舒服,感情自然越来越差。
如果不改,结婚不死只是时间问题。想要改变结局,必须要有一个能跳出这个循环,打破它的人。
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角色,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心态。
如何识别自己的角色?
你可以参考这些特点:受害者喜欢说:“不,我没办法”;救世主的口头禅是:“我为你而做”;迫害者喜欢亲自攻击他们的伴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切换非常快,有时候是瞬间发生的;当你做角色意识时,你不能把自己框在一个角色上,要灵活。一般来说,在某种关系中我们会更多的扮演某种角色,这一点我们可以特别注意。
在确定了自己的角色后,如何调整,大家可以关注这些对应不同角色的要点:
作为一个受害者,你需要不断地向自己强调“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有选择的权利和主动权,你不能把改变自己处境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你的伴侣身上。
比如我老公没有上进心,很失望。妻子失望后会觉得没有办法攻击丈夫;但其实她也不是没有选择;她可以尝试新的沟通方式,也可以尝试理解和欣赏丈夫对活在当下的态度。实在不行,你也有离开的自由。也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想办法应对自己的焦虑,或者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和生活条件。
救助者通常都很自恋,他们会觉得自己比对方更懂得如何过好,别人要听从自己的引导;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处于这个位置,一定要记得提醒自己,我们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最好的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我可以试着理解他的需求和愿望。在行为上,提醒自己先停下来再行动。如果别人不主动找你帮忙,先尽量保持安静。
最后,迫害者,在心态上,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两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没有高低之分。别人没有义务为你的需求做出让步;你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去攻击一个没有得到满足的人。
学习如何和平解决冲突;交流时,少谈别人,多谈自己;不要上来指责别人的不良做法并贴上标签;你可以从我开始,只说事实,然后用陈述句表达你在事件中的感受。
当你不断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时,
提醒自己跳出这个循环的时候,两个人就不会因为被碰到痛点而彼此伤害,能够冷静下来去理解彼此的差异,找到平衡点,把感情经营好。如果一个人没有刻意的学习、觉察,对感情根本谈不上经营,而只是凭着本能在感情当中横冲直撞,一旦对方和自己不一样,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就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继而想当个拯救者改变对方;那这个时候,对方也会感觉到被评判,不被喜欢,奋起反抗,化身迫害者攻击你;于是两个人在这个三角模式当中不断循环,不断受伤,然后攻击和疏远对方,最后导致频繁的争吵、冷战、外遇等一系列严重的情感危机,怀疑彼此三观不合,能不能过下去。
如果你也正在一段不和谐的感情当中纠缠不清,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私信我,我来教你。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2849.html
创闻用户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