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9 11:19:49作者:益企财经课堂图片:未知人气:+
020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似乎成为最忙碌的一个节假日。因为种种原因,很多的婚礼都排在了国庆节。人们也纷纷开玩笑,2020年的十一长假不叫“黄金周”,而应该更名为“结婚季”。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张“份子表”。来自贵州的雷先生,在短短的几天假期中,需要参加23场酒宴。光是十一国庆当天,就有8场。而除了酒宴以外,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份子钱。即便人不到,钱也需要到位。于是,雷先生粗略的统计自己需要付出去大约4800元的礼金。而像雷先生这样的情况,全中国一抓一大把。不少人的黄金周,已经被份子钱提前“掏空”了腰包。
而关于份子钱的相关事宜,也一度登上热搜榜单。人们时常会因为女性结婚的彩礼钱而吐槽许久,但是其实对于大部分的“社畜”而言,份子钱似乎更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同学结婚要花钱,同事结婚要花钱,亲戚结婚还是需要花钱。而这些钱,究竟为谁辛苦为谁穷?
其实早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份子钱”的概念。当时所谓的份子钱,主要就是大家集物给需要办喜事的家庭。所以,等到自己办喜事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集物帮助。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一种模式。等到明末清初的时候,份子就更加流行了。所以不只我们被份子钱困扰着,古人们同样也有这样的烦恼。只是相较于现在而言,我们的份子钱似乎只和钱有关系了。
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结婚随份子一般都在5元左右。等到9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也在100元左右。可是现在呢,即便是200元,都略显寒酸。于是,不少人的结婚随礼钱都在500元左右,甚至达到千元级别。从过去的5元到现在的500元,短短的60年时间,激增100倍。所以对于很多国人而言,身边人结婚反而成为了一件心酸事,让自己钱包“心酸”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国外份子钱的模式。那么,国外既然也有份子钱一说,他们又有何令我们向往的呢?
以德国为例,他们给新婚夫妇的份子基本都很经济适用,不一定要是钱。在他们看来,份子礼就是为了传达自己对新人的祝福。所以有时候即便只是一束花,也能够成为好礼物。而且对于随礼的人而言,也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而我们在一些影视资料中,也能够看到类似的情况。
新婚夫妇会在婚礼前,列好自己想要的份子礼清单。里面有低价产品,也有高价产品。有时候可能有价值百元甚至千元的厨师机,也有可能只需要花费10元就可购买的剪刀。当你决定为新人购买哪件礼物的时候,就可以选中,并作为参加婚礼的“凭证”。对于经济条件不错,或者关系密切的朋友而言,就可以选择价高的商品。而有时候,你只需要花费10元,就可以表达自己的祝福。而我们呢,却从过去的份子礼转变成了现在的份子钱,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
那么,关于不断上涨的份子钱,又有何秘密呢?
首当其冲,便是为了好面子。不少国人之所以喜欢份子钱,其实也是因为面子工程。随份子的金额越大,往往给人一种收入不错的感觉。而收份子钱的人,也会因为收到钱多,让人觉得朋友多、人气旺。但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份子钱高就一定代表过得好吗?
最近一篇《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迅速红遍网络,让我们看到了“装”出来的“名媛”。其实他们可能也只是住在拥挤的出租屋里,靠着“拼单”的高级酒店、下午茶将自己包装成名媛。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存款可能还没有普通人高。表面的光鲜亮丽不一定“真材实料”,这难道不和份子钱一样的道理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关于人情的问题。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一直都是一个人情社会。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欠人情”来维系一段关系。当别人欠自己人情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提出要求。很多人将结婚的份子钱,当做自己的“存款工具”。今天多包一些,等到自己结婚的时候,也希望得到一样的回报。而这其实已经陷入了误区,忘记了份子钱的本质其实是为了祝福新人。你包份子钱的时候,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忽视了“施恩不图报”的初衷呢?
当然除了结婚以外,现在人们大摆宴席的理由是越来越多。乔迁喜、孩子百岁宴、升学礼等等,五花八门。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似乎在办喜事的过程中,不少人已经慢慢走进了误区。除了结婚这样的喜事以外,网友们纷纷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奇葩办事理由。
有人因为家中母猪生了16个小猪仔,决定办一次喜事。而有人只因为家中新装了遥控车库门,也要办喜事庆祝一下。归根究底无论是哪一种,都好似“圈钱”的套路。而很多人碍于情面,也只能咬牙参加,却忘记自己的钱包早就已经“空空如也”了。办喜事包份子钱,原本是一个包含了慢慢祝福的美好愿景,现在却被一些歪风邪气“污染”成为了陋习。
综上而言,份子钱已经在我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们自然不应该将其直接抛弃。但是当人们将份子钱逐渐物化的时候,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学习一些西方国家的模式,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注意。而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简化这些操作,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只是对于一些长辈而言,还有不少的心理工作需要处理,不要再盲目攀比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21559.html
益企财经课堂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